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树强丨煤之没(散文)

清洁能源正在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习惯。曾经风靡一时的液化气钢瓶也逐步淡出人们的生活,天然气被输送到千家万户,更加方便清洁。我们邻村乡亲们在金狗年的末也破天荒的用上了天然气。

家里最开始烧煤是从铁路边上的石子下边扫出来的。电气化机车没有广泛应用之前,陇海线铁路跑的多数是蒸汽机车,在我们这一段上坡加弯道处,火车跑得慢,煤渣被风吹的到处都是,家里人经常拿笤帚和铁撮斗,几乎天天去铁路边扫煤渣。拣开轨道旁边的石子,下面有一层薄薄的煤渣粉末,扫出下边的煤渣粉末,再把石子放回去堆好,这一片扫完,再用同样的方法扫另外的地方,一点一点收集,一天时间,扫出来一袋半袋,扫煤人满身满脸的黑灰,就连牙齿压根,耳朵孔里也是黑的,因为有了一袋子煤灰的收获,都乐呵呵扛回家。

扫出来的煤渣粉末是比较细的,不用再进行粉碎和用筛子过滤,拉回来直接加入适量的红胶泥土,晒煤饼或者打煤球了。当时最多的还是煤饼居多,煤球费事费力火力还小,远没有散烧煤火力得劲。扫煤渣只是家里辅助的燃料来源,主要还得靠煤灰来支撑生活。

煤灰大多数是附近工厂里或者电厂燃烧过的煤的废料,十五块钱就可以买满满一拖拉机斗子。煤灰太散,不适合烧煤饼了,不过制成煤球烧还是不错的。煤灰里还是需要添加红胶泥土,撒上少许水,和好了不需要泡闷,直接用手动煤球机开打制煤球了。打制煤球可是一件又苦又累又脏的力气活。煤灰黏性不好,需要经过多次挤压蹲实,用两只手攥住最上边的横杆压把,两只大拇指根使劲往下压,等攥成拳头了,一块煤球就成型了。往出挤煤球的时候,机器不能离地面太高,也不能离地面太低,高了煤球落地就会把软的煤球蹲坏了。太低又把煤球挤得粗了放不进去煤炉筒里。煤泥和软了,打煤球的时候一些多余的水分,会从煤机顶端的出气孔里冒出来,力求把煤球水分相对挤干。

煤灰打成的煤球燃烧快不耐火,烧煤一天也就是三块煤球。而煤灰则需要十几块煤球,一天烧下来一大筐子煤灰,把它压到农家肥粪堆上沤好,送去地里还能起到中和作用,减弱一下过度用化肥土地酸性化的程度。

八九十年代,村里相当一部分人都是烧煤灰,因为煤灰是工业废料,里面可燃原料大部分已经被燃烧利用,乡亲们辛辛苦苦自制的煤球可燃性太低,不耐烧,产生的废料太多。打麦场里一堆堆煤灰,一片片煤球,黑黑的摊开一场,刮起风里村里是黑蒙蒙的,路边上都是煤灰渣子。后来机器煤球大面积推广,经济有所改善,机制煤球代替人工打制煤球,时止今日,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惠及千家万户,各种家用电器普及,液化气罐,天然气管道走进千家万户。人们使用上新能源,洁净方便,后再也不会出现烟熏火燎的景象,也避免了绿水青天的环境被污染。

作者简介:


狄树强,男,70后,河南省灵宝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行参菩提》签约作家,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作品入选《2017年中国行走散文作家二十强》。喜爱文学,爱好旅游。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成长起来,而文学将陪伴我到永远……



(0)

相关推荐

  • 繁星 | 拉煤老人

    最近,再次听到拉煤老人陆松芳的消息,说这位九旬老人因为生活俭朴,喜欢吃稀饭,血糖太高需要住院治疗.在家人和义工的帮助下,他很快恢复了健康,乐呵呵地出院了. 看到微信上拉煤老人的样子,让我想起了与这位老 ...

  • 老家今年也煤改气了,但是舍不得烧,还能挨冻多久!

    家里本来就是农村,我爸妈现在都不敢住新屋子了,又搬到了老房子烧可以取暖得东西,新房子烧煤可以看见,连弄天然气都那么贵,说什么换炉子,要5800,不是推广吗?推广怎么还要钱?气不暖和且老百姓用不起,更不 ...

  • 梦溪记忆(二)

    梦溪记忆(二) 白国庆 人一上了年纪,就容易怀旧.客居北京几十年,儿时的记忆,家乡的风情,时常萦绕在心.最近闲来无事,写了几篇小短文,发给了同学发小.街坊邻居,他们都说好,勾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鼓励我 ...

  • 买不到煤球的话,农村燃煤问题就好解决了

    近几年,空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绩,这有农村燃煤治理的功劳. 又到冬天了,农村燃煤取暖做饭影响蓝天治理成绩也成为棘手的事情.乡镇有关工作人员忙着去村里检查百姓是否预备煤球了,县里有关领导也要深入基层检查 ...

  • 郝加献:关于煤的记忆|散文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郝加献 [作者简介]郝加献,北京密云人,60后,自由撰稿人.长期致力于文化散文的创作.长篇历史散文<旷世名园圆明园>荣获纪念圆明园罹难 ...

  • 【盘点老行业之七十】制作蜂窝煤

    蜂窝煤又叫煤饼,在上个世纪电烹调器和煤气灶未进入人们厨房前,我们除了用柴.草作燃料外,好多家庭是用煤饼炉烧饭菜,也曾经用于家庭取暖.煤饼炉就是用蜂窝煤作燃料的,制作蜂窝煤有集体,也有个体,因此,在全国 ...

  • 狄树强丨看戏(散文)

    村里演戏了,近二十年了,村中间的戏台子就没有响过司鼓的梆子声,这两天又敲起来了. 村里的舞台是1985年建党节落成剪彩的,今年八一节前后修缮一新,再次了展现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党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

  • 狄树强丨派饭(散文)

    <最后一个匈奴>里有一个"盐蛹蛹"的故事,学校杨先生吃饭,没有个专门的灶,只是轮流在学生家中吃派饭.杨先生喜欢吃酸菜,学生家长见他爱吃,便每顿饭都有一碟酸菜侍候,才有了 ...

  • 狄树强丨黄河书信(散文)

    这个题目是搬弄别人的. 表哥表嫂在珍珠婚之际做了一期访谈节目,在节目中展示了长达三十年的通信信件,第一封信跟第八十六封信跨越了三十二年.主持人即兴改编了一首诗"君住黄河北,我住黄河南,日日思 ...

  • 狄树强丨惬意厨房(散文)

    民以食为天,人们对吃的追求一直都在变换着花样,可是不管怎么着一日三餐都离不了跟厨房打交道.同样的一种食物,同样的烹饪方法,乃至同样的佐料同样的厨房,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 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帮 ...

  • 狄树强丨栽红薯(散文)

    谷雨当天,一场爱下不下的蒙蒙细雨滋润着干渴已久的黄土地,这天也是我回家看望老人家的时间. 停车拿东西进了大门,老爹一手提着塑料桶,一手拿着一把红薯苗,说是去地里栽几苗红薯,由于天旱需要担水去地里淀水保 ...

  • 狄树强丨村殁(散文)

    老倔头的寿材被阿七一伙人缓缓放入墓坑中,尧村的最后一位坚守者将与他的土地融为一体,从此以后尧村再也没有村组居民了. 这一天是2058年阴历刚刚进入冬月,离大年节还有一个多月,老倔头愣是没有熬过这个年, ...

  • 狄树强丨戏说曹操(散文)

    戏剧表演艺术把曹操表现为白脸奸臣,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反面人物,这种印象几百年来,无不根深蒂固的植入大多数人的大脑. 那么在现实中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活跃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 狄树强丨飞雪童趣(散文)

    2018年的冬天就这样静悄悄的,不知不觉间弥漫开来. 才褪下夏装,一场雨雪纷冉而至,把大地漂成了白色,那些来不及采摘的苹果挂在堆雪的枝头,是那样的惊艳,通红的果实藏在白雪之中,更显得那么饱满圆润,好像 ...

  • 狄树强丨卫河清淤(散文)

    卫河,新乡的母亲河. 从隋代大运河的永济渠,是运送粮食和战备物资的主要渠道,当时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船樯往来,络绎不绝,近代仍然是豫北至天津卫的重要航线. 经过时光洗涤,近代卫河承载的航运作用仍不可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