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墩上的“守望者”
——驻沙湖村工作队扶贫侧记
瞧着沙湖墩上的村庄整治正朝规划设计的方案推进;产业发展户数在井然有序的逐年增多;整村贫困家庭已经迈出贫困序列,正在向小康生活迈进;安宁祥和的文明之风正在沙湖村悄然兴起。驻村工作队员的心,比吃了蜂蜜还甜。眼前的一切,是他们几年来,在沙湖墩上用鲜血和汗水辛勤浇灌,执着奉献,艰辛守望的结晶。自阳新县自然资源规划局扶贫工作队进驻韦源口镇沙湖村那一刻起,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石裕国,带着90后队员赵汗青,卷上铺盖,驻扎在这片孤岛之上。为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贫困家庭能早日脱贫,为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位村民能步入小康生活,驻足蹲守,精心呵护,苦苦守望。四面环水的沙湖村,位于大治湖东边,全村耕地面积只有1300亩,湖泊面积足有2400亩之多。曾经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昔日沙湖墩,四面水围村,村民饿肚子,到处求生存”。全村共256户871人口,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5户,99人,贫困发生率11.4%。驻村工作队到村后,坚持党建引领,把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有效的整合,把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帮扶责任人的思想意思,统一到精准扶贫工作上来。驻村工作队也一改往常机关作风,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户家中,把身子移到贫困户家里。入农户,访民情,与村民坐在一起讲农活,话民愿。及时倾听并记录贫困户的困难和诉求,及时解答贫困户的问题。帮农户寻富路,谋计策,根据各家的家庭特征和意愿,对接政府和相关企业,为贫困户做好送政策、送订单、送岗位、稳就业。3年来,驻村工作队把真心留在了沙湖,把真情投在了沙湖,把希望播在了沙湖。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肖根本,一家5口,只能靠其妻子唐丝莲一个人从事体力劳动,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工作队长石裕国主动与该户结对帮扶。帮肖根本家办起了肉鸽养殖产业,当年就实现了脱贫。肖根本本人如今在新港(物流)工业园区自来水公司担任保安一职,实现了稳定就业。91年出生的工作队员赵汗青,走出校门,就进县直机关大门,从没有在农村呆过一天的他,自驻村之日起,就一直与队长石裕国驻守在乡村这片寂寞的孤岛之上,同工作、同生活,同生产、同劳动。村民们看到他三年来一直陪伴在沙湖村民身边,都为他树起了大拇指。他包保的因学致贫的贫困户费新花,经过赵汗青这几年的努力,费新花的儿子肖城冲顺利完成了学业,谋取了自己满意的职业,实现了脱贫致富。面对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驻村工作队一直冲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他俩既是卡口值班员,也是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员,队长石裕国还是生活物资后勤保障员。他们组织全村党员、村民代表,严防死守出入村庄的各路口,做实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管控进出车辆和外来人员。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勇敢的冲在最前沿。组织撰写宣传标语、张贴宣传横幅,每日报送疫情动态数据,为村民代购药品、粮食、蔬菜等日常生活必需物资,保障村民正常生活,入户发放口罩、消毒液、酒精、体温计等防疫物资,他们都亲力亲为。由于防控工作做得扎实,全村无一疫情病例发生,确保了沙湖村的一方平安。关键时刻能否顶得上,是考验一名党员的有效标准。疫情防控等级刚刚降低。今年7月份,阳新地区连日来的大到暴雨,将防汛推到了风口浪尖,正准备缓一口气的驻村工作队,又投入到了抗洪防汛持久战。四面环水的沙湖,最怕的是内涝。防讯期间,驻村工作队不分昼夜坚守防汛一线,搬运沙袋、查看水位、堤段巡查,察看土房危房,有序疏散转移撤离村民,做到绝对不遗漏一处风险隐患。累了就地打个小盹,饿了就地吃盒饭、泡面。确保全村汛期安全平稳地渡过。在驻村工作队石裕国的日记:2020年1月27日,星期一。1、摸排返乡人员;2、做好返乡家庭的居家隔离标识;3、为特殊群体人员测量体温;4、入户宣传防疫政策。记满了每一天的日程安排。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05万元,贫困户:发展产业6户、教育培训16户、易地扶贫搬迁1户、享受小额信贷16户、享受产业奖补6户、享受危房改造3户、享受公益性岗位1户、享受雨露计划5户、社会保障兜底19户29人等。这一组组数据,无不凝聚驻村扶工作队,用平凡的坚守,执着的奉献,默默的守望。
倪胜林,六十年代出生于阳新县东源乡的一个古老山村。一个想用文字记录曾经岁月,用只语叙述过往流年的人。偶有拙作散见于报刊或微信等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