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务】关于审计证据和逻辑链条

陪伴与成就财税审计新领袖

版权声明

审计说转载之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如不同意转发,请文末留言,我们将及时删除。文章来源:。作者:吉祥物麋鹿。 

做事情首先明确目的,审计师做这么多底稿,不就是为了证明报表公允嘛。当别人(例如证监局等)来检查底稿时,一个底稿就是要说明:你做了哪些工作,以及做的这些工作为什么可以证明你想证明的事情。不管是你做项目,还是复核别人的底稿,都需要注意两个要点,其实也是所有逻辑链条所必需的的两个点:

一个比较靠谱的证据(前提);

由此证据到达审计目的的完整逻辑链条(逻辑链)。

第一点,比较靠谱的证据方面:一般我们认为盘点和函证是比较实的,其他分析性复核什么的其实都比较虚。当然也不是说其他的不重要,但是这两个程序一定要做好,否则整个审计就像缺了根基。所以你需要重点关注项目组执行这两个程序的时候是不是规范,有没有按审计准则严格执行。比如函证要亲自发,不能经过被审计单位的手啦,直接寄回事务所啦什么的,翻书就有,这里不赘述。

第二点比较容易被初级审计人员忽略,我个人认为是否注意逻辑链条的完整是比较有经验的审计师和照本宣科死做底稿的人的最大区别之一。

像上面说的严格执行审计准则的要求,就是为了保证逻辑链条完整。比如你的函证经过被审计单位的手了,你就无法确保这个章不是他们自己刻的了嘛,这个函证就什么都证明不了了。

再比如说盘点存货,我看很多底稿里一般都会说我们哪天哪天去盘点了这帮东西,然后附上盘点表,又拍了几张照什么的就算完了。即便不考虑审计人员的放飞机行为,认定其确实真正盘点了,很多人的程序是否有效还是存在比较大的疑虑。

常见的有,“我们盘点了被审计单位存货的80%,没发现重大异常,所以存货可以确认。”那么,比如一个企业有1000万存货,重要性水平是80万元,你看了80%的存货都没问题,那剩下20%呢?那可是200万存货,如果都是假的,你的重要性水平扛不住吧?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注意样本和总体的问题,样本能否代表总体才是关键。为什么审计书里介绍了那么多抽样方法,你不使用合适的抽样方法,样本怎么能代表总体呢?也许你看到的存货就是被审计单位想让你看到的而已。

工作时候常有人问我存货盘多少合适,其实主要不是量的问题,不是说达到80%了,存货就没问题,而是样本一定要有代表性,最后足以反映出存货总体没问题。理论上,你只盘20%,但是抽样方法很好,这也是可以的嘛

逻辑链条的断裂还可能表现为所获取的证据与想证明的事情无关。比如我就常常看到很多人的营业收入抽凭,抽了一堆发票。其实收入确认原则中,可没有根据开票时间确认这一条,那你复印了一堆发票,怎么就能说这个收入可以在这期确认了呢?

总之,我们从A推理到B,想要保证B是正确的,我们就必须保证A首先是正确的,这叫前提,其次我们必须保证推理过程是正确的哈。现实中审计程序千变万化,我认为只要是满足这两点的就是OK的,反过来说,你在做审计程序的时候,只要死守这两点,那么你可以创造出非常好玩的审计程序,又节省成本,又完成目的。你们都比我聪明,我就不卖弄了。

做审计程序一定要有记录,没记录就是没做。什么审计说明,盘点小结什么的,有空就尽量写写,字数无所谓,言简意赅就行。但是你不记录,可能整个程序都白做了哦。

不讲理论,纯实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