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月,中药治疗烧烫伤
半边月资料卡片
半边月(Weigela japonicavar.sinica)来自于忍冬科,锦带花属。别名半边月,木绣球,水马桑,鸡骨柴,麻布柴,白马桑。
半边月产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文中的半边月是在安徽鹞落坪发现的。
半边月生于海拔450-1800米的山坡林下、山顶灌丛和沟边等地。有一种在山东青岛、江苏南京、上海、浙江林州及江西庐山等地庭园或寺庙中栽培的观赏树木。
陈嵘的《中国树木分类学》中称为海仙花,其花的形态和本种十分相似,但叶较本种为宽,呈阔椭圆形或近圆形至倒卵形。该植物在我国未见有野生的。
【土家药】白马桑:根、枝枝叶用于腰膝疼痛,劳伤身痛,疔疮,痈疽;外治烧烫伤。
开头
半边月与海仙花,锦带花这几个小姊妹似乎很像。学校是有锦带花,用途只写了观赏两字,所以对他印象很深刻。
查阅锦带花的资料时,记得有一句诗词“锦带为名俚且俗,为君呼做海仙花”。于是便以为锦带花是海仙花了,可上面的半边月也被称作海仙花呢。
在我看到的两者的差别中,花色是最明显的。但这不能作为区分的依据,锦带花属在中国植物志上,他下面有两个种。
种子没有翅的是锦带花,种子多少具有翅的是半边月。就叫他半边月,好美好美的名字,上面民族药简单提了他的功效。
但是怎么用的资料没能找到,在文献库中查找半边月,出现的是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是个开发程度很浅的植物呢,我对其中的治疗烧烫伤比较感兴趣。
前面没有介绍过烧烫伤方面的资料,这又是一个比较容易遇见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烧烫伤的定义
烧烫伤是指因沸水(油)、烈火、光、电、放射线或化学物质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损伤它包含皮肤或黏膜损伤。
严重者可能伤及皮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最常见且极其复杂的外伤疾病之一。
化学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烧烫伤的化学药物较多,如抗菌药物、银盐等,主要作用是消炎、抗菌、镇痛。
但存在有一定不良反应,对深度烧伤的创面促进肌肤组织的再生能力差,治疗烧伤后的消水肿效果不理想等不足之处。
中药治疗
中药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目前认为具有较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拥有消炎、生肌、去热毒等作用的烧烫伤膏常被使用。如京万红、美宝湿润烧伤膏等。
热毒
中医认为热毒为烧烫伤的病因,清热解毒类药为常用治疗药。
晋代至唐代的医家如葛洪、孙思遵等指出烧烫伤多因火热毒邪而致,当以苦寒收敛为治则。
常用栀子、黄芩、白敛、柳白皮等清热药治之,以去热毒。之后烧烫伤的治疗逐步细化,如明代医家根据烧烫伤发病时期及程度的不同辨证施治。
热胜
近代中医文献多数认为烧伤是因热所致,热胜则内腐,以致肌肤腐烂。
治疗上仍多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外用制剂或方药,如大黄涂膜剂、复方虎杖液、解毒烧伤膏等。
烧烫伤制剂的演变
烧烫伤的中药剂型多为散剂、糊剂、油膏剂等。其制法常常是把药物粉碎成粉未后直接加入赋形剂,或是用油炸的方法得到药物油炸液再加赋形剂制得。
但所得制剂一般较粗糙,有效成分未明确且未进行收集,又因制备过程中有效成分的破坏。致使这些传统工艺获得的制剂疗效较低,且质量不稳定。
另外还有酊剂、喷雾剂、膜剂、贴剂等更为便捷有效的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
目前,临床常用的中药制剂有烧伤止痛药膏、美宝湿润烧伤膏、康复新液、紫草烧烫伤喷剂、烧烫伤膏、京万红软膏、大黄紫草膏、国药烧伤膏、烧伤止痛膏、
复方桐叶烧伤油、复方雪莲烧伤膏、生肌象皮膏、珍石烧伤膏、十味紫草烫伤膏、烫伤合剂、紫草油、中药烧烫灵等。
均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止痒、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治疗烧烫伤效果肯定,获得广泛认可。
烧伤ll号油
由生地、地榆、虎杖、黄连、黄柏及贝母等组成。治疗轻中度烧伤患者116例,其止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
紫霞烧伤膏
由地榆、白芷、黄连、黄柏、黄芩、红花、虎杖、米壳、紫草组成。治疗128例烧烫伤患者,烫伤类型涉及热液、热蒸汽、热金属、化学试剂等。
烫伤程度包括l度71例、浅Ⅱ度48例、深Ⅱ度9例,患者经过经换药治疗后,治愈率达100%,治疗时间最短2d,最长20d愈合。
烫伤合剂
由两面针、地榆、虎杖、金银花等组成,治疗烧烫伤患者162例,在止痛、减少色素沉积、缩短创伤意合时间及抑制瘢痕形成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湿润烧伤膏治疗面部I度烧伤143例,在促进创面愈合,减少色素沉着,防止瘢痕形成,降低创面感染率方面。
均优于磺胺嘧啶银干燥暴露治疗,及0.5%碘伏半暴露治疗法。
康复新液
为蜚蠊科美洲大蠊全虫提取物制成的溶液剂型,主要成份是肽类、多元醇类和黏糖氨酸。
将其外用治疗l度烫伤患者50例,发现在减轻患者换药疼痛,减少创面渗液,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碘伏湿敷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
特点
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及其制剂具有无毒、药性平和等特点,且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抑菌作用较强。
且不易产生耐药性,能有效减少创面分泌物,加速创面结痂从而减少感染机会及抑制瘢痕增生等优点。
作用机制
创面愈合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炎症反应阶段、细胞增殖阶段、结缔组织形成阶段及创面的收缩和重塑阶段。
4个阶段之间既相互交叉、相互重叠,又涉及多种修复细胞、炎症介质、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份的共同参与,在机体的调控下呈现出高度的有序性、完整性和网络性。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紊乱,都将直接影响创面愈合的进程。治疗烧烫伤的根本是希望药物能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预防瘢痕增生。
1,促进生长因子的分泌与释放
加速创面愈合生长因子是一类在创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其在创伤局部主要由修复细胞、炎症细胞、血小板等产生和分泌。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能调节伤口修复的全部过程,是影响伤口愈合的重要因素。
研究认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促进伤口愈合作用明显。
多数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可通过促进生长因子的生成或表达,发挥促进创面愈合作用。
2,抑制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组织损伤或致病因子入侵机体时的基本反应,也是损伤修复的始动环节。
适度的炎症反应是创伤修复所必需的,但过度炎症反应是烧烫伤创面早期继续加深和坏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能使修复细胞过度增殖,胶原大量沉积,瘢痕增生过度,组织修复不良。
此外,烫伤后创面会因炎症反应、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导致体液渗出。
皮肤含水量增加,局部组织水肿,创面缺血、缺氧,加重组织损害,使创面加重。
研究表明,严重烫伤后炎症介质在全身炎症反应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与炎症细胞相互作用,加重局部炎症反应;
另一方面,激活细胞因子级联反应,进一步诱发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剧烈的全身炎症反应,使机体进入“脓毒症状态”。
致使炎症反应失控,从而发展到不可逆转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阶段。
因此,早期减轻烧烫伤创面的炎症反应对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患者全身反应非常必要且重要。
3,调控胶原的合成与代谢
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所形成的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是成纤维细胞及其产生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构成烧伤创面基质,为创面上皮化提供一个支架。
烫伤创面的修复一定程度上,也就是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大量胶原的过程。
胶原的生成是创面修复、瘢痕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羟脯氨酸是胶原中特有的氨基酸,其含量可间接反映胶原含量,是创面愈合评价指标之一。
多数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可通过影响羟脯氨酸的水平而增加胶原合成。
4,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
重度烫伤后早期,因缺血再灌流损伤致使组织发生过氧化反应,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发生。
超氧化物歧化酶作为机体主要的抗氧化酶之一,能清除自由基。提高创面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免受损伤,进而加快创面愈合。
丙二醛作为体内自由基作用于生物膜所发生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产物,细胞毒性明显。
能损伤生物膜,并使蛋白质丧失活性,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能间接反映细胞氧化损伤的程度。
抗脂质过氧化损伤途径同样是多数治疗烧烫伤中药的作用机制之一。
5,其他纤维结合蛋白
其他纤维结合蛋白为特异糖蛋白,能与细菌、胶原类物质、肝素和组织碎片发生特异性黏附而提供基质背景。
从而发挥趋化调理、增强吞噬、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作用,在调控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外用地龙提取物在大鼠烫伤后,能使创面中纤维结合蛋白显著性增高,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总结
中药主要通过促进烧烫伤动物血清和创面组织生长因子的分泌及释放;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烫伤组织含水量,减轻创面水肿;
调控胶原的合成及代谢,提高创面羟脯氨酸含量而促进胶原合成;
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等环节,来促进烧烫伤创面的愈合,有效预防或减少疤痕形成,提高愈合质量。
多数中药制剂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作用机制,体现了中医药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的综合调控作用特点,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所在。
结尾
半边月的介绍就到这里啦,够不到悬挂在天边冰冷的月亮,便只能是心中的白月光啦。
只是不知这从地上冒出的粉红铺面的半边月啊,能否像治疗烫伤一样,除去心中若隐若现的瘢痕,成为一颗朱砂痣呢。
参考文献:
(1)中药在烧烫伤治疗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杨胜群,熊茜,邹俊波,张形,桑文涛,含南(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成都61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