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衰亡:世界帝国的崩溃征兆

摘要:“他用非常正式的华丽辞藻发表演说,决心恢复共和国的尊严,统一帝国原有的版图……激起了人民的欢呼”
昨天的文章引起不少的讨论,今天我再延伸讨论一下。
其实很大一个问题是对历史的理解。
就是说世界帝国是否走向衰败,其实最明显的外在标志就是:
所谓的“多元化平权”政客为了夺权对蛮族的借重和利用,是否使得他在胜利后沦为蛮族的傀儡?或者说反而使得蛮族力量取得了对这个帝国的主导权?
这其实是很明显的观察指标。
大家如果真正阅览罗马帝国衰亡的历史,就会发现,在阿德里安堡会战之前(逃难的哥特蛮族在此战中击败罗马人,并杀死了罗马皇帝瓦伦斯),尽管蛮族多次介入罗马帝位的争夺,但都未出现蛮族借此主宰皇帝的局面。
这是为何呢?这是因为,罗马这个概念依然具有强大的政治内涵。
在罗马的人民中,他们对祖国罗马依然怀有眷恋和爱惜,并愿意挺身保卫它。
在蛮族的部众之间,他们依然对罗马两个字抱有敬畏。
所以,蛮族不会去奢望统治罗马,更不用说操弄这个帝国了,如果罗马本身实力依然强大,就更是如此了——你可以用一个刚刚毕业没见过世面的穷小子,哪怕突然有了点资源,也会对威名遐迩的前辈大佬们抱有敬畏。
那个时候,罗马依然是强大的国家,这就是凯撒、塞维鲁、君士坦丁都曾借用军人帮助自己夺取权力却不曾受制于蛮族的原因。
然而,一旦这种实力和观念粉碎之后,一种情况就会出现。
那就是蛮族本身通过介入罗马政争而逐渐成为罗马的主宰者,而罗马的皇帝仅仅只是傀儡。
在西哥特蛮族领袖阿拉里克进军罗马的过程中,他对自己的政治盟友、罗马新皇帝、前罗马郡守阿塔卢斯是不屑一顾的。在登基大典上,阿拉里克将紫袍授予阿塔卢斯,后者感激不尽地将西部军队的统帅权力交予阿拉里克,并使得阿拉里克的弟弟阿道法斯担任自己的内廷伯爵。
“罗马的城门全部敞开,新即位的皇帝阿塔卢斯在全副武装的哥特蛮族军人前呼后拥之下,随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走向奥古斯都和图拉真的宫殿。阿塔卢斯把行政和军事的重要职位分派给亲信和党羽后,召开了一次元老院会议,他用非常正式的华丽辞藻发表演说,决心恢复共和国的尊严,统一帝国原有的版图,将曾经听命于罗马的埃及和东部各行省纳入统治……激起了人民的欢呼”。
——罗马帝国衰亡史讲述阿塔卢斯称帝的场景,繁华的仪式下是罗马帝国空虚的根基
明智的观察者目睹这一现实之后,就会明白罗马的衰亡不可避免,——尽管西罗马帝国的真正灭亡要到70年之后。
与之相反的是,在凯撒、塞维鲁、奥勒留、君士坦丁、狄奥多西时代,尽管他们也曾借用蛮族的力量,却能够确保胜利之后的皇帝权威和蛮族的臣服——尽管蛮族的臣服在阿德里安堡战役之后变得不再可靠,并在狄奥多西大帝时代孕育了潜在的长期危险。
性格凶狠不讲道义的哥特蛮族头领普利乌尔夫和弗拉维塔,热情暴躁,领导着好战的族人在罗马军队中服役。在一个庄严的节庆,他们两个应邀参加狄奥多西大帝的皇家宴会,酒酣耳热之余,弗拉维塔忘却了礼仪和地位应有的规范,当着狄奥多西的面,与普利乌尔夫提起不容旁人置喙的家务事,发生激烈争执。皇帝在旁静观极其不当的口角,强忍心中的惊愕和愤慨,接着就宣布散会。弗拉维塔被敌手的无理取闹激怒,而且起了警惕之心,知道从宫中分手后就会引发内战,于是大胆跟在普利乌尔夫后面,拔出剑来把他当场杀死。双方的随护人员迅速拿起武器。要不是皇家卫队及时介入,弗拉维塔在对方的人数优势状况下,受不到保护就会丧生。蛮族的狂暴令罗马皇帝的宫廷和宴会蒙羞。只有狄奥多西坚定而严正的态度,才能约束性格急躁的哥特人,看来国家的安危系于皇帝一人的命运和能力。
——《罗马帝国衰亡史》中狄奥多西大帝对蛮族的克制与忍耐,以及蛮族越来越桀骜的态度,这就是罗马衰亡前夕的蛮族、罗马人之间军政社会情势。与之相应的,还有阿德里安堡战争后罗马人与蛮族入之间势不两立的仇恨态度,比如罗马西部大将斯提里科因为蛮族血统被厌恶蛮族的罗马人杀害
只有我们看到多元化大帝国出现狄奥多西大帝这种情况,才能看到衰亡的潜在隐忧;只有看到阿塔卢斯的情况,才能断定衰亡不可避免。
这就是历史最有意思的地方。时间不早了,细节之处,不便详述,后面慢慢补充。
历史的巨浪,惊涛拍岸,卷起千堆血,欢迎加入王陶陶私货圈子,最早把握时代赋予的风险与机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