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铃:这些年,“百度云”过得怎么样?

近日,全球权威咨询与服务机构Forrester的一份榜单《Now Tech: Cloud Development Platforms In China, Q2 2018》把百度云推向大众视线中。此次百度云首次入选的是国内公有云阵营,也给百度云的未来发展打了一剂强心剂。

6月28日,百度云智峰会成都大会上,百度云进一步传达出如何赋能农业、工业、金融、零售、服务业的构想与落地措施,并表达出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思维引领智能变革的决心。

事实上,这是以技术著称的“ABC”融合战略正在发生的化学反应,百度“云生态”正成为一股可能改变行业云格局的暗涌。

百度的主航道

百度近年的打法愈来愈清晰:横向上将现有业务体系分成“主航道”与“护城河”;纵向上,以“ABC”融合,对外赋能,打造AI开发者生态。“决胜AI时代”的目标宏愿,与相对较长的技术研发周期的综合作用下,百度正处于一个夯实移动基础的沉潜状态。

在现有业务体系中,百度在搜索、信息流上都占据着优势,市场格局基本已定。但是,有“有野心”的百度一直也在寻找新的增长向量。而最有可能出现突破口的是“主航道”中的最为关键的幕后角色,即智能云。腾讯研究院曾在《用云量与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17》中明确指出,云计算与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着正反馈机制。百度的智能体系,其智能驾驶、智能家居、AIG、DuerOS、短视频、金融等业务无不建立在庞大的云计算基础上。

可以这样说,百度云与大数据、AI摆在同一战线上,支撑起百度的智能体系。而事实上也是如此,百度云正成为继百度搜索与百度信息流之后的第三大支柱,其在百度内部的分量越来越重。

BAT,三大巨头的“云”差异打法

说来也是巧合,目前云巨头多诞生在电商行业,亚马逊是个典型。在国内,阿里在2009年涉足云计算领域,相对较早,从第三方的数据来看,目前阿里的市场份额在40%左右。

不过,云计算领域仍处窗口期,谁都有机会。云计算1.0时代,各家云巨头的市场份额集中在Iaas上,而16年后风口开始转向人工智能,更多公司倾向于整体的解决方案。腾讯云试图将IaaS、PaaS、SaaS全部收归囊中,B端、C端同时发力,努力缩小与阿里的距离,但是现阶段阿里云的服务相对来说更均衡,在CDN、存储领域的能力更优秀。

然而,百度云的出现,给行业的这种现存格局又带来了一些变化。

首先,体现在经营理念上。云计算对阿里、腾讯而言,属于业务的防守阵营。在相对成熟的生态体系内,往往考虑的是商业回报,因此,阿里想借此巩固电商帝国,腾讯则重视现有的社交型生态。真正能下苦功夫研发AI及云计算的企业,唯有百度。

其二,彼此关注的领域会有所区别。阿里和腾讯有着相似的基因,会将大部分资源倾向于C端。而百度云因其与生俱来的技术基因,更多承担的是底层系统建设,因此在PaaS领域的研究更为深入。

其三,介入根基有所差异。从李彦宏的AI站台,到张亚勤的“ABC三位一体”策略,由上至下,百度的骨子里流淌的是极客文化。选择打技术牌,商业回报的速度会慢一点,但由此而造成的马太效应,会形成技术壁垒,进而重塑百度品牌形象。

确实,百度因为技术和战略优势,直接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的云计算2.0阶段。很明显,在基础云的竞争方面,阿里云占了优势;但是在商业价值更高的云计算2.0时代,占据AI技术高地的百度云未来大有机会。

拳头出击,百度“云+端”全线布局

作为互联网的龙头企业,BAT通常是整个行业的标杆。目前,

BAT在具体的云计算运营方面各有特色。以百度云的打法为例,它是拳头出击,即通过“ABC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找准切入口,快速进入行业级市场。目前百度“云”+“端”全线布局,已深入金融服务、工业制造、交通、智慧家居等领域。此外,相较于阿里云和腾讯云,百度云表现出明显的几个不同。

1、区别于腾讯的社交基因,百度云依然表现的是技术范

毫无疑问,开发云技术首先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同时,云技术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也与自身业务体系相关联。腾讯的娱乐互动性强,百度的极客文化则对技术要求更为严苛。譬如,在政务合作方面,腾讯云强调利益各方的协同,且聚焦点依然在B端与C端的交互之上,这和腾讯的社交生态体系有莫大的关联。而百度云更强调技术的安全性能以及整体的协同性,这在百度研发无人驾驶上就能初见端倪。

2、百度云在“ABC+IoT”上优势明显

百度的“AIoT”发展应当是其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其最新推出国内首个智能边缘BIE(Baidu IntelliEdge)、DuHome以及DuGo等是百度云布局IoT领域核心优势的体现。比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百度云集中解决了两大难题:

第一,数据方面,需要考虑到数据使用的整个环节。工业设备上云,在信息采集方面,不仅需要足量的传感器作为媒介,还需要设备本身具备丰富的数据信息;同时,还要考虑到智能设备反馈的数据与云端的函数模型的匹配性。

数据传输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另一方面要保证数据传输的衔接性,譬如在无网或者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仍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当前,物联网网络还面临着带宽受限的问题。百度云的智能边缘BIE利用其开放性接口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目前应用于煤矿、钢材质检、烤烟生产等领域。

第二,安全性方面,主要体现为信息安全以及系统性安全。AIoT网络安全有可能是源于一个恶意的数据包,也有可能是一个引起黑客攻击的BUG,更可怕的是某一个环节掉链引起整个系统的瘫痪,譬如美国因IoT设备导致的网络瘫痪事件,Facebook的数据泄露等,这些都需要提前预防。

针对IoT+云的安全问题。针对此,百度云采用的是整套而非零散的方案形式,即产品方案涵盖从设备硬件、IoT云平台,再到APP的一站式安防和检测的全链路安防能力,以抵御网络攻击。

3、以技术为中心,百度云更注重赋活型生态

与腾讯所有资源围绕其娱乐生态配置有所区别,百度所有的业务产品,包含搜索、信息流等,均在为技术层面的AI提供服务。这对百度云的营销决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整体方案的输出能力。由于所有资源围绕着技术中心,故而百度云的技术硬实力就显得相对集中,研发能力也相对均衡。因此,在对外输出方案的时候,其DuerOS对话式AI开放平台在DuHome的解决方案应用中,则是提供“端”、“管”、“云”、“APP”一站式服务,赋能全屋智能产业链,在DuGo汽车安全领域,也形成类似的整套解决方案。

第二,开放型“云生态”更注重产业赋活能力。按照易观高级分析师董旭的说法,云生态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数据中心的资源,技术能力,合作伙伴的数量以及质量,企业客户的生态的维系和关系的稳定。各要素环环相扣,体现的是乘数效应。由于百度战略目标特别精准,因此,后两点对于百度云生态建设更为重要,开放共享式的赋活方式对于合作伙伴与百度自身都有利无害。

而事实上,百度也是这么做的,譬如百度云在家居领域,同海尔、碧桂园等知名地产、家电企业成立“ABC+IoT智能家居互联互通联盟”。 在安全领域,又积极组建AI智能终端安全生态联盟等,在坚持开放共享的过程中,与合作伙伴也达到共赢的结果。

“云生态”,能否助力百度扳回战局?

在“云+端”的扩张中,百度将其技术品牌作为一个产品对外输出。而这种开放式共享更容易造就几何式版图扩张。百度云的开放其实是搭快车的战略选择,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品牌渗透。目前而言,云计算领域的BAT格局依然不可撼动。

1、“一超多强”的云格局长期存在

整个行业大致上分为“云派”及“厂派”,分别对应的是互联网企业及实体科技企业,前者以BAT、AWS、京东为代表,后者以华为、海尔、小米等企业为主导。万物互联时代,两派的通力合作是未来趋势,百度云与海尔智慧家居进行合作,是云派要渗透进厂派,厂派为云派提供具体场景的例证。

2、但是,当前的“一超多强”的云格局局面还将长期存在。阿里的先发优势加上电商基因,能率先达到规模经济。并且,完全能够凭借其夯实的基础进行对外扩张,以更稳定的服务和较低的价格来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强技术壁垒优势,使得百度云在Cloud2.0时代超越“AT”大有机会

对标阿里产品的绝对实力以及腾讯的营销优势,百度云的最大特色则是技术的沉潜,这种优势随着时间的积累,爆发力更强,尤其在与物联网紧密关联的工业制造领域。而经济发展越往深走,对于AI人才的需求也更强,百度的工程师及极客文化建造的人才梯队,可能会形成后续竞争中百度最核心的竞争力。

即便是现在,百度云也已经开足了马力。百度总裁张亚勤,将百度云明确定位为产业的智能引擎,显然,百度内部对“ABC”战略充满着期待。百度云目前与近300家单位达成深度合作,战绩颇丰。有数据统计,相比2016年,百度云客户数增长近10倍,流量呈现8倍增长,收入则达到了2016年的4倍,成为国内公有云市场中增速最快的云厂商,这些数据恰恰是百度云“提档加速”,ABC技术势能全面爆发的印证。

【写在最后】

相较于阿里、腾讯巩固现有城池的防守型战略,百度在AI方面的发力要大得多,旨在“攻城略地”的进攻性战略。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可以预见,“百度云生态”会带来更多的惊喜。因为,“ABC”战略的成败是百度在Cloud2.0时代获得领先地位的关键一环,百度云势必会比阿里云、腾讯云拼命得多。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 虎啸奖评委;

3 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

4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5 《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6 钛媒体、界面、虎嗅等近80家专栏作者;

7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8 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重点关注领域

1人工智能 |区块链 |汽车产业链| 内容创业 |新零售

2 电商 |新媒体营销 |SaaS企业级服务| 家居业 |社区O2O

3智能手机 |网红| 体育IP |互联网金融 |无人机

4共享经济 | 直播、短视频 |传统企业转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