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356课:你真的认识“路”吗?
“路”字是《说文解字》“足”部汉字,也是现代汉语2500个常用汉字之一,本课我们就来说说这个“路”字。
路,读音有两个:
(一)lù。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路,道也,从足,从各。”
许慎认为路是会意字。因为我们说过,凡是他在注解某个汉字时,说“从某、从某”的,都是会意字。但是无论是徐锴的《说文系传》还是“说文四大家”的著作,包括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都认为应为“从足,各声。”认为路是形声字。所以,路字有争议,不能简单解释。
按许慎的说法,它是会意字,那么,就要分析一下字形,左边从足,这不用说了,走路需要足。右边是一个各,了解一下“各”的字形(“各”字我们已经学习过,在184课)。
(《字源》中“各”的字形发展)
“各”字在甲骨文时期已经出现,是标准的会意字,会以足向居穴走,以会来至之义。甲骨文也有加“彳”的字形,表明行来之义。路字在金文时期方才出现,就是一个“足”加上一个“各”。如果仅从字形理解,理解成会意字,问题不大,至少可以说得通。至少徐铉就认为:“臣铉等曰:言道路人各有适也。”就是各人走各自的道路。
但从徐锴开始,名家们一致认为路是形声字,原因可能是因为“各”字本身已经是会意字,以会意字组会意字,而且是超过了“二体”(会意字多数是二体组合,但也有三体或叠体组合的会意字)组合,会意太过繁复了,为了简化字形归类,将“路”字归为形声字,也说得通。
或者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路是会意兼形声字,这是省事的理解。
(道路)
无论如何理解,都不影响路的本义是道路。比如《尔雅·释宫》:“路、旅,途也,”郭璞注:“途,即道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引用《尔雅·释宫》的话称:“《释宫》一达谓之道路,此统言也。《周礼》:浍上有道,川上有路。”就是道和路是合在一起说和分开说的差别,因为《尔雅》有“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的补充。《尔雅》这段话的大意:通往一个方向的道路称为道路,通往两个方向的路称为歧旁……,通往九个方向的路称为逵。
从上面可知,成语“四通八达、康庄大道”等,其实都基于《尔雅》而来。
《玉篇·足部》也说:“路,道路,途也。”《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就是每年孟春三月,遒人(宣令之官)沿途摇铃循行、宣布教令。再比如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现代汉语也用路的本义,比如鲁迅《准风月谈·爬和撞》:“可是爬的人那么多,而路只有一条,十分拥挤。”
(八千里路云和月)
路也指门路;途径。比如《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大意就是:如果需要姬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她)没有行动的门路罢了。又比如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用的也是这个意义。大意为: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途径。
本义之外,路还有很多其他用法,比如:
(1)经过。比如《离骚》:“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大意是:经过不周山向左转去啊,我的目的地已指定西海。再比如蔡邕《述行赋》:“降虎牢以曲阴兮,路丘虚以盘萦。”路字也是这个用法;
(2)败亡;羸弱。《诗·大雅·皇矣》:“帝迁明德。串夷载路。”路德明释文:“路,瘠。”大意是:天帝迁来明德君主,犬戎部族败亡逃走。再比如《孟子·滕文公上》:“是率天下而路也。”赵岐注:“是率导天下人以羸困之路也。”路字也是这个用法。
(3)大。《尔雅·释诂一》:“路,大也。”《诗·大雅·生民》:“实覃实訏,厥声载路。”毛传:“路,大也。”声音又强又洪亮,他(后稷)的声音真是大啊!也指正。比如《庄子·马蹄》:“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陆德明释文:“崔云:路,正也。”大意是:(对于马来说)虽然有高大的楼台,堂正的宫寝,对它是没有用处的。
(后稷画像)
(4)条理;规律;道理。《书·洪范》:“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大意是:不要有私好,遵循王的大道;不要行邪恶,遵循王的道理。也引申为言语行为的规范。比如《孟子·离娄上》:“义,人之正路也。”
(5)仕途;官职。《孟子·公孙丑上》:“夫子(指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赵岐注:“当路,当仕途也。”这是公孙丑问孟子的话,如果老师在齐国担任官职,管仲、晏子的功业能够复兴吗?
(孟子像)
(6)地域;方面。比如《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再比如《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这两个例子比较白话,就不解释了。
(7)类别之称。《西游记》第五十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老舍《龙须沟》第三幕第二场:“他这路工人可有活干呀!”
(8)奕棋术语。宋代张拟《横经十三篇·棋局篇第一》:“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般认为,这是指围棋而言,因为标准的大围棋盘,就是19X19的横盘,共有361个六叉点。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卜者童西磵言,尝见有二人对奕,一客顶点一奕图,如黑九三、白六五之类,封置笥中,奕毕发视,一路不差,竟不知其操何术。”确实是个神奇的故事。后来象棋、麻将之类的竞技游,似乎都有加入“路”的概念。
(标准的围棋棋盘)
(9)用同“露”。裸露。《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一引《摭言》:“但知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应路指尖”(或以为是张祜诗句)。
(10)通“辂”。指天子、诸侯所乘的车。也泛指车子。比如《诗·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就是这位采芹人,美得简直没法讲,美得简直没法讲,公路根本比不上(这里的“公路”,代指的是掌管公车的官,一般是贵族男子,美男子)。
(11)宋、金、元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名。基本相当于现在的省。
(北宋时的行政区划)
此外,路还是姓氏。《通志》有载。
(二)luò。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已不常用。只用于专用词“虎路”,指竹篾所作的藩篱。
路的小篆写法如图:
(路的小篆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