【全球汉语千字美文大赛征文】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廖延竹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不知不觉怀念起儿时的那缕缕炊烟。

夕阳落篱,彩霞满天,只见:林鸟归巢、鸡鸭回圈、乡间小路、牧笛短笛,这时,劳作一天的农民在夕阳温馨的余晖里,卸下肩头沉重的犁耙,扛着锄头三三两两有说有笑的回到小村庄,远远的就能看见夕阳情意绵绵的坠入家家户户厨房飘起的那缕缕炊烟里,这时狗儿会撒了欢似的迎接归来的主人,安静一天的村子又喧闹起来了,就这样一幅如诗如画的画面是儿时留给我的最美的回忆。而儿时最让我期盼的是那浓浓的有着家的味道的缕缕炊烟。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在农村,每天的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最能代表农村灵魂的就是那飘逸的缕缕炊烟。每当夕阳西下,不管人们在外面做什么,都会加快步伐朝家的方向奔去,进了小村庄,就开始寻找自家厨房烟囱那升起的袅袅炊烟,因为它是温暖的信号,母亲无声的呼呼,是天地间生命的象征,最让心灵有归属感的地方。

记得小时候,每天早晨当很多人还沉浸在梦乡,勤劳的母亲就已经起床了,去升起新的一天的第一缕炊烟。那分不清是晨雾还是炊烟,就那样烟雾缭绕的在空中慢慢升起弥漫,去迎接冉冉升起的第一缕晨光。要不了多久,鸡下树,狗犬吠,鸟鸣涧,一种乡村特有的欢闹的晨曲就此拉开了序幕,沉寂一夜的小村庄开始喧闹欢腾了,有送孩子上学的,有骑车去上班的,而农民伯伯更是早早的吃完早饭,然后赶着牛儿准备下田耕种,乡间小道也开始人越来越多,大家相互说着笑着去奔赴各自的田园,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有妈妈的爱,炊烟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在人类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唯一不变的就是那象征着生命的袅袅炊烟。炊烟是一座连心桥,桥的这头是在外打拼的儿女,桥的那端是母亲爱的呼唤和深深的牵挂。炊烟起处是故乡,是游子们抹不去思最深的乡愁。它强烈的诱惑着在外的游子加快步伐奔向那升起炊烟的家。虽然炊烟总是一副冷看日出日落,漠视月缺月圆,但是它却是最让人暖心,加深感情的地方,它是村庄的声息和呼吸、是生命不断轮回的象征,最熟悉不过的浓浓的家的味道。

茶灶炊烟野寺秋,篷窗细雨湿炊烟。炊烟处处新,雨后千山静。这些绝美的诗句让人们感受到在一个古代青山绿水映石桥,袅袅炊烟牧人归的小山村,那里静的是百年老屋,动的是升腾的炊烟。它每天见证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悠闲与繁忙,喜怒哀乐,及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和憧憬,是一副农耕文明的最和谐的乡风画景。

炊烟随意的一舒展就是一幅人间最和谐的生活画景,它虚无的美丽,如诗般的朦胧,给人一种期盼遐想,更是给了红尘一个最美的烟火人间。

作 者 简 介

廖延竹,笔名柳懿桐,生于安徽淮南豆腐之乡,中共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安徽散文协会会员,淮南作家协会会员,淮南国学研究会会员,淮南舜耕散曲社副社长。曾荣获行参菩提全国散文比赛金奖和银奖及优秀奖,以及全国诗词征文比赛金奖,喜爱琴书自娱,翰墨寄情。曾经沧海化作拈花一笑,一番柔情尽付风花雪月。以出世之心看入世之人,在浮躁的红尘活出一份恬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