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李阿龄老师
纪念我们敬爱的老师、挚友李阿龄先生。
1960届北京八中高三1班
刘国正(刘征)敬告各位亲友: 我至亲至爱的老伴李阿玲同志于八月三十一日九时三十五分在医院辞世,享年九十五岁。遵照李阿玲同志生前遗嘱,不举行任何追悼活动。 各位亲朋挚友对李阿玲同志的关切,刘国正率子女深表谢意!
噩耗传来,全班同学无不十分沉痛,在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电话表达深切哀悼!
郑筱石
沉痛悼念我敬爱的老师,挚爱的朋友李阿龄先生!
刘老师您要节哀,保重身体!
疫情所碍,只能遥相致意!
学生郑筱石叩首。
张光华
惊悉李阿龄老师逝世,心情沉痛!
愿李老师一路走好!
请刘老师节哀!
学生张光华叩首。
戴兵 戴振军
父闻悉李先生仙逝,心情沉痛,遥拜叩首,愿李先生一路走好,刘先生节哀[合十][合十][合十]
宋成栋
惊悉最最尊敬的李老师仙逝,特表示沉痛的哀悼。敬请刘老师节哀! 学生宋成栋
张锡葵
沉痛哀悼最尊敬的李老师仙逝!请刘老师节哀顺变,保重身体!学生张锡葵
刘国峰
惊悉最敬爱的李阿龄老师仙逝,万分悲痛。
愿李老师一路走好。
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悼念不闻亲教诲
情怀仍忆旧音容
请刘老师节哀,保重身体。
学生刘国峰。
王贻猷
永远怀念李阿龄老师!一路走好!请刘先生保重,节衰顺变。致以学生的敬礼。
文辉洲
惊闻李老师仙逝!悲痛不巳,遙致哀情!他一生辉煌荣尊,末能再见一面,深感遗憾,愿刘老师节哀珍重。学生文辉洲。
葛昆麟
惊悉尊敬的李老师仙逝,十分悲痛!愿李老师一路走好,到天堂安息。敬请刘老师节哀自重。学生葛昆麟叩首
高振英
永远怀念李老师,
愿李老师一路走好。
学生高振英。
刘毓麟
愿李老师在天堂安息。
学生刘毓麟。
王桂栢
愿李老师一路走好。
学生王桂栢
郝朝印
愿李老师驾鹤西遊一路走好。
学生郝朝印
孙武倜
尊敬的李先生,终身的老师。
我们爱您。
学生孙武倜。
周澄锟
敬爱的李阿龄老师,永远怀念您。
学生周澄锟。
王尔滨
惊悉敬爱的李老师仙逝,万分悲痛。
李老师千古,一路走好。
请刘老师节哀,保重。
学生王尔滨。
赵荣尊
亲爱的阿龄老师,悲痛的知道你去世的消息,难过无比!你是我最尊敬喜欢的人,你的聪明美丽,高雅的气质,是每个女人所追求完美做人做事的榜样!一路走好吧!永远想念你!刘老师一定节哀,好好保重自己,还要好好活着!心中惦念您!
我是你的好朋友赵荣尊。
王传德
惊闻李阿龄老师不幸仙逝,噩耗奈何至,哀痛彻心扉。仲秋寒夜凝双泪,思念殷殷师生情,我们永远怀念恩师!天堂路远,李老师一路走好!逝者已登仙界,望生者节哀顺变。
学生 王传德 叩拜
2021.09.03
方培纶
惊悉李老师仙逝,谨致沉痛哀悼。愿您在天堂安息!刘老师节哀保重。学生方培纶叩首。
明万林
惊闻恩师仙逝,学生万分悲伤。祝李阿龄老师一路走好。刘老师节哀,保重。学生明万林叩首。
吕作流
惊闻李老师仙逝,沉痛哀悼,永远怀念李老师的教导,愿一路走好。学生吕作流叩拜。
阎振荣
李老师的教诲永记心怀,愿您一路走好!学生阎振荣叩拜。
请刘老师保重!
邢连璧
惊悉李阿龄老师去逝,悲痛万分。
愿李老师一路走好,安息吧。
请刘老师保重身体。
学生邢连璧。
董晨
敬爱的李老师,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一路走好。
学生董晨。
卢元镇
刘国正先生:惊悉李阿龄老师仙逝,不胜悲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李老师是我一生的老师与典范。我自幼追随李老师,长达60余年,获益终生,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李老师离我们远去,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祈望刘先生节哀顺变。晚生卢元镇即日
李阿龄老师
1927年6月出生一个书香家庭。
1951年7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
1951年9月 北京八中任教。
1957.09-1960.07 任我们班(60届高三一班)班主任。教生物课,政治课。
李老师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是优秀教育工作者。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
李老师在五十年代入党,是优秀共产党员。
今年荣获《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
刘国正先生与李阿龄老师相濡以沫,举案齐眉,长相厮守60余年,度过了金婚、钻石婚。
李老师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90年代初,计算机刚开始进入家庭,70多岁的她就,及时学习。当时《北京晚报》,曾报道她的事迹。
这是她学“微信”的情况。
2019年5月,九十多岁高龄的李老师,编辑了刘征先生的墨宝《刘征翰墨》,精美绝伦。
我们班是北京市优秀班集体。
1960年,我们在天安门前合影。
毕业一年后,在颐和园合影。
毕业40年后,在八中校园合影。
庆祝李老师和刘国正老师,钻石婚。
毕业五十周年合影。
2017年5月是李阿龄老师九十岁华诞,我们高三(1)班的同学怀着崇敬的心情送去深深的祝福!
编写了纪念册,献辞如下:
献 辞
为了永远不会忘却的纪念,发自肺腑的感恩谢恩,我们凝聚情感,形诸笔墨,追回光影,编写了这本纪念册,作为敬献给李阿龄老师九十华诞的寿礼,虽纸页绵薄但情义深厚。
60年前,在那个青春万岁的时代,一个晴朗的清晨,54名青葱少年涌进北京八中高中楼一间狭小的教室,翻开了生活新的一页。那时的校园充满阳光,课室充满温馨,大家的心底充满理想与向往。
您用永不漾去的微笑凝聚了我们,您的语重心长和身体力行感动与教化了我们,让我们从孩子成为巨人。
60年过去了,在我们身上时时能读出您的心血,映出您的身影,在我们回报社会的每一份贡献中都留有您的不可磨灭的痕迹。
谢谢您,祝福您!
北京八中60届高三(1)全体同学
二〇一七年五月
此片重温60年前开始的人生启迪,是我们一生的怀念。
李老师把她的毕生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把她母亲般的爱,倾注在她最爱的学生们心中。真正实现了桃李满天下的夙願。
三年中,我们班共获得巜北京市优秀班集体》,校运会《总分第一》等奖状50余幅。
李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1、卢元镇文章
2、王传德文章,
3、刘国峰诗及李老师7月30日微信
卢元镇
思念李老师
两句未及兑现的承诺
我们八中高三(1)老同学原定2020年有一次最后的聚会,因为新冠病毒肆虐不得不取消了,大家希望与李阿龄老师与刘国正先生的一次难能可贵的见面机会被推迟了。原以为这场疫情很快会消散,没想到竟发展成了一场持久战。他们居住的“恭和苑”被无时限地封闭起来。
2021年春节电话拜年时,我向李老师承诺,“只要恭和苑启封,我第二天就到你们身边来!”然而,这害人的病毒至今还不肯撒嘴。
一个多月前我与李老师通电话,她谈起我写的微信,說我每天发给她的微信,她都仔细阅读,有一次微信中我写到与妻的日常生活小事,她大发感慨,說只有我还常说到自己的妻,“虽只有一个妻字,但涵义很重”,并说“如果能出门时,我一定到你家去看望你和小臧”。
昨天凌晨接到刘先生发来的讣文,知李老师过世了。我们永远见不到她了,她的这句承诺成为我们永远的思念。
学体育,不丢人
1960年高中毕业前,填写升学志愿时,我目空一切地填报了三座大学的数学系,被她拦住了,未让我继续写下去。几天后我与另外两同学收到了北京体院的保送录取通知。我的一生就从此定格在体育这个行当里。当时并不能理解个中奥秘,以为这是一种歧视与偏见。现在回想起来,这或许是一种出于无奈的保护,我们一个班能为三个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争取到保送进北体的名额,这其中李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努力是可以想见的。
60多年过去了,干体育对我而言真真是歪打正着。我并没有因搞体育而感到低人一等,反而因多方面的知识提携了我,体育不仅给了我一个好身体,而且给了我一个能持续下去的发言权。想到这里,我要由衷地感谢李老师。
当老师,无怨尤
我当了50多年老师,自以为还是一位好老师,在讲台上,大家乐此不疲听我的课,卸任后,一大批学生成了我终身的好朋友。这是因为我的眼前、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好老师的榜样,就是李老师。她对我们的所作所为,一直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她对学生的平等相待,她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她对挫折的顽强抗争……都给了我自律的勇气,给了我不断进取的信心。
在刘先生的客厅里,与两位老人聊天谈话是人生的幸事,我高兴听到他们的语重心长的叮嘱,他们愿意听到我的海阔天空的议论,我们的谈话常常会忘记时间,茶淡了,还有几百年的老酒润喉。
为学生的我老了,为师长的他们更老了,有60年之久的共同语言,在当今世上是多么难得的人情呵!
她晚年多病,在最后惜别的电话里对我说,她的体重只剩六十多斤了,身高又减了三、四厘米,我无言以对,只余默默祝福。
李老师走了,望着她留下的、长长的足迹,新潮难平。她虽已耳聋,但目光始终如炬,她会看到我们的,我们永远惦记她。
卢元镇 2021.09.04
王传德
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王传德
2015年7月28日,接老同学刘国峰电话通知,我们北京八中高三(1)班(1960年毕业),将于9月10日组织同学聚会,纪念高中毕业55周年。聚会以主题班会形式举行,要求同学们以难忘的一件事,回忆高中时代生活,共叙师生之情、同窗之谊。班会仍由老班长戴振军主持,八十八岁高龄的班主任老师李阿龄也将亲自参加。
时隔55年后的一次班会,意义非常,令人期待。现在,正值三伏,天气炎热,同学聚会的消息,使我的心情顿时也热了起来。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老师的教诲,同窗的情谊,一件件、一幕幕萦绕心头。可是,什么才是自己最难忘的事?颇费思索。我们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令人难忘;我们可爱的班集体,令人难忘;还有我们可亲可敬的班主任李阿龄老师,师恩更加难忘!
人们说,人生最美好的时期,莫过于学生时代。那里是一方净土,是学习知识、打基础、铺垫人生的地方。当年,我们大家有缘相聚在一起,组成一个班集体,朝夕相处,共同学习;我们的母校北京八中是北京著名中学,学校环境和学风良好,并拥有一批优秀教师执教;更为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李阿龄老师,她热爱教育,关爱学生,一直陪伴我们三年,直到毕业。这一切成为我们成长的优越条件。这三年,我们班同学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班成为了学校的优秀班集体。我们刻苦学习,成绩优良,在全市不同课目的统一考试中名列前茅,与北京四中、师大女附中好有一拼;我们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奖状挂满教室;我们还参加学工、学农劳动,经受锻炼,培养了劳动人民感情。若要详细叙述我们班每位同学的成长历程,若要详细叙述李阿龄老师为我们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三言两语是绝对说不完的。高三(1)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它令我们留恋,令我们怀念,令我们充满自豪感。1960年我们班高中毕业了,我们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取得了骄人成绩,全班同学几乎全部升入大学,更有许多是名校和热门专业。须知,当年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发达,录取率很低,同龄人的1%才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这一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大家努力的结果,是对莘莘学子的最佳奖赏,是母校的光荣,是老师的荣耀。它对我们每个人的未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我们度过了青春年华,我们经历了人间沧桑,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悔无怨。如今,55个春秋过去了,我们已年逾古稀,青春不再。当回首自己的人生历程时,我想起了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季羡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恩师是人不可缺少的机遇”,这是多么精辟的论述!今天,当我们站在白发苍苍的李老师面前,站在引导我们踏上人生征途的恩师面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与同龄人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正是恩师给了我们机遇!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正可谓: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下面,请允许我引用歌曲“师恩难忘”里的一段歌词献给我们共同的恩师---李阿龄老师:
……,
您的知识充实了我们的心房,
您的教诲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您的辛苦孕育了桃李芬芳!
最后,让我们以感恩之心,共同祝福李老师健康长寿!
(为纪念高中毕业55周年而作,2015年7月30日)
刘国峰
七绝
悼念李阿龄恩师
刘国峰
一生倾血献鸿庠,
身教言传育栋梁。
长驻慈容桃李敬,
德高望重永留芳。
2021,9,6。
附,
李阿龄老师去世30天前(2021年7月30日)给我发的微信。
我回恭和苑了。现在形势,管的更严了,不进不出。我们铍隔离,昨天才解放。我教95了,身体衰
老是自然规律。不要太惦记我。我知道二我们是老朋友好朋友。我们互相关心,是多年的友情。不要太惦念。95了病弱老是不可勉的。好好保养你和小董。我就放心了。
附件
转发一帖。
作者蒋元明,比我们年轻,与二老的过从甚密。很有文采且文风平实。读起来十分亲切感人。
携手七十年,初心不改
2020-04-08蒋元明
新天地?订阅 2020年3期?收藏
关键词:杂文老先生老伴
蒋元明
新年前夕,我收到从杭州寄来的《刘征翰墨》书法集,由西泠印社出版,沈鹏先生题写书名。这可真是“沉甸甸的”!
翻开书法集,第一页,是刘征夫妇展轴欣赏书法作品的照片;下一页,是刘征书写的“赠阿玲”的“爱情诗”;再下一页,是他老伴阿玲写的《刘征翰墨生涯简述》,其中说:“我毛遂自荐要为他编一本书法册”,相当于前言。我不禁抚书感叹:他们都已是九十多岁的老人啊!
一见倾心
刘征先生是我的老朋友、忘年交。我编人民日报文学副刊几十年,刘征是我的杂文作者,他的不少名篇都是经我的手,比如《庄周买水》,曾获人民日报文学副刊“风华杯”征文一等奖;《鼠类的变异》,曾获全国报纸副刊金奖和中国新闻奖。他是北京老杂文家中少有的多面手,诗、书、画皆精,而且不断出新。
二十多年前我去过他家,几间大房子,最多的就是书,过道架子上还放着他的宝贝——收藏的砚台,其中最得意是一方上亿年的化石砚。感觉这老先生是真有学问,记忆力超好,又健谈,说到开心处就哈哈大笑。只是眼睛高度近视,眼镜片与啤酒瓶底差不多厚,所以他行动比较缓慢。他老伴则手脚灵活、跟前跑后,端茶倒水、热情周到。
刘征说到夫人时总叫“阿玲”,我以为是爱称、后来才知道、她的大名就叫李阿玲!
刘征生于1926年,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北京第八中学、北京教师进修学校教语文,后当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等,有教育家、语言学家、诗人、杂文家等头衔。李阿玲是1950年大学毕业,比刘征小一岁,也晚他一年到八中,教生物。
今年春节期间,因为防“新型冠状病毒”,只好电话拜年。我和老先生开玩笑:“您和夫人都是八中的老师,是不是在八中就好上了呀?”
刘征乐了:“是呵,没错。”
“那你们谁先看上谁呢?”
“我是一眼就看上她了,她说她是慢慢看上我的,说是我的歌声吸引了她,哈哈……”94岁的老人,率真有趣,谈起初恋来还是那么开心!
当年,年轻的女大学生来到八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刘征就一见钟情。而青年才俊,也让淑女眼睛发亮。刘征多才多艺,中学时就得美术老师青睐,画画有悟性。“晚起步竹箩,清阴筛素月”,老师见他在扇面上题了这么十个字,大喜,说你可以学诗了,于是又指导他读杜甫,结果诗艺飞长。相恋期间,正赶上“抗美援朝”,刘征说他“可能折腾了”,又是排戏,又是演节目,估计也有吸引女朋友的成分吧,可他没这样说。
比翼双飞
几十年的比翼双飞,刘征在教育、诗歌、书法和杂文方面成就斐然。在中国诗歌史上,“以寓言诗名家,以寓言诗名世的,刘征是第一位诗人,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在杂文创作上,“不仅有全新的角度,开阔的视野,跳跃的思维,辛辣的讽刺,而且他在杂文形式上很有突破创新。”他的杂文,没有一定之规,一会戏剧式,一会新编故事,一会打油诗,勇于尝试,怪味十足。 我曾参加过他的书法作品座谈会,到会的沈鹏等书法家都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出版的作品有三十多种,几百万字。
李阿玲教书育人几十年,当过中学教导主任、学校领导,桃李满天下,还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去年,有几个古稀之年的“老三届”学生相约去拜访恩师,进门后,有个学生准备单腿下跪,让老教师急忙拉住了。
岁月匆匆,夫妻到了古稀年。一天,李阿玲到商店转转,在卖电脑处询问价格,不料售货员很不屑:“你老太太问这也没用,这么大岁数还打电脑?”她急了,说:“你们别瞧不起人,今天我非要買。”70岁的老太太把电脑买回家,用11天就学会了打字,然后打完了五卷本三百万字的《刘征文集》。从此,老太太摇身一变,成了刘征的兼职打字员和编辑。
视书如女
“元明同志”,这是老两口对我的一贯称呼。有段时间,没听到他们这么叫了,打电话家里没人接。后接一手机,刘征说他们住老年公寓了,在北六环附近。我开车去看他们,那地方环境还不错,有活动室,还有两三个他们认识的老朋友,他们很满意。可为什么要放着自己住惯了的大房子不住呢?他们的意思是,年纪大了,买菜做饭,收拾房子,已力不从心,孩子们又各有各的事和各自的家。
过几年,他们又转移到东边潮白河畔的一家养护中心,说那里看病方便,医院就在旁边。我去过两次,见公寓里有厨房、卫生间,还有一小间可供老先生写字。近几年,他们又搬回到东三环的一处养老公寓,说是孩子们来看方便些,不用跑那么远。他们搬来搬去,心里想的还是儿女,不想拖累他们,慈心可鉴。
刘征夫妇有三个子女,已有重孙,都很孝顺。春节期间防病毒,公寓封闭了,儿女们只能把东西放在公寓大门外,默默地祝福二老。
刘征和老伴年事已高,有些功能也在衰退,可他们懂得互补。老先生几年前摔了一跤,大腿骨折,后在房间里也得用助步器才能移动,而老太太腿脚还灵活,上下楼和屋里的张罗就包了。可老太太听力差了,得用助听器,所以电话一来,她先去接,问清对方后,不管是找谁的,她一律叫:“老刘,接电话。”听力是刘征的强项,他接完电话,再向老伴传达。老太太自然希望传达越详细越好,老诗人却比较简约,一两句话就完了。一次,来了一群客人,老太太可算找到机会了,控诉说, 有次电话是找我的,老刘接完电话,我问说了些什么,老刘说,他们问你好。就这一句吗?他们在电话里说了半天,全被他给贪污了!闻者无不大笑。
刘征先生酷爱读书,藏书不少,且“视书如女”。
去年,老先生却将自己留用的珍爱的书籍悉数捐献给中华诗词研究院。这之前,他已将藏书分赠几家单位,这一次是“清仓”,总计分批向中华诗词研究院捐赠其诗词手稿《流外楼吟草》等图书数千册,自作书画近百轴,以及侯一民先生作刘征油画像一件,还有臧克家、程光锐、欧阳中石、沈鹏四位先生分别赠他的砚台。
当时,老诗人抑制不住心潮澎湃,写下《嫁书辞》,感谢动了在场的不少老朋友和新朋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程毅中先生赞道:“九老图中海上仙,缥缃下载米家船。书香流向层楼外,嘉话终当百世传。”
“乘桴犹记云涛险,失水宁忘濡沫艰!北海桥头柳梢月,无风无雨祝长圆。阿玲一笑,征诌。”这是刘征书法集中,他写给老伴的情诗。“北海桥头柳梢月”,那是相恋时北海公园看戏的夜景啊,70年初心不改、相濡以沫,牵手始终、忠贞不渝!
刘征和老伴的故事还没完,他们已在忙着回忆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