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辘轳

灵璧随笔

辘   轳

文 / 尤凤瑛

(网络配图)

辘轳

自从收藏民俗农耕用具起,收到每一件物件都勾起我儿时的美好记忆,我童年许多快乐的时光,也是在收到它们以后,一件件的出现在眼前,童年许多快乐的记忆而重新出现。

在我的记忆中,约八十年代初期,我当时七八岁的时候,我家有一块名曰小园地,就是队里分给每家每户的,可以自主的种些蔬菜瓜果,留给自己吃。不允许卖给别人,不然就被称为投机倒把之类的人。那时候没有集贸市场,也没有卖蔬菜水果的,只有农村供销社,但供销社只卖日用品,如,油盐酱醋,布料等。

我的父母亲是个非常勤劳的人,他们做完队里的活,放工了,会到小园地里,根据季节的不同会种上时令的蔬菜,有黄瓜,辣椒,茄子,豆角,西红柿等,当时我没有上学,让我在园子里看着,父母亲放工后就会来给蔬菜除草浇水,比如,黄瓜和芹菜就得天天浇水,别的蔬菜可以每隔两天浇水一次。那时浇水用的就是辘轳,在园子一角淘个一米直径的水井,往下挖到出水为止,在地面用几根木头架个架子固定,架上辘轳头,辘轳头上缠上粗粗结实的绳子,一圈一圈把整个辘轳头缠满,绳子另一端拴在水耙上,水靶子开口上有一根木头横在上面,木头上有两个铁环,辘轳头的绳子就拴在铁环上面,当把水靶子放到井里提水时,辘轳头上的绳子会一圈一圈放下去,等水打满了,就要用力摇着辘轳头,绳子一圈一圈的有绕缠在辘轳头上面,水打上来了,在离水井近的地方,有一个比较宽大的地方,当水被摇上来时,把水靶子放倒,水就会流到整理好水道里,水会顺着水道流入每个需要水的蔬菜地里。

那个时候看着父母亲用辘轳浇园子,放下水靶子很轻松,当摇辘轳头时很费劲的,因为满满的一靶子水很重的。父母亲做了一天的工,放工回来都很累了,父母亲就会一起摇辘轳。我看着父母亲有时候累的满头大汗,我也够不着帮忙,我就会去园子里帮助父母亲扒水沟,菜地里种着不同的蔬菜,每个蔬菜就用一小块地,是一趟趟一排排的,我会把浇好水的菜沟用土堵上,放开另一个菜沟,让父母亲摇上来的水在浇另一排蔬菜。

父母亲对于我小小的帮忙,时常会夸赞我,俺闺女可以干活了是个好闺女,等父母亲浇好水,会摘个黄瓜摘个红彤彤的西红柿来奖励我,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等浇好了园子里的菜,父母亲会另外摇上来一靶子水,把摘下来的黄瓜和西红柿放在水靶子里面,让凉凉的井水浸泡一会儿黄瓜和西红柿,我小眼睛一时也不离开那个水靶子,期待着快点吃到黄瓜和西红柿,因为,被凉水浸泡过的黄瓜和西红柿吃到嘴里咽下去透心凉,刚才干活时的热和汗水会慢慢的消失。父母亲还会用靶子里面的凉水给我洗脸洗手洗脚,水冰凉凉的好爽啊,父母亲也会用冰凉凉的水擦干他们脸上的汗水。看到父母亲很辛苦,我也是很高兴自己能帮父母亲干点活。那时哥哥很淘气,就会和别的小朋友满园子跑着玩,邻居们也时常说还是女孩子心细懂得心疼父母吧。

辘轳,流行于北方地区。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井上竖立井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绳索,绳索一端系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辘轳也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汉族劳动人民已经发明了辘轳。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辘轳的应用在我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了原形,说明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

我最近收集到了一套辘轳,看到它们,童年在园子看园子的一幕幕又重现在眼前。父母亲勤劳的身影也再度重现。我又仿佛看到了父母亲一起摇辘轳的样子。

尤凤瑛简历:尤凤瑛,安徽省宿州市泗县长沟街人,出生于70年代。平时喜欢画画,记日记,写文章。现住灵璧县奇石大市场8--12号。

(0)

相关推荐

  • 找个靶子敲一会很解压,那么谁是你的靶子呢

    找个靶子敲一会很解压,那么谁是你的靶子呢

  • 散文||母亲的菜园子

    母亲的菜园子 被席卷而来的疫情困在城市那方寸之间的厨房时,我格外想念起母亲的那片菜园子! 菜园很小,却有四季变换的风景:春天,菠菜嫩嫩的,韭菜青青的,包菜像个大圆盘,顺着木架子往上爬的藤蔓上挂满了绿色 ...

  • 母亲的喜欢 (李娟) ‖《济源文学》2021(069)

    母亲的喜欢 李 娟 这段时间,母亲每天早上都会从郑州打来电话,问我是否起床,是否吃饭,如果在跑步又叮嘱少跑些路,注意保护关节.说完这些,她会一遍又一遍交待,黄瓜和四季豆该摘了,多去地里看看,尤其是黄瓜 ...

  • 富贵(二)

    本文作者:李建平 本系列往期:富贵(一) 正当富贵即将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三,完成初中学业的时候,一件小事的发生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和人生轨迹. 一天,富贵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便告诉了母亲,父母亲商量之后, ...

  • 浅谈“灵璧记忆”

     农村人说农村事  文/叶紫 浅谈[灵璧记忆] "记忆",顾名思义是过去式,那么"灵璧记忆"肯定要受到区域空间的限制,重点要体现灵璧的历史. 据悉,县政协下发一 ...

  • 灵璧记忆中美食:炒花子

    炒花子 文/姜德臣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自制食品中,最能追思往事的一项是炒花子.炒花子也叫炒苞米花.玉米花或者炒玉蜀黍花.所谓炒玉米花就是将晒干精选后的饱满玉米颗粒与草木灰或细沙土混合放到开口的普 ...

  • 灵璧记忆:大脚新娘之死

    邵明宣作品 大脚新娘洞房失踪 文/抱璞斋主 妇女缠足裹小脚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那历史的沉渣还不时地在一些老人的记忆中泛起.那些耄耋之年的老妪中,偶尔还有走路扭扭捏捏的小脚者,人们把她当作村子里 ...

  • 灵璧记忆:俺奶

    奶  奶 文/王新 奶奶姓吴,没有名字,因为身体稍胖庄里上人背地里都叫她"老胖".小时候但凡遇到不认识我的人就会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旁边人会是说"老 ...

  • 灵璧记忆:听书

    听书 文/王新 "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说书不说书,先作一首诗:作好了是诗,作不好是屎"."诗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 ...

  • 灵璧记忆中的美食:掇子

    记忆中的灵璧美食 掇 (duō)子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天早上,母亲把案桌子放好,搬上了和面盆.只见盆里有拳头大的一块小麦面,和半盆大蜀黍(玉米)面.她把小麦面揪成两个面剂 ...

  • 灵璧记忆:那年县北谢孩子跟花学生结婚之后

     从老碰(儿),到谢孩子,到老花(儿) --灵璧女人名字三天的急遽变化 文/晏金福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个秋天,灵璧县王集区,新婚三天的谢银铃由丈夫花为魁陪同回娘家(当地叫回 ...

  • 灵璧记忆:轧棉花

    轧  棉  花 文/同龄人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以前农村的轧棉花机子,既不用电动机也不用柴油机带动,完全是一种人力机械.轧棉花机子是生铁铸造的,大约有七十厘米高.五十厘米宽.上面是一个向机子里喂 ...

  • 灵璧记忆:小时候我们一起爱唱的童谣

    咱灵璧的方言 搜集整理/赵秀永 童谣篇 1:十年河东转河西,别笑穷人穿破衣. 十年河东去要饭,十年河西有马骑. 一辈钢强一代弱,粪堆总有发热时. 2:浑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是问媳妇有何用?小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