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神棍之心理学安利大法

发布时间:2020-10-24 

“妈,我难受,我真的睡不着觉。”

“你难受就得抑郁症啊?谁这么年轻就得抑郁症啊,不愁吃不愁穿的,怎么可能得抑郁症?”

如果你在大马路上看到这样一对正在争执的母女,你会怎么做?以上这个场景其实是有媒体特意安排的,目的就在于看路人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的认知程度。

在记者的暗访视频中,有位女士是这样跟这位母亲说的,“抑郁症就像是感冒一样,不是小孩就不会得,得感冒也不是小孩的错,我们不能责备孩子为什么要得感冒,而是应该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这位女士显然不是一位精神科医生,但从她的话里我能感受到一股温暖的力量,因为她是真的理解了什么是抑郁,以及抑郁会带来的伤害。因此她愿意站出来,阻止这位母亲继续责备孩子。

我认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给受到心理问题困扰的家人、朋友,包括自己多一点理解和帮助,这就是“安利”心理学的重要的目的之一了。


安利大法之

投其所好法

要把心理学安利给身边这帮年轻人,我们可以先避开沉重的心理疾病话题,第一步先投其所好——从风靡了数十年仍拥有大量拥趸的占星术开始。

我相信部分学习心理学的人会对占星术嗤之以鼻,但实际上心理学并不反对“非心理学”,反对的是试图用“科学”来解释那些仅凭经验和猜测得出的观点的“伪科学”。

占星术的存在必然有其理由,比如它还满足了人们想要认识世界、了解规律的本能。占星术提供的概括性的性格描述和运程指示,给人们认识自己提供了某种“捷径”。

所以如果身边的朋友相信星座,当然不会有心理学家跳出来横加阻拦,反而应该跟他们讲讲占星术是利用了什么心理学原理让他们深信不疑的。

·巴纳姆效应

理学家伯特伦·福勒(Bertram Forer)曾做过一项针对性格分析的试验,他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发了一张小纸片,并告知学生上面写的内容是经过他仔细观察并严格分析后得出的专属性格分析。

学生拿到纸片后需要根据描述与自身的契合度进行打分,“1分是绝对不符合,5分是绝对符合”。

结果平均评分为4.26分,但每个人拿到的性格分析其实是完全一样的!原来这些性格描述是福勒教授从星座与人格关系的描述中搜集的内容,尽管并没有什么真实意义,但人们还是会十分相信一份性格分析。

实际上如果我们想要相信一件事,总是可以搜集到各种支持它的证据,而自动“忽视”与之相左的证据。星座通常会采用模糊、笼统和两面性的描述,比如“你有时候很外向,但有时候却很内向”、“你往往平易近人,但有时候却拒人于千里之外”等等以供读者自由选择。

而星座分析往往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我们的吹捧,一类则是为我们的失败找理由,读者出于“自我服务”的动机,会挑选并相信其中更有利于自己的描述。毕竟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中,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至少星座还能安慰我这不是我的错,如果把锅甩给“水逆”,我们还可以安稳的睡上一觉,这有什么不好的呢?

安利大法之

实用主义

当我们看透占星术的本质,向朋友们娓娓道来个中暗藏的心理学机理,相信已经成功笼络了一批“心理学小迷妹”了。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实用主义,剖析下在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心理学效应。

·转发锦鲤得好运

“俗话说得好,少壮不努力,长大转锦鲤。”我相信你也在朋友圈里看到过各种各样的锦鲤,虽然换了一个更新潮的形式,但本质上跟老祖宗们“拜神”别无二致。

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用鸽子实验来解释人类的迷信行为:他在一个笼子里养了8只鸽子,在测试前几天鸽子都处于饥饿的状态,试验开始后以每5分钟一次的频率喂食,最后8只鸽子里有6只都形成了自己固有的一套动作来“迎接”食物。

有的鸽子头和身体呈现出一种钟摆似的动作,有的会不断地在笼子里转圈,有的会反复将头伸向笼子上方的一个角落等等。显然鸽子们认为是自己“舞蹈”动作带来了食物,但实际上是定时投喂的。

转发锦鲤或者拜神祈福就和鸽子的“舞蹈”一样,如果有某一次在祈福后取得了想要的结果,我们会误以为是祈福带来的效果,但实际上并不是,只是一种心理效应。

今天刚好有幸参加了壹心理的线下活动,创始人团队的猫叔介绍说壹心理刚开始的时候特别不容易,因为很多人听到“心理”都会跟“有问题”挂钩在一起,以至于刚开始大家都会刻意避开“心理”这个词。

安利心理学确实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它是用科学实证的方法,试图让我们在认知自我、社会、世界时能多一点客观的确定性。

心理学能够对这疯狂世界有更客观的解释,难道不够吸引人吗?

原创:咸鱼Rey
责任编辑:一只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