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科学再获诺贝尔奖,普通人如何拥有网络思维?
演讲者: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美国东北大学网络科学研究中心创始人,《链接》、《爆发》作者,网络科学奠基者。
解读作者:柯洲,笔记侠创始人兼CEO。
注:部分图片来自混沌学园。
第 5936 篇深度好文:3791 字 | 7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柯洲说:
10月5日,2021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研究复杂物理系统的科学家。
项若飞博士评论说,继普利高津之后,复杂性科学第二次拿奖,随着互联网的“网络化效应”深入全球化的各个方面,复杂性科学拿奖的机会越来越多。
有人问:复杂性科学会改变未来互联网的模式?未来的互联网会是怎样的?还有中心节点吗?
5年前,我在混沌学园听过网络科学奠基者巴拉巴西的演讲,之后看过他的《链接》一书。
在《链接:商业、科学与生活的新思维》一书中,提出了复杂网络科学和无尺度网络。
《链接》一书中提及:“虽然互联网是人造系统,但从结构上来看,却更像是一个生态系统”。
他在分布式网络的传播规律中提出两个概念:一是“六度分隔理论”,二是“弱关系”。
六度分隔理论,即指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
在阐释“弱连接”时,《链接》的作者巴拉巴西给出了一种释义:“当你找工作的时候,一般是通过弱连接的,因为通过强连接的人你找不出新信息,但通过弱连接者你可以得到没有的新信息,获取其他它圈子。”
分布式网络中的弱关系,已经和真实社会关系交相辉映。我们常常说“得强连接者得天下”,但当下,在社交网络占据了人们注意力之时,我们已经进入“得弱连接者得天下”的时代。
今天,我们将如何审视新一代互联网,从而深刻理解今天的商业和互联网?
今天,我将带你重温5年前我所撰写的《链接》一书解读笔记,重新认识复杂系统之美。
今时今日,网络社会已经崛起,互联网就是社会网。然而,我们发现互联网并没有带来紧密的社会网以及更平等的权力,而是产生了很多圈子;
今时今日,信息经济已经崛起,互联网也是信息网。然而,我们发现互联网并没有带来精致的信息网以及更民主的信息,而是产了很多无效信息;
今时今日,网红作为迅速崛起的流量主,但是这世界本没有一口吃成的胖子,现在的膨化剂太多;
今时今日,垂直品类会有头部平台产生,然而每次头部平台的诞生,先发固然有优势,但依然属于流量生意,如果更新更好的交互方式出现,仍然有机会;
今时今日,随着设备的大屏化、4G网速提升,以及2016年支付的普及带来的方式红利,直播、点播、打赏、游戏变现纷纷出现。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面体现了什么样的网络思维?为什么今天一定要懂网络思维呢?
2016年6月4日,网络科学奠基者巴拉巴西来到中国最大的在线商学院混沌学园开坛分享,分享“网络科学复杂世界的底层代码”。不得不说,国内也就混沌学园能够时不时地邀请到世界顶尖思想者来到这个舞台给大家带来非凡的思考。
请注意,这里的网络思维或网络科学,不是单指互联网思维或互联网科学,纵观人类行为,网络思维也是普遍存在的。李善友教授这样介绍说:“巴拉巴西把这种新方法成为'网络思维’,并认为网络思维将渗透到人类活动和人类思想的一切领域。”
这点和凯文·凯利、克莱·舍基的众多研究是一样的,是放之整个宇宙、地球和生物界所做的研究,只是作为与时俱进的学者,他们也非常关注和深入研究万维网、因特网所带来的影响。不得不说,在这点上,国外学者的宇宙视野、历史视野和现实视野是非常广泛的,在博学通识和垂直研究上都更胜一筹。对于我辈来说,认真传播这些优秀思想也是需要极为审慎的态度的。
巴拉巴西分享的7把网络思维利剑,让网络工作者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怕的了,如果你能掌握七种的精髓,相信就至少打开了网络思维的仁督二脉。
在七剑之前,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关注网络呢?
网络的核心是复杂,所谓复杂,就是具有各种不同的,而且常常是数量众多的部分、因素等的相互联系,而这种相互联系又是难于分析、解答或理解的。
也就是网络的关键词是复杂,复杂的关键词是相互连接,一件事情如果是复杂的,里面就必须有相互连接性的。
这个复杂网络,不仅是我们早已知道的通讯网络,不仅是我们今天非常依赖的、非它不行的互联网,不仅是超过15亿用户的Facebook社交网络,也包括身体里面的细胞网络、以信用卡连接起来的金融系统、欧盟经济体、企业关系网,它们看起来很像宇宙。
可见,网络是无处不见的。即使小到一个圈子,也是一个网络。
接下来,我们来看巴拉巴西给大家看的七条定律,帮助大家理解网络。
第一条定律:六度分隔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六度分隔(SixDegrees of Separation)现象(又称为“小世界现象”smallworld phenomenon),可通俗地阐述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通过六度分隔,我们可以认识一个名人,也可以认识到底特律的福特工人。
这就是网络的力量和网络的可触及性。Facebook可以更厉害,只需要3、4度分隔。
《大连接》一书说:“互为朋友的两个人,如果其中一个人变胖了,另外一个人也将发胖的风险是原来的3倍。” 还有:“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很快乐,你也会变快乐。”
李善友教授在演讲中曾经分享过:“有人研究,1947-1968年期间,如果《纽约时报》的头版报道了某个人的自杀事件,那么,在报纸发行后一个月内,美国的自杀事件会明显增加。我们被传染的不是肥胖和自杀,而是关于肥胖和自杀的观念。这就是心理的安全感和危险感。这就是观念的同步性。”
那么,六度分隔对我们的现实网络有什么影响呢?
当连接所能触达的概率越高,集群就会越来越多,很多独立的集群连接在一起,就会达到一个临界点,最后一通百通,出现指数级的、爆发式的增长。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公众号没有什么人看,有的公众号却拥有超大流量,只要通过努力,让连接的节点和集群越来越多,后面就会出现用户和阅读的指数级增长。
在物理中,连接是通过象变的方式变化的,比如到了零度的时候,液态水变成固态的冰。在网络中,我们也看到这种象变,很多孤立的点就变成了团。
第二条定律:无尺度网络
那么,连接是随机性的吗?连接是平均数的正太分布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会有网红呢?为什么会有聚合了大几万会员的混沌研习社呢?
我们可以看到,连接不仅不是随机的,而且经过巴拉巴西团队的研究发现:网页的链接会跟用户个人的爱好兴趣相关,网页连接的数量不是呈现均匀的正太分布的,而是幂律分布的,也就是绝大多数的网页链接是很少的,只有少数网页链接是极多的。这和一个社会现象极为相似:大部分老百姓很穷,少数人很富有,这在全世界都是普遍的财富不平等现象。
这就是“无尺度网络”的特征,百度百科是这样释义的:
在网络理论中,无尺度网络是带有一类特性的复杂网络,其典型特征是在网络中的大部分节点只和很少节点连接,而有极少的节点与非常多的节点连接。这种关键的节点,也称为“枢纽”或“集散节点”的存在。
在我们的企业组织上,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特征:有的同事特别受欢迎,公司里面的很多人都跟他打交道在一起,他也反而获得公司内部众多的信息。如果在情报界,这种人就是情报王。
因此,在“六度分隔”的基础上就延伸出了“无尺度网络”。也因为无尺度网络的幂律分布特征,也就引出网络的第三个定律。
第三个定律:马太效应,富者愈富,即优先链接原则
第四个定律:稳健性和脆弱性
第五条定律:中心节点的力量
枢纽就是中心节点,找到中心节点,信息可以很容易传播开来,这就是大号或者大V、网红的价值。一旦你拿下他们,你的信息能很快地被传播出去。
在自媒体领域,关于中心节点的研究,也就延伸出了关于头部内容的概念。关于头部内容的概念注解如下:
“可以理解为爆款优质内容,有较好的口碑和影响力。同样,作为头部作者,一般是指传播力、阅读量稳定在较高水准的大V。其实,向头部集中,符合二八原则。”
因为头部内容代表用户认可的价值观,也因此又围绕着头部内容和用户,会形成第六个定律概念。
第六条定律:社群的力量
社群是有意义的吗?
是有意义的,属于同一个社群的人有相似的特征、年龄、社会经济背景、支出和消费习惯。在市场营销学数据里面,会经常使用社群这个概念,看到他们正常消费什么。
这就回到了最前面的一个概念:网络社会已经崛起,互联网就是社会网。然而,我们发现互联网并没有带来紧密的社会网以及更平等的权力,而是产生了很多圈子。圈子也是社群。今天,没有一个人没有在社群之中。社群里面有两个重要概念:强连接和弱连接。
我们常常说“得强连接者得天下”,李善友教授说“得弱连接者得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刚好巴拉巴西给了我们一个释义:“当你找工作的时候,一般是通过弱连接的,因为通过强连接的人你找不出新信息,但通过弱连接者你可以得到没有的新信息,获取其它圈子。”
社会学家家格兰诺维特讲过:“不论找工作还是找对象,弱关系比强关系更重要。再包括获取信息、开餐馆,还是传播新潮流,弱关系都比我们珍视的强关系更重要!”
搞明白了以上六个定律,估计大家都在蠢蠢欲动,如何控制它们?
第七个定律:网络控制
这个话题非常微妙。控制,好比是汽车的油门、刹车、方向盘,好比是一个企业中的重要管理者。
在21世纪,关键的大公司商业模式从根本来讲,就是网络式商业模式。对我们来讲,一定要具备网络思维,了解它的结构以及运作的原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