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A股未来30年的起点——我的2021年投资策略
到年末了,眼下我回顾过去一年,展望未来一年,最大的一个体会就是——
明年真的很难。
可能是我2014年入市以来,最难的一年。
很多同学可能会说不会吧,难道会比2018年难?
这个道理是这样的,当市场处于很高或者很低的位置的时候,都是不难的。
比如2015上半年,那肯定是不断减仓。
比如2018年,那肯定是不断加仓。
这都没什么好说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好像你选结婚对象,如果对方明显很好或者很差,你都不难做出选择,难的是对方优点和缺点相当,不上不下的时候。
现在A股就是这么个情况,同时美股和港股也好不到哪去。
我们先来各大指数的估值情况:
各大主流指数中,除了上证50我觉得还算合理之外,其他我觉得都偏高了。
尤其代表A股整体的中证流通指数已经超过20倍的PE,意味着A股的潜在收益率(1/PE)相比债券已经不具备明显的吸引力(不明显,但还是好一些)。
但它们中的很多又不算高到明显泡沫化,那这样就很难办了。
它们既可能往上,吹大泡沫,把A股变成大牛市。
也可能往下,但以目前的环境,很难出现暴跌,那就是阴跌,那也很难操作。
它们也可能震荡,然后走个股结构行情,那对于指数投资来说,无疑是灾难。
我们再来看具体行业的估值情况,我统计了申万28个一级行业过去4年的PB百分位(因为今年疫情导致PE失真,所以用PB来看,选4年是因为从2016年起A股发生了一轮估值体系的结构性改变,再往前的估值参考意义不大),如下图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最好的行业,包括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家电、电子都处于历史高位,而估值处于低位的银行、地产、建筑等,多多少少面临一些问题,而处于中间的化工、汽车等一般般的行业,往上往下都可能。
这样一来就很难搞,好的东西很贵,一般的东西不便宜,便宜的东西我又不太想买,市场有效的程度让我惊讶的同时,感觉非常难。
我们再来看今年A股的主要玩家——公募基金的表现情况。
我统计了今年2334只股票型、偏股型和平衡型公募基金的收益情况(包括年内成立,收益数据不到一年的)。
2334只基金中,只有147只年内亏损,占比不到7%。
2334只基金收益率中位数为29%,平均数为30%。
其中收益超过30%的有1140只,占比近50%。
非常恐怖的收益表现!
全世界最牛的股神巴菲特长期也就20%的收益率啊,而且要知道,2019年公募的整体表现也非常好。
连续两年收益大年,明年还会不会好?
这个不好说,但均值回归的概率会加大(防杠精注释:概率加大不是一定会发生)。
所以明年无论是买宽基、行业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基金,可能都很难。
那就还有一条路,买个股。
而对于我来说这条路也很难,因为我的股票池里的股票,目前的估值都无法满足我对收益率的要求。
我一般在一只股票有潜在20%~25%的预期收益率才会考虑买入,但现在我看得懂的公司里几乎没有满足这个条件的。
这就是估值贵了的含义。很多人总是搞不懂估值贵是啥意思,其实就是企业的潜在收益率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
而相比外资很多预期收益只有5%,甚至2%的资金来说,茅台和海天对他们来说可能还不贵,没法玩。
所以说,明天真的是很难的一年,难不是说会大跌,前面说过了,难是可上可下,不上不下,需要你有很高的投资水平和运气才能取得满意的收益。
面对明年这样的情况,我自己的策略大概是以下几个思路:
1.降低收益预期。明年有个10%的预期就很好了,5%甚至不亏我也算及格了,毕竟今年赚这么多了。预期太高要承担太多我不想承担的风险。
2.仓位上尽量留足现金。这样可能会面对大盘继续往上变成全面大牛市,我一定程度上会有重大踏空的风险。
但一定要提醒自己,不管看别人赚钱多难受,都不要去追高(投资里最大的风险就是你的朋友赚了大钱)。
投资是个长期的事情,不要为了不属于自己的利润,承担自己不该承担的风险。
3.目前我的组合无论是基金还是股票,都是以持有为主。面对明年的不同情况,我分别的应对策略是:
1)如果持仓品种继续往上,我会逐步减仓,减仓出来的钱配置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
2)如果震荡市我会继续持有,找自己能把我住的个股机会,同时一部分资金配置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
3)如果往下,跌到我觉得合理的区间,我会逐步加仓
4)如果国债收益率走低,我会减仓债券基金
总结下我的2021年策略就是:
放低预期,做好计划,随机应变,看书学习,保持健康,享受生活。
以上内容仅作为个人记录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按此投资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