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字相解
金文“是”,从早、止。“止”通“趾”,“早”字起源涉及大阳崇拜。
从出土文物和民俗看,我国太阳崇拜起源于山东东部沿海的日照一带,向南方直到珠江流域都有太阳崇拜遗迹。《山海经·海外东经》曰:“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汤谷即“旸谷”,神话传说中太阳升起之处。根据史料记载,汤谷位于山东东部沿海地区,是上古时期羲和族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十日”有两种解释,一是说传说有十个太阳,还有一种说法是太阳的名字叫“十日”。
“早”字,从日、从十,其中“十”有的古文写成“屮”,意在指“扶桑”。因此,“早”的字相:太阳刚出窝。
综合以上,金文“是”的字相:早晨对着太阳,有祭拜、对准、正确、服从的字相含义。如自是、求是、真是等,《淮南子·脩务》:“立是废非”、《荀子》:“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小篆体“是”嬗变,从日、正,其中“正”上面的“一”,一是两用,与上面的“日”,可以组成“旦”。因此,小篆体“是”的字相:早晨正对着太阳。
楷体“是”,始见南北朝时《泰山金刚经》,从日、疋(将上“乛”写成“一”,是“正”的变形),字相:行或止对着日。如还是、总是、凡是等。《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是”通“视”,应为通假,如《逸周书·周祝》:“是彼万物必有常,国君而无道以微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