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副主席携两大部门主任,出席政策吹风会:寿险业发展的指南针,继总理部署后又一重磅信息!
刚刚
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
携人身险部、资金运用部主任
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
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后
又一包含大量信息的讲话
①我国寿险业
仍处于发展初期,有巨大潜力
②主流产品
价格平均下降20%
④健康险、养老险
长期护理、大病保险等
未来发展全部都有提及
赶紧学习起来...
01
国常会
连续四年部署寿险发展
主流产品价格平均下降20%
国常会,连续四年,部署人身保险发展!
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人身保险发展问题:
①2014年,研究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②2017年,研究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③2019年,研究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措施。
④今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银保监会关于人身保险发展的专题汇报,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
第二大保险市场:90家寿险公司,资产20万亿!
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现有90家人身险法人机构。
今年1-11月,人身险保费收入3.1万亿元,占保险业的74.1%,同比增长7.4%;人身险公司总资产近20万亿元,占保险业的85.5%。
根据最新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国有10家保险公司上榜,包括含香港、台湾地区。
3亿人,购买长期人身险保单!
目前,我国有3亿人购买长期人身险保单,被保险人接近6亿人,商业人身保险覆盖面达到42.7%,风险保障总额超过1000万亿元。
前三季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10亿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平均提高了14个百分点,切实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551亿元,责任准备金5623亿元;健康险前三季度保费收入达到6666亿元。
主流产品价格,平均下降20%!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质量,完成人身保险费率形成机制改革,主流产品价格平均下降20%。
积极推动销售渠道“先照后证”,探索推进营销体制改革,降低销售成本。
放宽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持股比例至100%;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条件,取消30年经营年限要求。
2019年3月批准筹建中英合资的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6月批准友邦保险内陆分支机构改建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
风险防范成效显著!
近年来,银保监会采取多项措施,推动行业转型,改善负债业务结构,提高发展质量,行业主体回归保障的格局已基本确立。
目前,中短期业务保费占比仅为4%,占比从2015年高峰时期下降了近九成,万能险业务占比为15%,占比从2016年高峰时期下降一半。
深入治理行业乱象,严厉打击股权违规、公司治理、资金运用、产品设计、销售理赔、数据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目前,我国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36.5%,是监管标准的2倍多;今年以来人身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6万亿元,为近年来的最高值。
依法接管,违法违规经营和风险隐患较大的人身险公司,参见《五问!明天系9家机构被接管,后续影响几何?》
02
寿险业,仍处于发展初期
有巨大潜力!
虽然,2017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是,这只是从总量的角度去看。
我国人身险业,是否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呢?
这就要从渗透率,市场需求,供给能力,市场竞争状况,主体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去分析。
人均持有人身险保单数,仅为0.8张!
一是,从渗透率来看。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只有4.3%和430美元,在全球的排名分别排为第38位和第46位,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水平,也低于全球保险业的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人均持有人身险保单数不足1件,仅为0.8张,这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保险,仍然没有成为生活必需品~
二是,从市场需求来看。尽管,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大幅提升,主动买保险的人多了,但保险仍然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目前,我国仅有1/5的人拥有长期寿险保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
产品形态单一,同质化较多~
三是从供给来看。目前,我国的商业保险产品数量虽然还是不少的,但是产品的形态较为单一,同质化的产品比较多。
产品本身的吸引力也不够,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的距离。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儿童、新业态从业人员风险特征的产品供给不足,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时,保险业的风险补偿作用的发挥也比较有限。
仍未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
四是从市场竞争状况来看,我国人身保险目前还没有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
从保费收入来看,前5家公司的保费收入占市场的一半,前10家公司市场份额占到了市场的将近7成,仍然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从经营结果来看,前5家公司的利润约占行业的8成。
关于寿险公司2020年三季度末的经营情况,参见《2020三季度寿险公司利润榜:平安盈利高,友邦ROE高,泰康规模与效益更均衡!》
中小险企,经营管理还比较粗放~
五是从经营管理水平来看。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相比,我们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比如,在成本控制、风险控制、资产负债匹配等方面,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目前,除大型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快速提升之外,大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还比较粗放,发展仍然存在比较困难的局面。
今年11月末,31家中小人身保险公司还处于亏损状态,占机构数量的34%。
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有巨大潜力!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人身保险虽然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仍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初级发展阶段最大的优势是市场潜力大。
因此,黄洪副主席认为我国人身保险是全球潜力最大的市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03
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升14%
考虑参纳入部分医保外费用
参保患者,报销比例提升14%!
2016年,大病保险已覆盖10.7亿的城乡居民,实现对目标的全覆盖。同时,近些年来,大病保险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大幅提高保障程度,为参保患者报销比例,平均提高了14个百分点。
二是有效管控了医疗费用,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到2020年,经审核发现的医疗费用案件超过了100万件,拒付了不当医疗费用超过了120亿元。
三是助力织密扶贫网底,我们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了倾斜性赔付。
四是全面提升了服务水平,保险公司通过预付赔款、开通绿色通道、上门快速理赔,切实提高参保群众的幸福感。
五是助推政府职能转变。这些年来,通过大病保险的实施,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对这项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将医保目录外费用,纳入大病保险!
目前,商业保险公司承办的大病保险主要保障范围是目录内的自付医疗部分,而一旦参保人得了大病,实际上会用到很多目录外的药。
银保监会正在研究,要把一部分目录外的费用纳入到商业保险公司承办的大病保险之内!
这样就能够让老百姓不增加一分钱,一旦得了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主要是目录外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来按照保险合同进行报销,就可以大大降低参保人因大病所形成的目录外的自付医疗费用的负担。
后续,将完善顶层设计,推进落地见效!
一是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加强与医保局、卫健委、财政部等部委的协调,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
大病保险制度几个规范性文件,已经颁布几年了,目前我们也就进一步修订完善制度抓紧开展这方面工作,新的制度修订以后很快就会和公众见面。
二是推进政策落地见效。协助地方政府研究制定与保障水平相匹配的筹资标准和保障范围。推动保险公司与医保经办机构、医疗机构进行必要的信息对接。
三是加强监督指导力度,强化日常监管。对违法违规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同时,督促保险公司提高专业能力,加大人才队伍和信息系统建设。
04
从五方面入手
加快商业养老险发展
何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
从世界各国来看,解决养老保障问题比较多的都是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来承担,政府承担部分为基本养老,企业承担的就叫企业年金,个人的叫养老金。
还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我们把政府的养老保障叫第一支柱,企业的企业年金叫第二支柱,个人养老金叫第三支柱。
所谓,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就是指个人用于购买养老产品所积累的基金。
这里面,包括商业养老保险,也就是说,商业养老保险,是个人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养老保险是市场化的养老方式,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可以实现养老资金的稳健增值和终身领取,有效化解投资风险和长寿风险。
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统一规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其长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特点,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进一步提升第三支柱的保障水平。
加快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
近年来,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与发达国家成熟保险市场相比仍较为滞后。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具有养老保险功能的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在全部保费收入里占比约为50%,而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占比超过35%。
到今年三季度末,我国养老年金保险原保费收入仅为551亿元,在人身保险原保费收入仅占2.1%,积累的保险责任准备金超过5600亿元。
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是保险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积极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认真落实养老金融改革相关工作部署、深化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落脚点。
五大方面加快发展:专业化经营主体、扩大对外开放,加大产品创新!
一是加快发展专业化经营市场主体。
支持设立养老保险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扩大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养老保险机构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深耕养老金融业务领域,积极探索长期养老金管理和养老金融服务新路子,在第三支柱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扩大商业养老保险领域对外开放。
坚持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完善相关监管措施,确保各项对外开放政策在养老保险领域落地实施。
支持境外资本参股设立各类养老保险机构,支持外资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养老保险业务。
通过引入国外成熟的养老保险业务经营和养老金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保险业经营水平,服务好人民群众差异化养老保障需求。
三是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
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适当扩展保障责任,提供更加灵活的养老金积累和领取服务,支持保险机构立足消费者需求,创新发展提供具备长期直至终身领取功能的养老年金保险,特别是能够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所积累的养老资金有效对接的即期年金产品。
鼓励保险机构面向创新创业就业群体的保障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养老产品,支持保险机构探索运用互联网、金融科技等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改进服务质量。
四是强化养老保险基础建设。
完善数据标准,规范商业养老保险相关统计标准和统计规范,加强商业养老保险信息统计和保单管理,修订完善行业经验生命表、疾病发生率表等数据基础,扩大视野,加强与养老健康领域机构合作,多维度增加数据积累。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鼓励保险机构加大精算、投资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督促保险机构改进精算专业技术,加强长期稳健投资和风险管控能力建设,夯实行业发展根基。
05
商业健康保险
虽实现快速发展,但仍有很多问题
健康保险,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商业健康保险,保持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第一,速度快。
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由2012年的86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70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
到今年11月末,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7641亿元,同比增长了16.4%;赔付支出2531亿元,同比增长了22.4%。长期健康保险为参保群众积累了超过1万亿元的风险保障准备金。
第二,产品多。
目前,在售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超过了5000个。这些年,特别是过去几年,媒体记者也多次报道过内陆人到香港去买保险,这个事儿在过去几年确实存在,当然现在也还有。
内陆人到香港,大多都是买的健康保险,尤其以重疾险为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香港的健康保险尤其是重疾险的保险产品价格比内陆要便宜。
但是,这几年我们加大了疾病发生率表的修订完善,加大了对保险公司降低管理成本的监管政策措施。
所以,现在内陆在售的主流健康保险产品,特别是重疾险产品在价格上,不少公司的价格基本上与香港差不多。
第三,保障宽。
目前,在售的商业健康保险涵盖疾病预防、医疗服务、生育保障、医药供给、失能护理、健康管理等多种保障范围。
第四,覆盖广。
健康保险,尤其是短期险,现在购买的人员比较多。我这里有一个数据,在“十三五”期间,健康保险新增保单件数超过了16亿张,保额近300万亿元,健康保险赔付量达到2.5亿人次。
总体来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是好的,是健康的。
产品期限短,带有一点“快餐食品”性质!
不过,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售的产品期限比较短。主要都是短期健康险,大多都是以一年期为主。
短期健康险有什么问题?
因为,健康保险产品大多是消费品,而且购买的人群都是年轻人,虽然保费低廉,但是我们知道,人随着年龄增长,年龄越大,得病的概率就越高,所需要的医疗费用也就会越多。
我看过一个数据,全球老年人口大概占15%,15%的老年人口医疗卫生费用支出中占65%,就是15%的老人用了医疗卫生费用支出的65%,也就是85%的年轻人只消耗了医疗卫生支出的35%左右。
保险是今天为明天做准备,年轻为老年做准备,现在为将来做准备,这种短期险带有一点“快餐食品”性质,容易给投保人形成不正确的健康保障消费观念。
第二,就是虽然保额很高,但实际上能够理赔支付的金额比较少。
现在,很多商业保险产品的医疗费用支出是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
通常讲,医疗卫生有三个目录,如果一个人得了大病,是需要用很多目录外的药,这是要个人支付的。
第三,存在无序竞争的问题,打价格战。
06
五个方面
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一是扩面
加大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宣传力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面。
应用“大数法则”来分散风险,倡导和践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助共济的商业健康保险宗旨。
二是固本
商业健康保险要回归本源,要强化它的保障功能。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个是要尽量推出一些保险责任期限长的长期健康保险。
第二个是要鼓励引导保险公司在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设计上,尽量把目录外合理的医疗费用作为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责任范围,降低人民群众的实际医疗负担。
目录外的自付医疗费用,恰恰是商业医疗保险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提供长期保障,加快长期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可以平缓和减轻经济波动的冲击,与基本医保形成结构互补,稳定参保人保障预期,减少后顾之忧。
三是增效
鼓励人民群众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尤其是要鼓励年轻的同志通过积累方式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为老年医疗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
在产品政策上,推动商业保险通过区别定价和费率浮动,以及资金账户积累等方式,鼓励年轻人和健康人群为未来的健康保障投保,加强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融合,从“保疾病”到“促健康”。
四是强基
强基就是要加强一些基础建设,包括信息系统建设、精算制度建设、定价规则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对疾病发生率表的完善。
比如,我们现在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疾病发生率表,但是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除港澳台地区之外,有31个省市自治区,不仅东中西经济发展差异很大,不同的区域,一些疾病也具有地方性质。
所以,如何精准定价,就要精准制定一套不同地区,起码要做到以省为单位、通过数学模型以及积累数据编制的疾病发生率表,这样我们的产品定价会更加精准。
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五是提质
就是要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服务能力,尤其是要积极参与管控不当的医疗行为,要积极参与医疗卫生综合治理和支付方式改革,支持对不当医疗行为进行管控,减少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缓解“医疗通胀”问题。
在这方面,我们要展现出商业保险公司的专业服务能力,推动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07
长期护理险落地35城
试点还在初级阶段
14家险企,参与35个城市的长期护理险!
从2000年开始,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每年新增的老年人口800-1000万,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2.49亿。
长期护理保险,是大众关心的热点,也是与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
截止到2019年底,有14家保险公司,参与了全国15个省35个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项目。
覆盖人群超过5000万,为35.8万人提供了长期护理待遇,在提升参保对象生活质量、保证长护政策落地实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长护试点,还处于初级阶段!
从目前来看,保险公司参与长护试点还处于初级阶段,服务的内容也多集中在资金支付、稽核审查、政策宣传等方面。
当然,目前还有一些公司也参与了一些护理服务机构准入、考核,包括培训工作等。
一些地方,也正在推进保险公司发挥精算优势、防控风险优势,参与护理保障方案设计,以及失能情况评审、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
银保监会将加强与国家医保局的沟通合作,支持保险公司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为老龄化挑战贡献行业力量。
近期,银保监会将针对长护试点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台一个试点规范性文件。
四方面入手,防止项目出现大面积亏损!
据目前了解的情况,还没有发现保险公司参与长护试点发生大面积亏损的情况。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银保监会要求:
一是保险公司要量力而行参与服务,加强数据分析和经验积累,合理设计保障方案,科学核定成本费用;
二是严禁低于成本价恶性竞争行为;
三是要求保险公司在与委托单位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明确建立风险调节机制,合理分担风险,确保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平稳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