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我读了这几本书

聊聊这个月读的几本书。

1.《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时根据心理学家 Alfred Adler 的观点,以问答对话形式编写的作品。 它的可读性很强,对于改善年轻人的心态很有帮助。许多朋友在读完这本书后,都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开始勇敢面对自己,勇敢做出改变。希望你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

2. 《在耶鲁精进》

最初知道王烁先生是通过他的公众号Betterread,他阅读量很大也很会写,对很多话题都有独特深入的见解。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财新周刊》的总编辑,2016年还被耶鲁大学选为年度耶鲁世界学人。

再后来他的公众号也不怎么更新,许多话题我也不甘兴趣,就取消了关注。直到无意在朋友圈看到“得到”的文章,才知道他除了本书叫《在耶鲁精进》。书买来几个月了,现在才想起来要读,书的大部分内容和财经有关,我没什么兴趣也读不大懂,从中记一些我认为读得懂用得上的点,上不了耶鲁也可以学学耶鲁人的优秀品质。

比如,如何写读书笔记?作者说不求系统,不求以后看到笔记可以还原整本书的内容,卡片式记录在本子上,或者手机备忘录里,然他们成为思考的凭借,写作是的积木。

我非常同意这样的“随缘笔记法”。不求大而全,只愿小而美,真正的把知识学以致用,帮助自己思考、为自己提醒。

读书笔记并不需要着重写一本书的核心关键,因为作者早就在标题、前言、结论处帮我们总结了,我们更应该写的是自己阅读时“受到的启发,触类旁通的感想,以及待探的线索”。

我们平时可以利用手机上自带的备忘录、微博、朋友圈练习“卡片式写作”,不需要为工具而花过多的精力,简单方便即可。我平时也是这样做的,很多时候把备忘录、朋友圈、微博上的内容重新组合梳理就写成了一篇文章。

3.《青年与学问》

唐君毅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他把 1941-1946 年期间发表的部分文章结集成《青年与学问》,意在帮助年轻人找到方向,学会造学问的方法。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学问与学问方法”的讨论。作者讲了吕洞宾的故事:

有一个流传的故事,说吕洞宾下山,欲寻觅不慕富贵而堪传道的弟子,而遇见一青年。他以指点石成金与之,那青年不要。再以指点一大石成金与之,他仍不要,再点一山成金山,那青年仍无动于心。吕洞宾正以那人能不爱黄金,堪以传道,乃问他要什么?那人说,我不要点成的金,我要你那点金之指头。

这个故事可以有两种解读方式。

第一种:想点石成金,得先有指。如同做学问,要先有做学问的方法,才能搞学问。人必须先研究学习方法才能造学问,如先有了钥匙才能开门,有了刀才能切物一样。

第二种:青年想要指头的原因是因为想要无限的黄金,他求的还是黄金,而不是得道。如同许多人不先对学问发生兴趣,只想先得道一个秘密的学习方法,一位得此方法便可掌握无尽知识。

学问方法很重要,但是并非是先有学习方法,后有学问,而是两者同时发生。学问方法不是先于学问,如人走路之方法不先于走路。小孩子不是先知道如何走路而走路,而是一边走,一边自然地掌握走的方法。学问方法就在学问中。在行动时先不自觉的应用一些方法,待学问有了积累,经过反省和总结,这些不自觉应用的方法就可以变成自觉的方法论。

很多时候,在我们没有足够的兴趣、经历和学问之前,我们并无法充分从他人的方法中得益。学问方法的价值在于“启发他人之自觉”,即为他人提个醒。学无定法,切勿“将方法偶像化,教条化,而中了方法毒”。吕洞宾的指头也不只一个,十指连心,我们要能够讲方法融会贯通,为自己学用。

查理斯芒格说“我的剑留给能舞动它的人”(My sword I leave to him who can wear it),知识也是这样,它选择自己的使用者。

4.《非文学翻译》

《非文学翻译》是一本实在、真诚的良心之作,作者从翻译入手讲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有理论也有手把手的实操,帮助学习者了解什么是好的英文,和如何解决理解和翻译的烫手山芋。

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分别是”以电子工具提高翻译质量和速度“和”以平行文本弥补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不足“,简单说就是”善用搜索“。第六章作者更是手把手带着读着通过查字典、利用搜索引擎解决翻译问题,可谓是苦口婆心了。不过,要注意,除了善用搜索,还要多长个心眼,不要把查到的内容照单全收。

第八章”以批判性思维贯穿翻译活动始终“中提到:在翻译中,批判性思维就是译者以怀疑的眼光审视原文、译文、词典中给出的对等词,以及网上查到的所有资料,并依赖自己掌握的证据,根据逻辑推理,在理解和表达方便作做出争取的判断。

简单来说就是要真实,别不懂装懂,别想当然。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并不易。

5.《最新通俗美语词典》

读陆谷孙先生的《余墨集》时,知道了一位叫乔志高的神人,陆先生说他中英文都出类拔萃,对美语很有研究,文章也写得幽默有趣。我于是找到了乔志高的这本《最新通俗美与词典》。

《最新通俗美词典》初次出版于 1994 年,2006 年出版增订版,其实已经不够新了。不过依然有参考和学习的价值。作者从书报、杂志、电视、广播中收集了这些“通俗美语”,保证了语言的实用性。作者的讲解非常接地气,旁征博引却娓娓道来,增强了词典的可读性,也让我学到如何讲词的教学方法。

我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强化我已经熟悉的表达,然后挑一些好玩的表达学习,有一些我从来没有见过又觉得别扭的表达,就先混个眼熟。大家学习的时候也一定要按需学习,切勿贪多。

大家如果对上面提到的这些书有兴趣的话,可以在“多抓鱼”上买二手来读,也可以在网上找到电子版本读。用什么方式读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去读,并且把知识变成技能,未及所用。

另外推荐两本好玩的英语书。

第一本是 Dirty Chinese,本来是帮助外国人学中文的作品,不过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用它学英文。有点小污,非常实用,是上好的口语练习素材。

第二本是只有十几页的写作手册 Fight the Fog: How to Write Clearly。这个小册字是由 欧洲委员会翻译司编写的,它在经典写作指南 The Plain English Guide Style: Toward Clarity and Grace 的基础上,精炼地概括了翻译和写作中应当注意的原则。非常值得一读。

这两本都可以非常方便的在网上找到。如果你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话,请读我之前写过的文章:“你是从哪找到这么多英语原版图书资源的?”

最后别忘了我们的《经济学人》赏析课,扫下面的图片可以免费参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