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两虚与气血双虚
传承岐黄薪火,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
艾御享堂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同源,阴阳互根。”“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阴得阳而化,阳得阴而通。”这里所指的阳,指功能,指气,指六腑,行于表,所指的阴,指物质,指津血和五脏,行于内。
。如气虚不能生血,血虚又会影响气弱;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又可导致阴虚等,最后还可导致阴阳气血俱虚。所以,必须根据症情的具体变化,正确使用补益类中药。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
元气分为气液阴阳,异常则呈现出两极化,一种是不足,一种是
有余。气弱叫气虚,气过强了叫气郁或气滞,你看“滞”字,拖泥带水,三点水加一带字;血不足了叫血虚,血有余了叫瘀血,阴不足了,阴虚则有热,叫虚热,阳不足了,阳虚则生寒,叫虚寒,阳太盛了叫实热,阴太盛了叫实寒,寒热表示阴阳失调的程度轻重。
阴阳是相对的,阴不足了相对阳就盛了,就有了相对的热,而阴盛而有寒就是绝对的寒,内寒外寒交织在一起引起气机淤滞,就是实寒,同样的道理,阳盛而有热则是绝对的热,叫实热。
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也就是气血阴阳在正常的时候,它不虚也不实,不寒也不热,是很和谐的。气血之间可以互相转换,血能生气,气能生血。气血阴阳合和一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健康。
古人说:“无水而四体皆润,无火而百骸皆温”。就是看不见火,
手脚都是暖和的,看不见水,但皮肤都是滋润的,不冷不热很舒服.这种是水火既济、阴阳平衡的效果。
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
试针试药
艾御享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