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金融化在摸索中前行
无论是艺术管理,还是艺术经济与艺术品金融,都是新兴的交叉学科。艺术偏感性,而经济学偏理性。艺术品独特的情感精神属性,使艺术品与管理和经济的结合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规律。本文仅从经济金融学的角度探讨对艺术管理、艺术经济和艺术品金融三者的看法,相信不同的学科背景的学者会有与之不同的视角和思考。
近些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一些新政策纷纷面世,也促进了我国艺术品金融的发展。2016年3月,文化部实施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将收购、销售、租赁、经纪、进出口经营、鉴定、评估、商业性展览等服务及以艺术品为标的物的投资经营活动及服务纳入规范和管辖范围,经营者有责任应买受人要求,提供艺术品真实性的证明,同时,简化了审批程序和压缩了行政审批时限。
艺术品金融的根本出路在于“信用”。当艺术品金融活动以资金融通的形式展开,“信用”是所有环节的基础与保障。“信用”支撑艺术品的价值,“信用”使艺术品价值交换安全可靠。
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上赝品较多,真假难辨。书画、古董、瓷器、玉器这些传统的收藏门类又较为复杂。由于缺乏社会权 威的、专 业的艺术品鉴定评估体系和机构,艺术品价格的评估标准无法统一,更难以预测其未来走向,这就导致了不同专家对于同一件艺术品在真假鉴定和价格评估问题上出现多种不同的结论。因艺术品鉴定引发的争论或纠纷也屡屡上演。鉴定评估难已成为制约艺术品抵押贷款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艺术品交易的创新一定会受消费者欢迎,众所周知,艺术品要经过消费,就一定要进行交易,交易是艺术品从生产者进入消费者必要的通道、媒介、手段。我觉得艺术品交易方式的创新已经进入了很多人的视野,包括企业家、艺术家。当然,有与消费者消费的交易方式的创新,一定会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如果我们找到一个好的艺术品创新交易当然是利国利民。当然,交易方式无论怎么创新都要把握四条:第 一,以服务为宗旨;第 二,以合法为底线;第三,以诚信为原则。保质保量,货真价实,价廉物美;第四,以保全为责任。保障艺术家的物权、版权、名誉权,消费者的选择权、知情权、退货权,在商家规定的期限内。
艺术品市场的大众基础,得益于我国公益性文化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博物馆为例,根据资料显示:
古玩艺术品电子平台交易模式,如果维护得好,将大幅度提升收藏市场的资金多元性,将大众投资的项目由银行理财、股票、基金等相对封闭、单一的空间,拓展到古玩、藏品、艺术品、邮票、币卡收藏投资等文化领域,不但盘活了艺术品、收藏品、古玩字画、邮币卡存量市场,也激活了艺术品、邮币卡增量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远远不止万亿资金的市场,甚至可以影响国际文化产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