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为何紧急喊停,一封绝密电报改变主席决策

来源:谷雪品历史

朝鲜战争爆发后,基于我国的国土安全考虑,尤其是东北边境的安全,中国宣布加入朝鲜战争,进行抗美援朝。志愿军大举进驻朝鲜,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会战,最终都取得了不错结果,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志愿军一路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攻占至朝鲜与韩国的交界处三八线附近,这五次战役大家也都颇为熟知。其实当时毛主席还命令彭德怀筹备了第六次战役,但是最终却没有发动,这是为何,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当时从整体作战目的上来讲,在宣布抗美援朝之前,毛主席就已经预想过我国参战有可能带来的各种不利后果,和可能取得的最有利的结果。

对我国最不利的就是美国支持在台湾的国民党向大陆进攻,甚至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最好的结果就是通过志愿军的加入驱逐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解决朝鲜半岛问题。所以基于上述的大方向,在志愿军触达三八线以后,主要的策略还是要争取和美国谈判,在谈判桌上解决朝鲜半岛问题。

其实在这时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也向志愿军与人民军提出了谈判要求,因为美联军在第五次战役中失利,所以被迫接受停战谈判。

这时远在中国的毛主席听到这一消息,赶紧让相关人员做好谈判准备工作,同时,也要求志愿军做好随时作战的准备,防止美军的突然进攻。这一策略也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达成一致,边打边谈,一方面在谈判过程中争取美军在三八线撤退,另一方面如果美军进攻,我军在军事上要继续予以严厉的打击。

所以第六次战役是否发动其实是与美国的谈判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美军诚心谈判,则不发动第六次战役,如果美军毫无诚意,我军已做好作战准备,并计划于同年九月份发动对美军的第六次战役,第六次战役的目的也是要把美国真正地逼到谈判桌上。

停战谈判于7月10日举行,在进行了半个月之久仍无任何进展,美国得寸进尺,一再提出无理要求。尽管中朝双方已经为了能达成停战目的,不断做出让步,但是美国方面还是变本加厉,毫无诚心谈判。谈判只是为了拖延时间,好让美军为再次开战做好军队调遣和后勤准备工作。

并且美国妄图通过长期的朝鲜战争,将中国拖入到战争泥潭中,无暇发展国内的经济建设。于是我军于8月8日正式下达了第六次战役的预备命令,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第六次战役已经经历了两个多月的筹备,志愿军也是有信心将美国重新打回到谈判桌上,为什么最终没有打响那?
这与毛主席收到的一封绝密电报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封电报来自当时志愿军的副总司令邓华。在与美国进行停战谈判时,邓华就会同解方对当时战场的情形以及如果发动第六次战役,可能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最好的结果就是我们攻破了敌人进行充分防御的阵地,将敌人赶走,但是敌人现在的阵地防御是现代化、全方位的防御,我们即使攻破敌人的阵地也会伤亡惨重,并付出巨大的代价。最坏的结果是我们不能攻破敌人阵地,在自身付出惨重伤亡代价的同时还要撤出现有防线,这个结果是不能接受的。

随着战争时间的不断延长,志愿军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首先,后勤没有保障,朝鲜由于常年的战争,已经没有充足的粮食,志愿军的粮食都是来自于国内,但是运输和筹粮都是一个大问题。

其次,在兵力上,虽然入朝军队达到几十万人之多,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防线越来越长,一方面要保障防线的坚固,需要留有充足的预备军,另一方面还要保障后勤运输不被敌人破坏,所以兵力上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另外从地势上来看,三八线以南地形平坦,美军的现代化装备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不像在三八线以北作战,多为山地地形,美军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无法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可见我们是以我军之短攻克敌人之长,不是一笔划算的帐,而且这次战役的胜利和失败对整个朝鲜战争的局势并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反而我们极有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

但是如果我们不主动发起进攻,而是让敌人主动离开其防御攻势,对我方的防线发起进攻,以我方的准备和现在的实力,不仅可以歼灭敌人的部分兵力,我方伤亡也是可控的。并且邓华还提出,应该以最小的伤亡最大化的歼灭敌人,所以最终的结论是不应该发动第六次战役。

在这个电报发出去之前邓华还是压力巨大的,虽然之前有过对上司的命令提出过异议,但是对这种要求停战,尤其是这种毛主席和彭德怀亲自制定的大型战役,进行彻底推翻,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毛主席收到电报后,对邓华的想法很是赞同,并给彭德怀发报,9月份的战役能否备而不发,可考虑邓华的建议,进行战术性反击。

事实证明,邓华提出的这样战斗策略,也使得后面朝鲜战争的局面出现大反转。在后续的联合国军发起的夏季攻势和秋季反击中,美联军伤亡人数超过10万,但是却没得到任何好处。

这表明邓华之前通过阵地防御战挫败敌人的进攻,并同时达到大规模歼灭敌人的效果的设想是正确的。在防御战中我军不但可以解决后勤补给问题,同时也可以以最小的牺牲取得最大歼灭敌人的效果。

虽然第六次战役没有发动,但是我军的备战工作也是起到了一定威慑敌人的作用,由于美军获知了我军正在筹备第六次战役的情报,所以对我军有所忌惮,最终也使得我军在谈判桌上更具备谈判筹码。一方面不敢在谈判桌上与我方彻底破裂,另一方面也不敢发动大规模的战役。可以说第六次战役的备而未发,达到了战争史上最高的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六次战役的备而不发,也充分地说明我军在取得胜利的时候并没有被冲昏头脑,而是充分分析敌我形势,国际大环境以及自身需求,并没有盲目地去规划实现不了的战斗目标,最终兵止三八线也是当时做出的对我国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策略。

从当时的世界格局上来看,美苏两大巨头虽然进行较量,但是双方都不希望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甚至不希望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最后以三八线为界进行划分,可以说是当时美苏冷战格局下的必然结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