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清乾隆年间“将军儿子遇被俘老父记”
我(作者)闻某公闲谈,乾隆年间,西疆平定后,有位军中将领,官秩四品,奉命率部属去戍守回疆。他麾下跟随百余亲兵,即将横渡溪水,军将和十几位将校单独乘坐一舟,一位年迈的回族老叟为他们驾船。这位老叟偶闻军将的乡音,忽然操着一口汉语问道:“诸位都来自中原汉土,最近中原情况如何?”满船人惊诧不已,争相询问他如何会说汉话。老叟泫然落泪:“老朽虽居此地,然实际并非回人,原是中原世家大族。年少入伍,异地征战,偶因一次战争失利,身陷准噶尔部中。他们将我当作奴隶一样使唤,嚼雪吞毡,苟延残喘。”
“后来他们又把我卖给回族部落,我只好遵从当地风俗,无法再改,至今又历数十年。所幸皇威远震,让我重睹故国人物,不禁感慨失言,千万莫要见怪!”大家得知他的遭遇,不觉恻然,有人甚至为之涕泣。军将心中忽然动念,复问老叟的姓氏故乡,竟然和自己的姓氏老家完全一致。待他道出名字,军将非常吃惊,起身问道:“你离乡时,是否已经成家?”老叟叹道:“娶了某氏,感情十分融洽。”军将又问:“有无孩子?”老叟答道:“有个一周岁的孩子,尚不懂寻梨觅枣。”军将追问孩子名字,老叟还没说完,军将早已“噭然大恸”,双膝跪地上前。
老叟一脸愕然,也放下船桨跪伏在地,坚持不肯承受大礼。同船有不少人熟知军将的情况,在旁有证有据地详细陈说,再问老叟祖父和父亲的名讳,无不吻合。老叟登时泣不成声,与军将抱头痛哭。这时船抵对岸,军将请父亲弃其所操之舟,然后取衣帽给他换上,奉他同到戍守兵营,随后行文上司,详陈事情经过,且愿交还官职,以赎父罪。上官深表同情,也为他们父子重逢感到喜悦,急忙具表上奏。不久,朝廷下旨宽恕军将之父,不再问罪,允许其返回故里。军将这才命人送父亲回家,母亲尚在,夫妇俩握手涕零,他们都已年逾七旬。
作者文末留言:奇遇之事,惟独在伦理纲常上,更令人可歌可泣、可哀可喜,一时七情汇聚,实在不知为何会造成如此结果。在天涯远方和骨肉至亲相聚,这种至乐源于至苦,而至苦愈发让人至乐。好比身处异地而失去儿子的邓攸,有幸遇到失去父亲的丁兰。丁兰只能徒然雕刻木偶,将它视作自己的亲人,而军将父子却能真实团聚,苍天何以安排得这般巧妙(苍苍者何巧耶)?否则,毫无关系的人同舟,有谁能使他们相互自我介绍呢?
-------------------
此案译自《萤窗异草》中【奇遇】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