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如何不读傻
之前我在本号写了一篇文章《读研会不会读傻》,没想到反响热烈,不少童鞋给我留言:
醍醐灌顶!谭老师把这现象剖析的太透彻!
谭老师分析得很好,主要是重在“明白”二字,明白人、明白事、明白人生!
老师的文章很中肯,可以分享给弟弟妹妹们了。
有些留言我也回复了:
这个道理讲的很透彻,我也是一个在校研究生,其实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选择读研,在大人的眼中,好像都是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路上见到朋友,也会问孩子在哪在哪上学,一说到不上了,就感觉一辈子就这样了,就没出息了,饭桌上,都在讨论研究生比本科生多多少钱的工资,一问别的是研究生,就回家灌输不学只有死这一条路,唯有不断升学才能有出息,包括找对象也是对研究生另眼相看,现在渐渐对这个事情有了别的看法,不断迷茫中……
作者回复:为别人是活着,为自己是生活
老师一语中的,这两天在考虑要不要休学去北京呆半年的时间,感受感受。自己学习的状态跟不上去,想换个活法。
作者回复:作些调整也是好的。
觉得最关键的还是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吧,但这个问题又总是会模糊想不清。
作者回复:想不清楚可以到分答上来问我。
我和研究生在食堂边吃饭边讨论学术
有童鞋让我再详细讲讲如何读研,或者说如何不读傻。那么,今天我就来讲三点,讲得不当请其他老师指正。
一、做好当下
我有一个外号叫“学术狂人”的优秀研究生,有一次他借来母校招聘的机会请师弟师妹们喝茶。于是,师弟师妹们纷纷向他请教读研的经验,他说的很简单,就四个字:做好当下。我觉得他说得特别对,现在不少童鞋这山望着那山高,刚一进来书还读好,就一心想着如何找到好工作。这种读研心态是会导致读傻的,读研跟没读没啥两样。这里我要借用暨大校友、著名诗人汪国真的一句诗:“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读研其实是做一件很傻的事,把大好青春、做工赚钱的时间花在读书上。但如果做这样的傻事是为了自己今后变得更聪明更具竞争力,也是值得的。我根本不在意我的研究生找的第一份工作,我在乎的是他10年后是一个人才还是庸才。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庸才的话,那么认认真真读个研究生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无用之用
许多人读研是抱着学更多有用的知识而来的,当职业规划选择非专业的时候,就会感觉读研没用,学习也随之懈怠。日前,我们一个毕业的研究生去换眼镜架。他老婆说,“不就是镜架掉漆吗,换什么眼镜,我来!”然后她直接用手刮掉了我眼镜上的全部黑漆,造出一副质感还不错的新眼镜。“都没有漆了,也就不会再掉了”,就这样他们愉快地离开了眼镜店。他老婆是本科生,我开玩笑说本科生打败研究生。读研真的没用吗?这要看你怎么看待有用和没用了。
改革开放初期有一个很有名的数学家叫陈景润,他在攻克一个世界级难题“哥德巴克猜想”,属于一个迄今没有发现任何应用价值的数学分支——数论。那么,为什么数学家们还去研究它呢?因为在研究数论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更多更好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对于研究其他数学是有用的。也可以形象的比作“智力体操”。读研也同样道理,读研其实主要不是学知识学技能,而是学方法练脑子。上面那个童鞋可能在一些生活技能上不如本科生老婆,但他的眼界和思想不会差。
研究问题往往不在教室里
三、学会“Study”
诚然,要读好研究生除了思想认识要端正之外,方法也要讲究。有一位童鞋给我留言说:“个人觉得暨大的课程设置太有问题了,学生多导师少,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读,就像本科无所事事阶段在读研期间再一次恶性循环…”且不说课程设置还在不断地调整改革中,上完课不知道做什么说明他还是本科生状态。对于本科生来说,是learning,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teaching and learning,是我教你学。对于研究生,上完课才是研究的开始。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guiding and studing,是你做研究我来指导。你不做研究,导师怎么指导呀?
这就是读研与读本的根本区别,我把哪些不会自学的研究生叫做大五、大六,如果跨专业的他还只是大一大二。如果研究生不能尽快地把learning模式切换到studing模式,那么这个研究生就等于白读了。当然,跟导师的指导也有关系,我相信绝大多数导师还是认真负责的。但关键还是取决于研究生自身的努力,我认为一个研究生80%要靠自己,10%靠自己的导师,10%靠其他导师。我鼓励我的研究生去请教其他导师(尤其是我不擅长的研究领域),也有不少其他导师的研究生来找我,我也一样悉心指导。
最后我要说别把读研理想化了,就把它当作一场修炼,一个悟道过程,有人悟出来,有人并没有,仅此而已。
喜悦背后的艰苦付出你能看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