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大脑比男孩早成熟10年?男女学习竟如此不同

转自公众号:爸爸真棒

ID:babazhengbang

爸爸真棒”是一个K12原创国际化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大部分写育儿成功书的都是女孩家长》。光看题目,我就想说这简直太有道理了!臭小子有什么好写的呢?《气死老妈的一万种方法》?

事实上,我有一个非常不乖的女儿,可她即便是小时候又挑食又娇气,却也从来没让我担心过学习。她上课自己整理书包,回家自己完成作业,考完试主动拿卷子给我签字,还会和我聊一聊她在班上的排名和未来的计划……

反观我家的两个(同样爸妈生的)臭小子呢?青春期的那个,每天要我催十几遍,才能勉强把作业给写好;

中班那位,一边上课,一边(和他哥小时候一样)在椅子上扭屁股跳舞;

每天晚上,在我女儿窝在沙发里认真看书的时候,我家两个足足相差了7岁的熊儿子,分别站在沙发两侧的靠背上,拿着用泡沫塑料抠出来的手枪“biubiu”对射……

可也正因如此,现在我只喜欢和男孩妈妈交朋友。

比如,如果我对另一个男孩妈妈说:“我家儿子总是不好好写作业。”她就会说:“对啊对啊,我为了监督儿子,把他房间的门都给拆了。”

可如果我对一个女孩妈说:“我家儿子总是偷偷玩游戏。”女孩妈妈往往会(瞎说大实话):“哦我女儿倒是对游戏不感兴趣的。”

我卒。

01 。

女孩大脑比男孩早成熟10年

后来看了一本书,倒是让我对男孩和女孩的差别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学会了不少更加有效地教育男孩/女孩的好方法。

这本书叫做《男孩女孩学习大不同》,作者迈克尔·古里安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性别科学领域教育家,也是男孩教育的权威。

40年来,古里安一直从事大脑生物学和性别差异领域的研究。他的教育模式已经被全美超过2000所学校和数万家长所采纳。

那么,男孩和女孩,他们的大脑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男孩女孩学习大不同》书籍封面和作者迈克尔·古里安

👉女孩大脑比男孩早成熟10年

一般来说,女孩大脑在大多数功能的发育进程上会比男孩快得多。

以髓鞘的形成为例——大脑在发育到成年之前的最后几步时,一束神经会围绕着其他的神经纤维索反复盘旋,最终像镀膜一样将其完全包裹住。这层“镀膜”就叫髓鞘,它能使电脉冲沿着神经的传输更高效。

髓鞘在大脑中不断发育,一直要到人的整个身体发育完善之后才会完全成熟。对女性来说,髓鞘的成熟要到20岁出头;而对男性来说,则需要等到差不多30岁。

髓鞘发展速度的差别,在幼儿成长的最初阶段就体现出来了。所以女孩掌握说话这一复杂能力的时间要比男孩早大概一年。幼儿园小女孩的识字进度比同龄的小男孩要快得多,词汇量也大得多,对语法的把握也好得多。

女性大脑的其他结构也比男性发育更早更快。

比如胼胝体,也就是连接左右脑的那束神经纤维。女性的胼胝体要比男性的大,这意味着女性左右脑之间的相互交流更为频繁。

女孩的前额叶和枕叶也比男孩发育得更完善,发育速度也更快。前额叶的功能是调节情绪,和做出高端决策;

枕叶的功能主要是接收并处理感官信息。因此女孩的听觉与嗅觉都更加灵敏,指尖和皮肤的触觉也更为敏感。

总体来说,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克制冲动行为;而男孩天生就倾向于带有攻击性。

👉男孩的大脑更脆弱

在传统的认知中,我们都觉得女孩遇到事情喜欢到处哭诉,容易崩溃,所以女孩很脆弱。

然而研究证明,男孩的大脑,其实更加脆弱。这是因为,男孩大脑中大多数化学物质的含量,和女孩非常不同。

比如,5-羟色胺(血清素),它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能够控制小动作,增强记忆能力,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

可是男孩大脑分泌血清素的效率比较低,容易让他们在抑制小动作方面出现问题,偏向于多动。再加上男孩左脑不太活跃,因此他们的注意力也经常不够集中。

另一方面,男孩大脑在“处理压力”方面,也存在劣势——

一般来说,女性大脑能把“情绪信息”,迅速地转换为语言。这也是为什么女性在遭遇压力的时候,倾向于对朋友、亲人不断倾诉,来释放自己的压力;

而男性大脑却需要花掉好几个小时才能处理掉同样的信息量。

举个例子,有一对小兄妹,一天早上,上学之前,他们的父母在家里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之后,两个孩子都去上学了。

如果科学家在这时候去测量两个孩子大脑中的皮质醇含量,就会发现——哥哥大脑中的皮质醇含量居高不下,因为他把情绪压力积压在了脑中。结果就是:这天上午的课,他可能什么都没有学进去。

但妹妹却很快地处理掉了情绪压力,并且已经把最痛苦的感受用语言倾诉了出去。因此,同样是一上午的课,妹妹却能学得更好。

男孩大脑还有一个令人震惊的特点,就是面对情绪的时候,他的运作方向是“从上往下”的——

现代大脑监测设备让我们看到,当满载感情色彩的感官信息涌入大脑时,更多情况下,女性大脑会迅速把信息“向上传递”,送进大脑顶层的4个用于思考的脑叶中去;

而男性大脑的运作恰恰相反,会把信息迅速“向下传输”,送进边缘系统的下端。

这使得女性处理痛苦的途径更偏向于通过倾诉来获取他人的帮助,因为她们脑中的活跃部位向上移动,到了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及理性分析来处理危机的区域;

反之,男孩则容易整个人变得好斗激进或是沉默畏缩,即“战还是逃”。

无论是“战”还是“逃”,男孩一旦情绪上头,他们大脑中的“知识学习回路”就会立刻短路。

所以女孩们一边哭着一边也能把作业给写了,男孩生气的时候却是什么都学不进去的。

青春期的男孩就更加可怕了。从青春前期,也就是大约10岁开始,小男孩每天可能会受到多达7到10次睾酮“峰值”或者“激增”的影响。这样的波动,会使小男孩的情绪状况反复在好斗激进和沉默畏缩之间起伏跌宕。

这样的影响不但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情绪波动,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男孩的空间感知力更强

尽管相比女孩,男孩在情感上会幼稚很多,处理压力的能力也不太行,但他们的大脑有一项功能会发育得更好——空间感知力。

男孩右脑中负责空间感的一些区域往往更发达,因此他们在度量大小、机械设计、观测地形以及看懂地图等方面具有天生的优势。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林恩·利本(Lynn S. Liben)统计了1999年“美国地理大赛”上男女参赛者的人数。这次大赛吸引了500万参与者,而最终进入决赛的选手中,男性的数量是女性的45倍。

利本总结说:上述巨大的差异,源于男性大脑中更为强悍的空间认知能力。

点击上图,即可了解活动详情哦!

02 。

“勇狠滋养”和“共情滋养”

正因为男孩的大脑如此独特,所以在对男孩的教育上,我们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式,来最大程度地缓解他们的压力,释放他们的潜力。

在《男孩女孩》一书中,古里安提出了“勇狠滋养”和“共情滋养”的概念。

所谓“勇狠滋养”,是指攻击性行为对孩子的滋养作用,这样的行为包括对人动手动脚,玩竞赛性游戏,做威胁性的表情动作等。

男性大脑及其中的化学物质,会驱使男孩大多以肩膀的碰撞来代替目光的接触,以“你没事儿,赶紧爬起来”代替“你没事儿吧”,以“你给我到一边儿去”来代替“我们需要谈一谈”。

在过去的40年中,我们的教育一直有这么一个假设,认为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帮助男孩更多地与他人共情,减少一些打斗。不过如今,我们需要以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男孩“攻击性行为”的滋养价值。

实际上,男孩相互之间用撞击、推搡等方式相处,很多时候是滋养性行为。他们会借此增强自身的强壮程度,提升注意力和专注程度,以及用来了解等级排序等等。

这样的行为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会越来越多,等到生理激素尤其是睾酮开始冲击他们的大脑时,会越发强劲,在20岁前后的那几年达到最高峰。

在未来的职场经历中,男孩在“勇狠滋养”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将有可能推动他们爬向更高的等级排位。

不过,人类社会毕竟不是“动物世界”,我们要允许男孩用“勇狠”来滋养自己,但同时也要设立界限,看重“共情滋养”,要持续地帮助男孩更多地运用语言,尤其是表达感受的语言,来化解矛盾。

比如,如果一个男孩被其他孩子打了,我们要教他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反抗:“我不喜欢你打我,请你住手。”

这种“动口不动手”的做法能够很好地促进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不论男孩和女孩,都能从中获益——

男孩多说话,能让他们各功能区域之间的连接增加;

女孩则会因为学校里动粗行为的减少,而感到更加自在和安全。

作为家长和老师,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禁止暴力”;但另一方面,也应该允许攻击性行为的存在。

我们要阻止真正的暴力行为,但可以允许男孩们幻想参加打斗游戏,合理碰撞,或者是对着影子演练空手道。

针对男孩的不当行为,要使用一些实用的技巧:

▷事情发生时,让孩子立刻亲眼看看他的不当行为造成的后果,比如他打出的淤青等;

▷引导孩子把愤怒发泄到没有生命的物体上,比如,在房间的一角开辟出一个“出气角”,给孩子准备一根泡沫做的棒球棍,一个软枕包,让他们在这里可以用棍子打枕头。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学到,生气的时候,不可以朝有生命的对象击打。

▷需要的时候,让孩子去冷静一下,也鼓励其他成年人在生气的时候去冷静一下。

▷在可能的情况下,给孩子与你商量的余地,但通常只给两个选择。

▷以没收某个玩具或者取消某项权益的方式作为对孩子的惩罚。

▷以正面言辞来表达对孩子的期望:“我希望你把这些植物都搬进屋里去,你担当了一项很重要的任务,真了不起。”

▷在可能的情况下,把任务变成游戏:“我们来看看你能多快把外衣挂好,我要开始计时啦!”

小男孩的不当行为常常是为了争夺关注,和权力。

有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是让他们爬台阶。鼓励孩子爬到高处,爬得比别人更高,然后说:“看你爬得多高啊,你是站在高处的国王!”

古里安说:“我们发现,孩子越是觉得自己有能耐,就越少惹是生非。”

诚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环境的孩子,是上帝的孩子,父母只是监护人,是管家。我们应该带孩子更多地走出课室,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

为此,我们特别组织了2020年1月,返璞归真育儿的第一次活动。邀约各地家庭共聚惠州,欢聚一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