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树强丨煤之没(散文)
清洁能源正在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习惯。曾经风靡一时的液化气钢瓶也逐步淡出人们的生活,天然气被输送到千家万户,更加方便清洁。我们邻村乡亲们在金狗年的末也破天荒的用上了天然气。
家里最开始烧煤是从铁路边上的石子下边扫出来的。电气化机车没有广泛应用之前,陇海线铁路跑的多数是蒸汽机车,在我们这一段上坡加弯道处,火车跑得慢,煤渣被风吹的到处都是,家里人经常拿笤帚和铁撮斗,几乎天天去铁路边扫煤渣。拣开轨道旁边的石子,下面有一层薄薄的煤渣粉末,扫出下边的煤渣粉末,再把石子放回去堆好,这一片扫完,再用同样的方法扫另外的地方,一点一点收集,一天时间,扫出来一袋半袋,扫煤人满身满脸的黑灰,就连牙齿压根,耳朵孔里也是黑的,因为有了一袋子煤灰的收获,都乐呵呵扛回家。
扫出来的煤渣粉末是比较细的,不用再进行粉碎和用筛子过滤,拉回来直接加入适量的红胶泥土,晒煤饼或者打煤球了。当时最多的还是煤饼居多,煤球费事费力火力还小,远没有散烧煤火力得劲。扫煤渣只是家里辅助的燃料来源,主要还得靠煤灰来支撑生活。
煤灰大多数是附近工厂里或者电厂燃烧过的煤的废料,十五块钱就可以买满满一拖拉机斗子。煤灰太散,不适合烧煤饼了,不过制成煤球烧还是不错的。煤灰里还是需要添加红胶泥土,撒上少许水,和好了不需要泡闷,直接用手动煤球机开打制煤球了。打制煤球可是一件又苦又累又脏的力气活。煤灰黏性不好,需要经过多次挤压蹲实,用两只手攥住最上边的横杆压把,两只大拇指根使劲往下压,等攥成拳头了,一块煤球就成型了。往出挤煤球的时候,机器不能离地面太高,也不能离地面太低,高了煤球落地就会把软的煤球蹲坏了。太低又把煤球挤得粗了放不进去煤炉筒里。煤泥和软了,打煤球的时候一些多余的水分,会从煤机顶端的出气孔里冒出来,力求把煤球水分相对挤干。
煤灰打成的煤球燃烧快不耐火,烧煤一天也就是三块煤球。而煤灰则需要十几块煤球,一天烧下来一大筐子煤灰,把它压到农家肥粪堆上沤好,送去地里还能起到中和作用,减弱一下过度用化肥土地酸性化的程度。
八九十年代,村里相当一部分人都是烧煤灰,因为煤灰是工业废料,里面可燃原料大部分已经被燃烧利用,乡亲们辛辛苦苦自制的煤球可燃性太低,不耐烧,产生的废料太多。打麦场里一堆堆煤灰,一片片煤球,黑黑的摊开一场,刮起风里村里是黑蒙蒙的,路边上都是煤灰渣子。后来机器煤球大面积推广,经济有所改善,机制煤球代替人工打制煤球,时止今日,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惠及千家万户,各种家用电器普及,液化气罐,天然气管道走进千家万户。人们使用上新能源,洁净方便,后再也不会出现烟熏火燎的景象,也避免了绿水青天的环境被污染。
作者简介:
狄树强,男,70后,河南省灵宝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行参菩提》签约作家,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作品入选《2017年中国行走散文作家二十强》。喜爱文学,爱好旅游。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成长起来,而文学将陪伴我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