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 | 胡小鹄:孩子,你为什么要多读报纸

孩子,你为什么要多读报纸
胡小鹄
胡家的大儿子

弟弟比我小整整十岁,我高三那年他才二年级。因此,我作为哥哥并没有多少机会近距离观察他的学习,只是每次回家就发现他又长胖不少。这几个月来,弟弟成绩有所下滑,我虽然眼里看不到他的表现,心里却一直惦记着。于是今年国庆节假期,我特地回家“巡视督查”,也算是享受一下哥哥的特权。

从弟弟早上六点起床到晚上十点睡觉,我都在悄悄观察,时不时巡视一圈。现在看来,存在的问题着实不少。不读报,读书少,是最大的问题之一。今天我就来谈谈我对于读报的理解和观点,既是写给弟弟,也是写给所有的小学生和初中生。

我认为,读报,是孩子童年和少年时期最佳的阅读方式和学习途径之一。且听我一一分析。


一、买报便宜实惠。

我自认为是个爱买书的人,也勉强算是爱读书的人。上大学两年多了,自己花在买书上的钱远远多于买衣服的钱——一件冲锋衣穿到朋友吐槽说“只看衣服就能隔着很远认出来你”,加上今年冬天有点冷,所以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我终于痛下决心,“剁手”买了几件衣服。

话说回来,书,确实越来越贵了,但是报纸还是一如既往地便宜《新京报》一份才一块钱,还不够去书店的路费呢。一块钱,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但是不到一个西红柿的价钱,却能让孩子读上半个小时报纸,你说划不划算?


二、订报方便省事。

提到买书,我就经常来气。为什么这么说呢?有的时候我在朋友圈吐槽,说自己今天又买到了一本言之无物、空发议论的烂书——啼笑皆非的是,明明知道这本书就是“鸡肋”,自己还不忍舍弃,最终还是批着“大红叉子”读完了整本书。

其实,买书既是技术活,也是经验活——家长给孩子买书更是有讲究。你给孩子买吧,一来不清楚这本书里面有没有“少儿不宜”内容,二来孩子也不一定爱看,经常堆着积灰;你让他自己选吧,孩子挑了一堆漫画笑话回来了,要么阅读价值不高的书,反正就是不主动看老师推荐的那些经典名著。总之,买书不难,买到孩子爱看的好书可不容易。

但是,订阅报纸太简单了,打个电话就能订一年的,不用挑挑拣拣,每天记着取出来拿上楼就行,看完了叠好就可以。看《新闻联播》还得等到七点,看报纸可是随时随地。你这么一想,这不是挺方便省事的吗?


三、报纸内容全面丰富。

报纸是世界之活历史。我推荐的报纸以地方性的综合性报纸为主,例如《新京报》《南方读书报》等等。这些报纸的前几版往往是评论要闻版,有国内国际时事,也有专家学者对最近的社会热点事件的评论。这些报纸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财经、体育、文化、旅游等各个方面,几乎是一日信息大全,搭配齐全合理。如果孩子对某一方面感兴趣,则可以订阅相关方向的报纸。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可以说,报纸阅读是通往书籍阅读的台阶,更是那些喜爱阅读的孩子们认知世界的一个窗口。看几年报纸,就如同看了几年科普图书,看了几年“社会百科全书”,自然也就少了几分无知,多了几分成熟和理性。孩子学到知识后还可以讲给小伙伴听,既增进了友情,又锻炼了社交能力。孩子还可以给作文版投稿,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印成铅字,自己的文章被发表,那是多么大的荣耀啊。


四、报纸是被大众忽视的学习资源。

说起作文,我曾经替爸爸上过几次作文课,批阅过不少作文。一看卷面,二看结构布局,三看语言,四看标点。平心而论,跟着爸爸上过几次课的,前两者都有很大进步,但是不同学生对语言和标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相差极大。积累,是语文的呼吸。这背后的差距,就在于积累量的差距。

先说标点。普遍的现象是逗号用得太多了,太随意了,甚至“一逗到底”。标点用不好,轻则写出病句导致文义不通,重则破坏文章结构。在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少用逗号,多用问号、感叹号、引号、分号、冒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这八种标点符号。具体而言,问号使文章活泼,感叹号让语言有力,引号使文字真实,分号让句式整齐,冒号使读者提神,破折号让句意突出,省略号使文字有味,书名号让内涵充实。

至于语言,我认为:真正的文采,首重“流畅明快”四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文风粉墨登台,具体表现为:抒情夸张而萎靡,但写景叙事摹人说理一塌糊涂,更谈不上思想和深度。这样浮躁而诡异的文字,与文采无关,只是哗众取宠罢了。这种文风,只适合写写日记矫情片刻——不过现实中,这样的文字很多都被“包装”成微信推送上的(毒)鸡汤,在唬人眼球,消费人的阴暗面罢了。

先写好句子,才能组织好段落,写好整篇文章。与其文字浮夸、标点拖沓,不如锤炼文字和标点,先以平常话地点出平常意,再求准确,臻于细致,最终由刻意入无意——这样,文字自然真诚,读者自然有共鸣。若感悟中再有几点深刻之思想,流畅中有几分宏大,这样的文章自然得以传颂。好的作文是这样,好的新闻稿件是这样,好的推送也是这样。孩子年轻时锤炼技艺,长大后渗入丰厚的感情,这样的文章,又怎么可能不触动人心呢?

有什么样的师父,就有什么样的徒弟。在语言和标点这两点上,优秀报纸编辑的文字工夫要胜过大多数范文,也胜过大多数自作家的写手。其次,报纸面向大众,语言简明易懂,具有口语化与生动活泼的特点。孩子可以边品析字词句段,边提高活学活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外,本地报纸中的新人、新事、新景观离孩子生活较近,容易引发共鸣,更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孩子见多识广了,词汇扩充了,又怎么会愁没话写呢?

高中课间我经常干什么呢?剪卷子,把错题剪下来贴到积累本上,这样自习课直接就能写分析总结,省时省力。现在想来,报纸也能剪啊,写写画画也方便。电视上的快报消息只能记个模糊大概,网络新闻又经常浮躁和失真,而报纸可以反复阅读,内容三观正、更可靠,几乎都可以成为文字素材。其覆盖面之广,胜过大部分作文素材类辅导书。前几版的深刻评论,副刊的美文故事,都可以剪下来贴到本子上,省时省力。若晨读时分再赏读几番,风味更佳。


五、全家读报,可以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改善家庭学习氛围。

上初中的时候,我一旦发现同学的新习题册,就主动借来对比,看看他的书好还是我做的题精。比着做题,比着读书,是我们这些偶尔被捧为“尖子生”的常态。可是有些家长表面上鼓励孩子读书,喊着“开卷有益”,实际上进了家门,口号就变成了“不要看闲书”。唉,为什么家长闲下来可以看电视打麻将,孩子有片刻清闲就不能读读书报换换脑子?再说了,课外书怎么就是看“闲书”呢?难道孩子只有将每分每秒都用在听写、背诵、写作文,才能提高语文学习水平。这种观念,才是应试教育观念衍生出的怪胎。

读报,要融入日常生活中,最合适的时间是饭前。午饭前孩子等着饭菜上桌,与其静坐发呆,不如扫一眼报纸;晚饭前孩子刚刚放学回家,正好摊开报纸看一看,泡杯茶吃点零食,缓解一身疲惫。上网看手机都会沉溺其中,但是读报不会。看完了,心也就静下来了。如若长期坚持,孩子锻炼了阅读意志,自然贴近文字,贴近语言,自然也就爱上读书。

说起阅读,有的家长忽冷忽热,一会儿支持读书,一会儿读书又成了“看闲书”,成了影响成绩的根源;有的只会口头上说说:“要多看书,知道了吗?”说完,自己却以工作忙、有应酬等理由来推脱,把书扔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看。现在提倡陪伴教育。是,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应该多陪伴孩子。但是,“陪伴阅读”的口号操作起来又有麻烦——孩子看的童书,父母会有兴趣看吗?孩子看的名著经典,父母会有精力看吗?就算是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打篮球学钢琴等等等等,父母又能陪伴多久呢?

但是读报可以啊。你看不懂《百年孤独》,还看不懂《牛城晚报》吗?读报也易于共享,要么谁先到家谁先看,看完递给对方;要么你看这几版我看那几版,一起读完今天的报纸。饭桌上,与其家长没话找话,生硬地问孩子“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不如聊聊本地新闻。既强化了记忆,也不用担心汤汤水水洒溅。同时,这不也是完成了对孩子阅读情况的关心、过问和检查任务吗?

读书读到不理解的地方,也许父母还得先通览全书,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上一二;读报读到不理解的地方,孩子一指,父母就能指导,还能鼓励孩子提问和质疑。最后,大家一起在饭桌上聊聊天,不也正沟通了亲子感情吗?此时此刻,一家老小该是多么其乐融融啊!


如今,所谓的“素质教育”在实践中日益成为应试教育的深化和拓展。与其“活在梦里”,强行构建出一套貌似与应试教育对立实则一体两面的所谓“素质教育”理论,不如培养“落地精神”,于日常中思考,于细微之处见真知灼见。我的思考,就在于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发展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 Liberal Study )。

何为通识?通识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载体或许多种多样,但精神气质却一脉相承——在古代,在于“致良知”,是“内圣外王”,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当代中国,在于信仰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什么叫通识教育?《中庸》指出了一条明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认为,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阅读报纸,是基础教育阶段最有效的通识教育手段之一。

为什么我说读报是最有效的通识教育手段之一呢?孩子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一能开放视野,了解社会,扩展胸怀,提升格局,培养独立思想;二能明常识,正三观,扬正气,培养现实关怀,让孩子更加关心身边的人和事,而不是局限于“家庭——课堂”两点一线的经历;三能充实生活,培养多样的兴趣爱好,比如文学、历史、军事、政治、经济等等;四能扩展知识面,有利于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不局限于课本知识,为孩子未来的学业打下坚实基础。报纸,已经不单纯是告知消息的工具,它集新闻发布官、思想辅导员、生活好帮手、社会教育家于一身,发挥着极大的复合型作用。

《荀子·儒效》 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洋洋三千五百字,凝聚成一句话——孩子,多读报纸吧!

俺的园地并不大,经常上来说废话。
心事胡说任褒贬,权当心灵放个假。
光阴似箭催人老,喜怒哀乐像八卦。
信笔记述人生事,弄成啥样就算啥。
欢迎大家来捧场,随便褒扬随便骂。
长按扫描     关注“胡说”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