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圈子小了,但生活更好了

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人到中年,遇到的人越来越多,圈子却越来越小。

曾经促膝长谈,无话不说的朋友,终究都消失在了人海,这难免让人伤感。

但我最近读贾平凹的书,看到一句话突然有点释怀:

“和朋友走散,其实是一件好事。”

人到中年,朋友减少,其实也意味着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生活的重心。

01

  • 酒局少了,但生活更好了。

知乎博主@静枫纸鸢分享过一段亲身经历。

每天早晨六点多,博主会起床开车送老婆去上班,然后自己再去上班。

因为喜欢写作,晚上下班以后,他还会躲在房间,在各大网站上写作,或是接几个商业广告文案,赚点外快。

实际上,他白天的工作收入并不算很低,就算不兼职写稿,日子照样过得下去。

但博主说,当你有了想保护的人,你就总想拼尽全力,给到他们最好的。

博主最想保护的人,是他的家人。

他不想父母生病以后,害怕花钱,瞒着不敢告诉他;

他也希望通过努力,把孩子送进更好的学校,让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博主最后有句话让我深受触动:

“我也想和朋友去喝酒、聊天,彻夜不归,可我没有这个时间,我要做事啊。
我依然在心里默默地为朋友的幸福祝福,为朋友的成功喝彩。
但家里有人等我,那些走散的朋友,恕不远送了。对不住啊。”
人生半坡,你终将会明白,家人比任何人都重要。

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中年人,绝不是每天醉倒在酒局,醒来在家里。

而是尽可能的减少应酬,陪伴家人左右。

林语堂说过:“幸福人生,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朋友减少,酒局少了,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便是世间最大的幸福。

02

  • 朋友少了,但关系更好了。

心理学上有一项研究结论,人这一生,走到头,留在身边的朋友不超过10个。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在无用社交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

行至中年,就该明白,这一生有三五个可以掏心窝子的朋友,就足够了。

我上大学的时候,发现父亲其实并没有多少朋友。

每次聚会喝酒聊天,出去钓鱼,吹牛打牌的,都是那几个人。

而那个时候的我,特别喜欢交朋友,隔三差五就会认识一个新朋友。

所以,我对父亲充满不屑,总觉得他的圈子太窄,每天都是和同样的几个人待在一起,生活太没劲了。

直到有一次,家里意外发生了一件事,需要用钱。

和父亲平日里玩得比较好的几位叔叔,虽然手头并不宽裕,却主动把钱借给了父亲。

也就是从那以后,我才突然明白,父亲虽然朋友不多,但每个朋友关系都足够铁。

我相信父亲在年轻的时候,也跟我一样,身边簇拥着很多朋友,但这些朋友就像是秋后的落叶,风一吹,就飘走了。

人到中年,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精力有限。

圈子变小并非坏事,可以用有限的精力,来维系自己的小圈子。

演员沈腾曾经说过:

“20岁以后的朋友,都需要花时间去了解。经过时间的沉淀,能留下五个数的朋友已经是人生赢家了。”

中年以后,朋友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圈子虽小,真心就好。

03

  • 世界安静了,但人更成熟了。

《圆桌派》里有一期讲到独处,提到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有个小毛病,连妻子也不能忍受。

他经常招呼也不打,无缘无故就会从家里消失几天,所有人都找不到他。

离开家以后,他去了哪里呢?

可能是躺在草地上盯着夜空中的星星发呆,也可能在湖上泛着小舟,去思考他的那些物理学问题。

总之,每隔一段时间,爱因斯坦就需要这种属于自己的独处时间。

最后,主持人窦文涛说:

独处造就伟大。历史上很多伟大的成就,都是在这种独处的时刻思考出来的。”

年轻的时候,喜欢灯红酒绿,喜欢喧嚣热闹,人到中年,更享受独处的安静。

陈道明在《杨澜访谈录》里说过,自己讨厌社交,喜欢独处。

宁可坐在椅子上安静地看会书,也不愿出门见很多人。

在独处的过程中,不管是看书,还是练字弹琴,都可以让他获得身心的愉悦。

钱钟书曾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孤独令人沮丧,安静使人厚重,因为孤独是承受,安静是选择。

人到中年,看清了生活的千疮百孔,更愿意选择安静,享受孤独。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写道:

“我不再装模作样的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孤独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独自的生活。”

世界从喧嚣到安静,学会与自己相处,是人生的必修课。

独处,是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宫崎骏说过: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沿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行至中年,人生就像一个车站,只是迎候的少,离别的多。 

你要感谢那些曾经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是他们让你的生命丰满。

你更应感谢自己,因为你就是你的世界,你就是家庭的温暖。

公 众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
当兵岁月  青工光阴  高考之路
校园回望  浪漫故事  菁英人物
职业生涯  学术  追念师长
……
老知青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知青之窗”公众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