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位死亡者中就有1人是脑卒中!远离它,掌握这3点很关键!

2020年10月29日是第15个世界卒中日。

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相比,脑卒中的严重在于它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它仍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

《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提要》数据显示,2017年脑血管病占我国居民疾病死亡比例在农村人群为23.18%、城市人群为20.52%,也就是说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

同时,脑卒中也正逐渐偏年轻化,它不是所谓的“老年病”,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

数据显示,我国 40~74 岁人群首次脑卒中标准化发病率由 2002年的189/10万上升到2013年的379/10万,平均每年增长8.3%。

1.哪些人容易得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它是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导致血管闭塞或破裂,从而造成患者功能上缺损的一种疾病。

脑卒中的病因比较复杂,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这类患者,容易造成血管的病变,从而引起脑卒中。

而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人群,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有抽烟、肥胖、运动少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此外,受遗传因素影响,如果父母有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子女患脑卒中的风险也可能是偏高的。

2.预防脑卒中,做到这2点很关键!

脑卒中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 一级预防

主要针对没有得过脑卒中或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尤其是45岁以上年龄的人群。

这类人群进行预防,首先要了解到自身的血管状况,看血管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是否有血管的狭窄。

其次,要远离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减少血管病变的可能,比如控制血压和血糖,加强运动,戒烟,减肥等等。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哪怕是45岁以上人群,也并不提倡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药品进行预防,除非确实检查发现血管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斑块的性质不太好,医生建议服用药物,这时才建议患者去用药。

  • 二级预防

主要针对血管状况很差,甚至已经发病的人群。

这时更重要的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将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管控好,比如:

  • 通过降压药将高血压控制平稳;

  • 改变饮食方式,进行药物治疗,从而调整血脂代谢紊乱;

  • 对于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通过手术、支架等方式,纠正颈动脉狭窄;

  • 房颤患者,积极进行抗凝治疗等等。

此外,同样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尽可能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3.掌握“FAST评分”,早期识别是否得了脑卒中!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来说,溶栓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这也就意味着早发现、早识别脑卒中,就能更早地去进行治疗。

那么,如何才能早期识别脑卒中呢?这里推荐使用“FAST评分”进行评估。

F(Face)脸部:让患者微笑一下,或者咧一下嘴,看两侧面纹是否对称,如果出现面纹一侧浅一侧深,就提示面瘫;

A(Arm)手臂:让患者平举两侧双手,看是否能够坚持10秒,如果出现一只手臂往下落,就提示肢体无力;

S(Speech)说话:让患者说一句话,如果发现患者说话比较含混,或者说话语速减慢,也就提示语言中枢受到累及。

T(Time)时间:如果患者有以上症状之一,就提示患者可能患有脑卒中,需要及时进行就医。

【脑卒中发病前有哪些早期信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