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裴艳玲回归京剧之路
戏是我的梦
戏是我的魂
戏是我的命
戏是我的根
脉搏里附着京胡韵
心中跳动着锣鼓音
梦里魂里都是戏
我是一个戏中人
———《响九霄》唱词
漫漫回归路
“小时候我坐科是京剧,跟师傅学了很多京剧的传统剧目。后来,因为唱河北梆子出了名,大家好像都忘了我曾是一名京剧演员。有一天,父亲的一位熟人对他说,‘老裴,这下你高兴了吧,看艳玲多出息!’父亲说:‘我高兴啥啊,什么时候我闺女唱回京剧了,我就高兴了。’唱京剧是父母对我的期盼,也是我从小的梦想。虽然我阴差阳错唱起了河北梆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我心中唱京剧的念头却从来没有打消过。”
裴艳玲自称自己是个胆大妄为的人,有时候还非常固执。在许多人眼里,她也确实如此。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人过中年、事业如日中天的裴艳玲突然宣布:放弃她所熟悉并为她带来盛名、地位的河北梆子,转回到从小坐科却已经离开了几十年的京剧舞台。对此,许多人难以理解,但裴艳玲却死心眼似的认准了这条路。她说,我要回归!就是从零开始,我也不后悔。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裴艳玲开始淡出舞台。从1990年开始,熟悉她的观众在国内的舞台上难觅她的身影。裴艳玲远赴海外,她要找一个陌生的环境,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她要从头再来。这一去,就是十几年。在这珍贵的十几年时间里,裴艳玲像小学生一样,从头开始,重新雕塑自己。人到中年,重新学艺,其中甘苦,不言自明,但裴艳玲无怨无悔。
裴艳玲演唱的京剧《洪洋洞》选段
要唱回京剧,就需要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流派。裴艳玲研究了京剧的众多流派之后,决定选择“余派”。“余派”的代表人物是余叔岩,他与马连良、高庆奎并称为京剧第三代“老生三杰”。余叔岩全面继承了祖父余三胜(第一代“老生三杰”之一),老师谭鑫培(第二代“老生三杰”之一)的丰厚传统,特别深入地钻研了集前辈技艺精华之大成的“谭派”艺术。
在全面掌握了谭派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又从博雅精深处寻求发展,达到了“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境界,创立了自己新的艺术流派,世称“余派”。京剧界常用“云遮月”的说法来赞赏余叔岩的声音美。“余派”唱腔多方面体现着我国戏曲传统的精神法则和审美理想,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韵味清醇而著称。
裴艳玲演唱的京剧《甘露寺》选段
决定宗“余”后,裴艳玲就用录音机听余派的经典唱段。一开始听,她觉不出好来,多听了几次后,她迷上了余派艺术,感觉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刚开始学唱,裴艳玲张嘴就是梆子味,没有别的办法,就跟着老师一字一句地练,一段一段地改。汽车上、飞机上,家里、路上,天天听,时时刻刻听,也不知道用坏了多少个复读机。回想起那漫长的痛苦过程,裴艳玲说:“我的意志力薄弱点儿,肯定坚持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