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灼见】张璋教授:早产儿的辅食添加

张璋 教授

中山市博爱医院儿保科

早产儿的辅食添加

早产儿是婴幼儿、儿童期生长迟缓、感染性疾病、发育落后的高危人群,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其患病率,而合理的营养管理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干预手段。早产儿营养管理不仅与体格生长有关,还与神经系统发育以及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内分泌调节等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科普一下早产儿辅食添加的相关知识。

1.

辅食添加的重要性

辅食是指除人乳或配方奶外,为过渡到成人固体食物所添加的富含各种营养素的食物。

辅食添加是一个过程的开始,当宝宝发育到一定时期,母乳或奶粉已经不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需要和乳类一起,逐渐添加其他食物。这是从母乳或奶粉等乳类营养过渡到幼儿食品的过程。

辅食添加的重要性:满足婴儿不断的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培养婴幼儿进食技能,实现从哺乳到家常膳食的过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婴幼儿生理心理行为发育。

相比于足月儿,早产儿在辅食添加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早产儿神经、消化、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不协调,食物种类、性状及量的改变都会增加喂养的难度,喂养中易出现哭啼,拱背,拒绝张嘴,咀嚼吞咽困难等情况。医务人员要重点进行婴儿辅食添加的指导和教育,帮助和指导家长合理搭配宝宝饮食和奶类的组合和搭配,适时添加合理的食品,不仅关注饮食种类,还应关注营养素搭配、食物性状、喂养方法及饮食习惯的培养和建立。

2.

早产儿辅食添加的时机

WHO建议给婴儿引入其他食物的最佳年龄为6个月(180天),不同国家喂养指南与我国长期婴儿喂养实践均提示:婴儿引入其他食物年龄不宜早于4月龄,多为4-6月龄. 在引入辅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应根据婴儿发育成熟状况决定。

我国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2016年发布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建议早产儿辅食添加时间一般为校正月龄4~6个月,胎龄小的早产儿发育成熟较差,引入时间可相对延迟 。辅食添加必须是安全的,不增加早产儿感染、体重增长不良或过度增长等短期不良影响以及过敏、肥胖等长期不良影响。

除了年龄达到校正月龄4~6个月以外,早产儿动作发育要逐渐成熟:可竖头,可控制头在需要时转向食物(勺)或吃饱后把头转开,口腔明显增大能接受勺喂,伸舌反射消失。

3.

辅食添加的原则

辅食添加的原则:由细到粗;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奶量不变,用小勺喂,不额外添加糖和盐。

开始引入的新食物宜单一引入,让婴儿反复尝试,坚持喂养持续约一周,或直至婴儿可接受为止,再换另一种。单一食物引入的方法可帮助了解是否出现食物过敏 ;从1勺到2勺到3勺到1餐(经过约1个月时间的适应)。坚持一定的进食频率。

4.

食物种类的选择

第一阶段(泥糊状食物);第二阶段(碎末状食物-丁块状食物)

第一阶段食物:首选的辅食应该为易于消化吸收,满足生长需要,不易产生食物过敏,早产儿也是铁缺乏的高危人群,所以首选被引入的辅食是强化铁的配方米粉;其次引入的食物根茎类或瓜豆类的蔬菜泥。

第二阶段食物:经过第一阶段食物训练,宝宝已能分别接受各种食物,校正月龄7-8月的早产儿可混合食用食物,食物的硬度和大小应适度增加,适应宝宝咀嚼、吞咽功能的发育,如末状、碎状、指状或条状软食,包括水果、蔬菜、鱼肉类、蛋类和豆类食物。乳类仍为此时宝宝营养的主要来源,应保证在800ml/天左右。

5.

进食技能的训练

4-6月龄:让宝宝学习用勺进食;7-9月龄:训练用手抓食,坐定进食,学用杯;10月龄:用杯喝奶;12月龄:学用勺,与成人同桌进餐1~2次;1岁后:脱离奶瓶,预防奶瓶综合症。

6.

食物转换方法(见下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