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摄影师】张旭东:莲花山2016年青苗水会
【签约摄影师】视觉宁夏网已于2016年2月26日正式上线,域名 www.shijuenx.com 中文名称“视觉宁夏网”。我们推出已签约摄影师的作品推介栏目,希望大家喜欢并介绍、推荐更多的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加盟视觉宁夏网。
据当地出土石碑撰文记载,唐初,莲花山就建有庙宇。有庙就有了庙会,青苗水会随着庙会应运而生。
莲花山以悠久的历史和兴盛的民俗文化活动——青苗水会而声名远播。2014年,“同心莲花山青苗水会“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后,给青苗水会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莲花山以此为契机,挖掘人文资源,创新发展理念,打造成为人们心灵的福地,道教文化的胜地。
戏院。莲花山青苗水会是宁夏同心县豫旺地区包括周边相邻的环县、海原、固原、盐池等地群众的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
它是集民间宗教、游览、娱乐、商贸交易于一体,是一种复杂的民俗现象。
由于当地干旱少雨,灾病频繁,人们为了生存,借助神力与自然灾害抗争,于是祈求上苍,普降甘霖,丰泽禾稼;求神拜佛,禳灾祛病,保佑安宁。
水会日期都在春归未尽,夏日方来,百草吐青,苗禾生长季节,亟待雨水润泽,莲花山是农历四月十五日。
莲花山水会主要有水会队伍、水会用具、水会祭祀音乐、诵吟偈语等内容组成,举办活动必须按照规定的仪程进行。
长号,水会乐器之一。
朝山水会的队伍,它是水会活动中具有吟诵、念白、演唱、舞蹈与管弦鼓乐等配合,集综合性艺术于一体的朝山进香团队。
取水路上,所有仪仗队员目不邪视,口不传言,香烟缭绕,仪曲绵绵,不时高诵佛号:“南无佛,阿弥陀佛,南无佛,无量寿佛”!浩浩荡荡向莲花山行进。
朝山信士。
等待过关的人群。
过关祈求平安
抬供
烧香
水会仪程:水会程序由会长主持,会期3天。会前七日斋戒沐浴,忌食荤腥类食物和“五辛”(即大蒜、葱、芥头亦称小蒜、祇菜、兴渠)。农历四月十三日天黑前,仪队成员集中于预先按照阴阳五行相克制规律,选定时年大吉大利一方的村庄穿旗,先参拜方神,行文度牒、选井封口。十四日拂晓,仪仗队人员200余名青壮男性头戴朝天冠,身穿黑道袍,仪表端庄,队伍浩荡。一对虎头牌,两面大彀锣在最前面巡行开道;紧接着3名炷香少男跟随香盘,躯体正挺,心意至诚;随后,48队绘画彩旗迎风飘舞,祥龙瑞凤、神麟飞虎、周公、桃花、三十六灵官、雷公电母等图像各展风姿;大鼓、铜锣各一面,长号、云阳板、笙管笛萧、大钗铙钹、三铰子成对成双;旗幡、鼓乐队在后,全驾执事簇拥护卫持十八般兵刃金光闪闪,威风凛凛。接着引水幡、引水锣承前启后,数十名肩挑苫盖着红布的小木桶,身挎“朝山供水”字样黄布袋的取水者豪气奋发,英姿飒爽;一尊高擎的灵官楼庄严威仪,行监护圣水之职,使巡察仪队之权;一杆皂色北斗七星无量大旗突兀高耸,座居壬癸水位,督军压阵;最后一面催水锣雄浑嘹亮,振奋人心。
水会仪仗队在日前选好的水井或水窖上开封取头水,参拜五岳后,齐诵取水偈子:“远看南山雾沉沉,近视泉水湛清清,各秉虔诚修善果,担上名山献诸神。”再念祈雨词:“说是雨来雨是精,出在五湖四海中,老天降下太平雨,五谷田苗往上升。”随之,取水者竞先争奔,将汲上来的井(窖)水灌入小木桶。一路上,所有仪仗队员目不邪视,口不传言,香烟缭绕,仪曲绵绵,不时高诵佛号:“南无佛,阿弥陀佛,南无佛,无量寿佛”!浩浩荡荡向莲花山行进。其仪式足以使人欢快振奋,心悦神怡。
仪队上山,先向玉皇献头水,下午到各殿堂降香(亦称拜香)。临近黄昏,仪队依旧下山,集中于离山最近的村庄,同日前一样,参神诵经,选井封口。
十五日(正会)早晨,按前日程序取二水。仪队将近山顶,鼓乐高奏,鞭炮齐鸣,三霄娘娘八抬轿楼出宫迎水、检水;靠前排头顶黄表花,迎面跪于大道中间的善男信女们等待过关。2至4名会员逐段唱诵题写在红布锦幛上的“关煞偈子”后,三霄娘娘轿楼与旗幡、鼓乐、全驾执事皆从过关信众头顶悬过,会长用朱砂水在头额涂上红点,以示祛病得福。
过关后,仪队继续行进至山门入院内,向雷祖献二水,念偈颂:“众弟子齐跪在梵刹神门,往上看金岱顶雾气腾腾,同献上水一盏普渡众生,祈神灵显感应五谷丰登。”一边念一边将小木桶中的水舀入献水碟内,由两名献水会员神情庄重,飘逸虔诚举水碟俸于神龛。就这样,依次在诸神殿、佛堂前献过。献毕,即将桶中余水泼于殿前,朝山人众蜂拥挤接祀水漱口洗手,以求消灾延寿,早得甘霖。
当午,举行抬供仪式。下午再分别于山顶窖内取三水,敬献三清道祖。黄昏前,再向神佛降香。
十六日晨,亦于山顶窖内取四、五、六、七水,如前分别向三霄、佛祖、无量祖师、观音菩萨献水、打醮、诵经,祭祀完毕,存放器物用具,水会即告结束,称消号。
莲花山庙会,在清代极为盛行。据本方新庄滩康熙二十九年(1690)重修雷祖庙碑记载,顺治至康熙二十九年间“或禳灾殃,或祈雨泽而无祷不应者……抑亦神灵之保障也。”道光年间,连年旱灾,风魔肆虐,瘟疫流行,当地百姓,普举善念,设道场,叩拜上苍,重整农历四月十五日莲花山朝山水会。同治末年,董福祥兵营四川籍道士,人称“孟道”,多才多艺,谙练佛道仪规,留居莲花山之后,师古融今,标新立异,亲自动手雕制道具服装,精心编排演练,全驾执事等活动用具器械一应俱全,使水会仪仗队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精深广博,出神入化,独放异彩。光绪十年(1884),应道教圣地崆峒山之邀,莲花山水会仪仗队全班人马百余人在会首张九孝、马振元的带领下,徒步500多华里前往崆峒山朝山进香,学习交流,声名远扬。
随着朝代的更替,社会的变迁,水会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相应有所变异。莲花山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时被毁,1983年重建,中断了30多年的水会得以复兴,并将朝山水会改称“青苗水会”,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莲花山青苗水会所用服饰道具、音乐器械,不断更新扩充,青苗水会内容更加丰富,活动场面更加浩大,形式更具地方特色。每逢过会,来自银川、固原、海原、彭阳及同心周边等地的游客成千上万,人流不息,特别是当地回族群众与外来商贩云集,食品百货琳琅满目,地方风味应有尽有,同时戏剧歌舞助兴。此时莲花山上,秦腔激越,歌声嘹亮,佛号道偈的唱诵声,箫管号音鼓乐声,叫卖声,交织在一起,整个场面热烈壮观。这在全国仅此独有,它表达了干旱山区人民对甘霖的期盼,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