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51条
151、病得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而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见《伤寒论》.第251条)。
作者:蒋远东
《内经》讲: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伤寒二日阳明受之,伤寒三日少阳受之;病得二三日,要么传要么不传;传则表邪入里、太阳病已去,不传则表邪犹在、太阳病仍在;今脉弱者为传也,以太阳病脉浮故知。
《辨脉法》讲:沉而无力谓之弱;弱者气血弱也;《太阳病上篇》第53条讲: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太阳病上篇》第1条【按】中又讲,荣卫之气都是后天之谷气所生,谷气者,胃气也;今脉弱者是气血弱也。太阳病转属阳明,所以无太阳;少阳病的柴胡汤证又不显,所以无少阳病的柴胡汤证。本篇第90条讲: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以四五日能食,六七日不能食,故知此阳明是太阳风寒转属阳明。
此燥结在小肠上端,胃的下端,所以才烦,《内经》讲:心与小肠互为表里;故知烦躁属心,燥结属小肠;心下硬则小肠上端有燥结;与小承气汤化之。少少与者则能微和胃气,又能化小肠上端的燥结,所以本条讲: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而微和之,令小安。虽能食者结不在胃,胃气强也;心下硬者胃的下端至小肠上端有燥结;以小承气汤少少与之令其小安,是因为小承气汤只能专攻小肠燥结。
至六七日仍不大便,可能是原来的燥结被小承气汤推送至大肠而不得出,大便初头硬,所以与小承气汤一升,下之则出。因为小承气汤性寒,能败胃气,所以不能食;又以小承气汤力小,虽使燥结顺小肠而下,以其大肠有热而不得出,所以只能令其小安。
六七日虽服小承气汤,大便仍然不出,小便少者必有可攻燥结在里,如服小承气汤转矢气者就可以在小承气汤里面加芒硝,即用大承气汤攻之;如果不转矢气则不可攻。以其六七日虽不能食,大便初头硬,后必溏是小承气汤证,只可与小承气汤而不能与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中的芒硝软坚化积,与之则既能软初头硬,又能化后必溏,即使后必溏更溏,所以不可攻。如果确实需要攻,须先利小便,等到大便全部变硬后,才可用大承气汤攻之。《太阳病上篇》第71条讲: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本小便少者、不利也,五苓散利之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