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与《李逵:俺铁牛可不是农民》

(《新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形象)

说实话,一本《水浒传》,一本《荡寇志》,困惑了我很多年。

当然,困惑我的,还有教科书。

《水浒传》把宋江等人称为好汉,《荡寇志》则叫他们为盗贼,我们的教科书呢?按照阶级斗争的理论,把他们定义为农民起义。

建国以来,特别是文革时期,农民起义被赋予了过高评价,最权威的说法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宋江领导的是农民起义?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在文革时期的1975年,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水浒,批宋江”的运动,后来演化成政治运动。

耳熟能详的莫过于这句话:“《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我记得老家堂屋里的墙壁上曾经就刷过这样的标语。

(新《水浒》宋江形象)

老人家又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老人家还说:“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

当时主流思想对这些话作了高度赞美,大意是这么说的:1975年8月14日,伟大领袖和导师作了关于评《水浒》的重要指示,这是继7月间关于《创业》的批示之后,又一个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既然认定为农民起义,那就意味着宋江这伙人对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为什么要批呢?

问题就出在宋江等几个常委身上,他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是投降派,按照当时的政治术语说,搞修正主义。

那么,换一句话说,水浒就是地主阶级领导的农民起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

我都被绕糊涂了。

(新《水浒》孙二娘形象,如带刺玫瑰)

还是先来看看水浒这些领导人的身份吧。

在梁山108个领导人中,究竟又有多少领导人是“农民”呢?只有一个。

不要惊愕,只有一个,确实只有一个,他叫陶宗旺。施耐庵是这样描述陶领导的:“庄家田户出身,惯使一把铁锹。”

背景故事是这样的:宋江从江州逃出以后,路过黄门山寨,被四个盗匪劫道,宋江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乞求饶命。四人一听是宋江,慌忙扔掉家伙,反倒跪拜起宋江来,他们仰慕宋江已久,愿意投降宋江。

这四人中,排在末位的,就是陶宗旺。

陶宗旺在大聚义中排名七十五位,号地理星,职务为监筑梁山泊——应城垣,就是负责修房子,兼任物业管理公司老总。

那么,和农民比较接近的、近似的阶层,还有哪些呢?

(扈三娘英姿飒爽)

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他们是打渔的,算是渔民;还有两个打猎的,解珍、解宝两兄弟,算是猎户。

一共6个人,在领导集团中约占5.5%,但没有一个进入常委的。

其他领导是些什么人?宋江等基层官吏12人,约占12%;林冲等朝廷军官21人,约占19.5%;卢俊义等地主乡绅10人,约占9.3%;专业技术人才(专业人士与手工业者)12人,约占10.2%;商人18人,约占 16.6% ;流民与山贼28人,约占25.9%,皇族1人,约占1%。

李逵是什么人?是江州监狱的一个狱卒,那厮是个话不投机就要挥拳头的主儿,可不管你在理还是不在理。你看《水浒传》里他和宋江见面后才多大一会儿,打翻了多少人?店小二一句好心的追问,都被他波了一脸残羹剩水。这是淳朴的农民吗?如果之前他是农民出身,那也是村里的剥皮无赖。

肯定你会说,尽管领导集团农民不多,但那十几万兵士,都是农民,怎么不算农民起义呢?

这就要说说北宋的征兵制了。

宋代军队无论是禁兵(中央军)还是厢兵(地方杂牌军),都是采用招募的办法。《宋史·兵志》记载:“或募土人就所在团立,或取营伍子弟听从本军,或募饥民以补本城,或以有罪配隶给役。”除了发配的罪犯,其他都是召募来的。

应该说,这是宋朝对军事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而且,宋朝把征兵与维稳结合起来。

宋代募兵的对象主要是流民和饥民,逢灾荒之年招募流民、饥民为兵,这是宋代的一项传统国策。饥年招兵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将不稳定因素消弭于无形。

当兵,在宋朝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

客观地讲,这种制度对于维稳还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中,只有两个朝代没有发生全国性起义或者叛乱,一是宋朝,还有一个是晋朝。

从理论上讲,募兵制较之征兵制进步,它使军队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有利于军队的训练、调遣和军人素质及战斗力的提高。同时,它使军事劳役赋税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免除了农民的兵役负担,也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

募兵制在宋代实行之初,确实收到了良好成效。如太祖时由于拣选严格、军纪严明、训练有素,兵虽少而精,保持了较强的战斗力。

既然如此,为什么后来小规模盗匪成灾呢,又被金人打得丢了中原呢?

这还是与募兵制有关。

古代应对天灾的手段有限,如果灾荒不断,就不断募兵。这样导致军队越来越庞大,加之大都为地痞无赖、好吃懒做之徒,庸兵惰卒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宋军的战斗力。

宋建国之初有兵22万,太宗时增至66万余,真宗时增至91万多人,至仁宗庆历年间更高达126万人。在80年间增加了近6倍。

公元1110年(北宋徽宗大观四年)人口统计是4673万人,就有100多万军队,按照这个比例,我们国家现在就有2800多万的常备军。

要养活这么庞大的军队,耗费的财力可想而知。“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国用无几矣。”赡养数目庞大的常备军,造成了宋财政上的严重危机。为解决危机,统治者又千方百计地加紧搜刮民脂民膏。宋代横征暴敛之重,苛捐杂税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荒年招募饥民为兵,迫使大批强壮劳动力脱离生产第一线,“一经凶荒,则所留南亩者,惟老弱也”,接果,田野荒芜,农业生产惨到严重打击。

加之军队管理不善,克扣军饷,虐待士卒,军人逃跑为盗贼者比比皆是。宋史上关于盗匪的记载,大多是军人叛逃为匪的。南宋时,招安成了朝廷对付匪患的主要办法,当时民谣“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就是生动写照。

那么水浒梁山一般士卒中,究竟有多少是叛逃的军人呢?

所以,梁山好汉是这类人,大多数都是流氓地痞,或军士,或官吏,或土财主。

还好有个陶宗旺。

(新《水浒》宋江,英气逼人)

【作者简介】洪与,男, 1967年生,汉族,四川苍溪人,大学文化。2006年开始创作、发表作品,2014年加入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民族复兴青年文化促进会理事、新华文轩职业作家俱乐部签约作家,曾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作家文汇》特邀编辑,四川省作家协会青少年文学导师。因致力于监狱文学创作,被誉为“新监狱文学”领军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监狱三部曲:《敌人》《监狱长》《AB门——贪官的后半生》;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大国相——蜀汉丞相诸葛亮》等。其中《大国相》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优秀作品奖,被列为全国农家书屋采购目录。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顾问:朱鹰 邹开岐

编辑:洪与 姚小红 杨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