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咳嗽第五

(论二首 方五十五首 灸法十四首)

论曰∶经云∶五脏六腑皆令咳,肺居外而近上合于皮毛。皮毛喜受邪,故肺独易为咳也。邪客于肺,则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喉鸣,甚则唾血。肺咳经久不已,传入大肠,其状咳则遗粪。肾咳者,其状引腰背痛,甚则咳涎。肾咳经久不已,传入膀胱,其状咳则遗尿。

肝咳者,其状左胁痛,甚者不得转侧。肝咳经久不已,传入胆,其状咳则清苦汁出。心咳者,其状引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甚者喉痹咽肿。心咳经久不已,传入小肠,其状咳则矢气。脾咳者,其状右胁痛阴阴引肩背,甚者不得动,动则咳剧。经久不已,传入胃,其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久咳不已,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状,咳而腹满,不能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若顺时有风寒冷人触冒解脱,伤皮毛间入腑脏为咳上气如此也。有非时忽然暴寒,伤皮肤中与肺合,则咳嗽上气,或胸胁支痛,咳唾有血者,是其热得非时之寒,暴薄之不得渐散,伏结深,喜肺痈也。因咳服温药,咳尤剧及壮热吐脓血,汗出恶寒是也。天有非时寒者,急看四时方也。

问曰∶咳病有十,何谓也?师曰∶有风咳,有寒咳,有支咳,有肝咳,有心咳,有脾咳,有肺咳,有肾咳,有胆咳,有厥阴咳。问曰∶十咳之证以何为异?师曰∶欲语因咳言不得竟,谓之风咳。饮冷食寒因之而咳,谓之寒咳。心下坚满,咳则支痛,其脉反迟,谓之支咳。

咳则引胁下痛,谓之肝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阴,谓之心咳。咳而涎出续续不止,引少腹,谓之脾咳。咳引颈项而唾涎沫,谓之肺咳。咳则耳无所闻,引腰并脐中,谓之肾咳,咳而引头痛口苦,谓之胆咳,咳而引舌本,谓之厥阴咳。风咳者,不下之。寒咳、支咳、肝咳、刺足太冲。心咳,刺手神门。脾咳,刺足太白。肺咳,刺手太渊。肾咳,刺足太溪。胆咳,刺足阳陵泉。厥阴咳,刺手大陵。

虚也。此为胸中寒实所致也,当吐之。

乃可吐耳。

咳家,其人脉弦为有水,可与十枣汤下之(见下第十二方)。不能卧出者,阴不受邪故也。

留饮咳者,其人咳不得卧,引项上痛,咳者如小儿掣纵状。夫酒家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极饮过度所致也。其脉沉者,不可发汗。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善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上气汗出而咳,属饮家。咳而小便利,若失溺不可发汗,汗出即厥逆冷。

夫病吐血喘咳上气,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寒家咳而上气,其脉数者死,谓其人形损故也。脉大而散散者,为气实而血虚,名曰有表无里。上气面 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加 ?

小青龙汤

治咳逆倚息不得卧(方见第九卷伤寒上。)

小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方∶

茯苓(四两) 桂心 甘草(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苓甘五味姜辛汤以治其咳满方

茯苓(四两) 甘草 干姜 细辛(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纳半夏,以去其水。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方∶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茯苓(四两) 细辛 干姜 甘草(各二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应用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纳麻黄,纳杏仁、茯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杏仁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茯苓(四两) 细辛 干姜 甘草(各三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若逆而纳麻黄,其人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利之。芩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大黄 细辛 干姜 甘草(各三两) 茯苓(四两) 杏仁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咳而上气肺胀,其脉浮,心下有水气,胁下痛引缺盆,设若有实者必躁,其人常倚伏,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方∶

石膏 干姜 桂心 细辛(各二两) 麻黄(四两) 芍药 甘草(各三两) 半夏(半升)五味?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下药,煮取二升半,强者服一升。羸者减之,小儿服四合。(仲景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外台》同)。

射干麻黄汤

治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者方

射干 细辛 款冬花 紫菀(各三两) 麻黄 生姜(各四两)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大枣?

上九味 咀,以东流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浓朴麻黄汤

治咳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方

浓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三两) 细辛 干姜(各二两) 小麦(一升) 杏仁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麦熟,去麦纳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泽漆汤

治上气而脉沉者方

泽漆(三斤细切,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滓澄清) 半夏(半升) 生姜 紫菀(一作紫参) 白前(各五两) 黄芩 甘草 桂心 人参(各三两)

上九味纳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每服五合,日三,夜一。

麦门冬汤

下气止逆,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方。

麦门冬汁(三升) 半夏(一升) 粳米(二合) 人参 甘草(各三两) 大枣(二十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

麻黄石膏汤

治上气胸满方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浓朴(五两) 小麦(一升) 杏仁(半升)

上五味以水一斗,先煮小麦熟,去麦下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深师用此治久逆上气,喉中如水鸡鸣咳者,加半夏、五味子各半升,干姜三累)。

十枣汤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可与此方。

大枣(十枚) 大戟 甘遂 芫花(等分)

上大戟、甘遂、芫花捣为末,以水一斗五合,煮枣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者一钱匕,羸者半匕,顿服。平旦服而不下者,明旦更加半匕。下后自补养。咳而引胁下痛,亦十枣汤主之。

温脾汤

治食饱而咳者方

甘草(四两) 枣(十枚)

上二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若咽中痛而声鸣者,加干姜一两。

百部根汤

治嗽不得卧两眼突出方

百部根 生姜(各半斤) 细辛 甘草(各三两) 贝母 白术 五味子(各一两) 桂心(四两) 麻黄(六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古今录验》有杏仁四两,紫菀三两)。

海藻汤

治咳而下利,胸中痞而短气,心中时悸,四肢不欲动,手足烦不欲食,肩背痛,时恶寒方

海藻(四两)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生姜(一两) 细辛(二两) 茯苓(六两)杏仁(五十 ?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一方无五味子、生姜。

白前汤

治水咳逆上气,身体浮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咽中作水鸡鸣方

白前 紫菀 半夏 大戟(各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浸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治九种气嗽欲死百病方

干姜 半夏 细辛 紫菀 荛花(一作芫花) 吴茱萸 茯苓 甘草 甘遂 防葵 人参 乌头 大黄 杏仁(各一分) 葶苈(二分) 巴豆 浓朴 白薇(各三分) 远志 菖蒲 五味子 前胡 枳实 蜀椒 皂荚 当归 大戟 桂心(各半分)

上二十八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二丸,日二服,以知为度,不知增之。

麻黄散

治上气嗽方

麻黄(半斤) 杏仁(百枚) 甘草(三两) 桂心(一两)

上四味治,下筛,别研杏仁如脂,纳药末和合,临气上时服一方寸匕。食久气未下,重服?

蜀椒丸

治上气咳嗽,太医令王叔和所撰御,服甚良方

蜀椒(五分) 乌头 杏仁 石菖蒲 石(一云矾石) 皂荚(各一分) 款冬花 细辛 紫菀 干姜(各三分) 麻黄 吴茱萸(各四分)

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暮卧吞二丸。治二十年久嗽,不过二十丸。

通气丸

治久上气咳嗽,咽中腥臭,虚气搅心痛眼疼,耳中嘈嘈,风邪毒疰时气,食不生肌肉,胸中膈塞,呕逆多唾,恶心,心下坚满,饮多食少,恶疰淋痛病方

蜀椒(二升) 饴糖(三斤) 杏仁(一升) 天门冬(十分) 干姜 人参(各四分)乌头(七分) 桂心(六分) 大附子(五枚) 蜈蚣(五节)

上十味为末,别治杏仁如脂,稍稍纳药末,捣千杵,烊饴乃纳药末中令调和,含如半枣一枚,日六七,夜三四服,以胸中温为度。若梦与鬼交通乃饮食者,全用蜈蚣。食不消加杏仁五合。小腹急腰痛加天门冬、杜仲。有风加乌头三枚,附子一枚,立夏后勿加也。有停饮加葶苈三两。

治咳逆上气方

蜀椒 桂心 海蛤(各四分) 昆布 海藻 干姜 细辛(各六分) 麦冬(十分)

上八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三服。有人风虚中冷,胸中满上气,喉中如吹管声,吸吸气上欲咳,服此方得瘥。

治咳嗽胸胁支满,多唾上气方

石(一作矾石) 乌头(一方不用) 菖蒲(各一分) 细辛 黄环(各二分) 杏仁 款冬花 ?

上十一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丸,着牙上咽汁,日五六服。剧者,常含不止。

又方 姜汁(一升半) 砂糖(五合)

上二味煎姜汁减半,纳糖更煎服之。

又方 白糖(五合) 皂荚末(一方寸匕)

上二味先微暖,糖令消,纳皂荚末合和相得,丸如小豆,先食服三丸。

又方 酒一升半,浸肥皂荚两挺,经宿煮取半升,分三服。七日忌如药法。若吐多,以醋饭三四口止之。

又方 巴豆炮去皮,勿伤破肉白,饮吞下,初日二枚,二日三枚。

又方 服芥子七丸,以油酒下之。

射干煎

治咳嗽上气方

生射干 款冬花(各二两) 紫菀 细辛 桑白皮 附子 甘草(各二分) 白蜜 竹沥 生?

上十一味,先以射干纳白蜜、竹沥中,煮五六沸去之, 咀六物,以水一升合浸一宿,煎七上七下,去滓,乃合饴糖、姜汁煎如 ,服如酸枣一丸,日三。剧者,夜二。不止加之,以止为度。

杏仁煎

治冷嗽上气,鼻中不利方

杏仁(五合) 五味子 款冬花(各三合) 紫菀 干姜(各二两) 桂心(三两) 甘草(四两) 麻黄(一斤)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麻黄取四升,治诸药为末,又纳胶饴半斤,白蜜一斤,合纳汁中,搅令相得,煎如饴,先食服如半枣许,日三服。不知者加之,以知为度。

又方 治忽暴嗽失声语出方

杏仁 姜汁 砂糖 蜜(各一升) 紫菀 五味子(各三两) 通草 贝母(各四两) 桑皮(五 ?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杏仁脂、姜汁、蜜、糖和搅,微火煎取四升,初服三合,日再夜一,后稍加之。

通声膏方

五味子 款冬花 通草(各三两) 人参 青竹皮 细辛 桂心 菖蒲(各二两) 杏仁 姜汁(各一升) 白蜜(二升) 枣膏(三升) 酥(五升)

上十三味 咀,以水五升,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纳姜汁、枣膏、酥、蜜,煎令调和,酒服枣大二丸。

杏仁饮子

治暴热嗽方

杏仁(四十枚) 紫苏子(一升) 橘皮(一两) 柴胡(四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苏子煎

治上气咳嗽方

苏子 杏仁 生姜汁 地黄汁 白蜜(各二升)

上五味,捣苏子,以姜汁,地黄汁浇之,以绢绞取汁浇,又绞令味尽,去滓,熬杏仁令黄黑,治如脂,又以向汁浇之,绢绞往来六七度,令味尽,去滓纳蜜合和,置铜器中,于汤上煎之,令如饴,每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崔氏无地黄汁。)

又方 干姜末(五两) 胶饴(一升)

上二味和令调,蒸五升米下,冷,以枣大含化,稍稍咽之,日五夜二。

芫花煎

治新久嗽方

芫花 干姜(各二两) 白蜜(一升)

上二味为末,纳蜜中令相合,微火煎,令如糜,每服如枣核大一枚,日三夜一,以知为度。欲利者多服。(深师以治冷冻饮料嗽,又治三十年久嗽者,以水五升煮芫花,取三升去滓,纳姜加蜜合煮,如糜服之)。

款冬煎

治同前。

款冬花 干姜 紫菀(各三两) 五味子(二两) 芫花(一两熬令赤)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三味,取三升半,去滓,纳芫花、干姜末,加蜜三升合,投汤中令调,于铜器中,微火煎,令如饴,每服半枣许,日三。

治三十年咳嗽,或饮或咳,寒气嗽虽不同悉主之方

细辛 款冬花 防风 紫菀(各三两) 藜芦(二两) 蜀椒(五合)

上六味 咀,取藜芦先着铜器中,次紫菀,次细辛,次款冬,次椒,以大枣百枚间着诸药间,以水一斗二升,微火煮令汁尽,出枣曝令燥,鸡鸣时服半枣,不知明旦服一枚,以胸中温温为度。若强人欲嗽吐者,可小增服之,便吐脓囊裹结,吐后勿冷冻饮料食,咳愈止药,药势静乃食,不尔,令人吐不止。

治三十年久嗽方

百部根二十斤,捣取汁,煎如饴,服一方寸匕,日三服。(《外台》和饴一斤煎成煎,以 ?

又方 紫菀(二两) 款冬花(三两)

上二味治,下筛,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三服,七日瘥。

又方 白蜜(一斤) 生姜(二斤取汁)

上二味,先秤铜铫斤两讫,纳蜜复秤知数,次纳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乃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

治久嗽不瘥方

兔屎(四十九枚) 砂(二分) 胡桐律(一分)

上三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以粥饮下,日三服。吐令物尽,即瘥。

紫菀丸

治积年咳嗽,喉中呀声一发不得坐卧方

紫菀 贝母 半夏 桑白皮 百部 射干 五味子(各五分) 皂荚 干姜 款冬花 细辛 橘皮 鬼督邮(各四分) 白石英 杏仁(各八分) 蜈蚣(二枚)

上十六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再服,稍加至二十丸。(崔氏无半夏、射

款冬丸

治三十年上气咳嗽唾脓血,喘息不得卧方

款冬花 干姜 蜀椒 吴茱萸 桂心 菖蒲 人参 细辛 荛花(各五分) 紫菀 甘草 桔梗 防风 芫花 茯苓 皂荚(各三分)

上十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

又方 款冬花 紫菀 细辛 蜀椒 桂心 菖蒲 人参 甘草 防风 石斛 川芎 当归 本 白术 半夏 天雄 钟乳 麻黄(各三两) 独活(二两) 乌头 附子 芫花(各一两) 桃仁(二十枚) 大枣(二十五枚)

上二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二服。不知加之。酒渍服亦得。

又方 款冬花 紫菀 干姜 桂心(各三两) 细辛(二分) 杏仁 皂荚 石菖蒲 乌头(各一分) 川椒(五合) 吴茱萸(六合)

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夜一。二十年嗽,不过五十日愈。患咳嗽喉鸣上气,服一剂永瘥。

治肺伤咳唾脓血,肠涩背痛不能食,恶风目暗KT KT ,足胫寒冷方

白胶 生姜(各五两) 桂心 人参 紫菀(各二两) 地黄(切半升) 桑白皮(切二升)川芎 大麻仁 饴糖(各一升) 大麦(二升) 大枣(二十枚)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麦,取一斗,去麦纳药,煮取三升,分五服。

五味子汤

治唾中有脓血,牵胸胁痛方

五味子 桔梗 紫菀 甘草 川断(各三两) 桑皮 地黄(各五两) 竹茹(三两) 赤小豆?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

竹皮汤

治咳逆下血不息方

生竹皮(三两) 紫菀(二两) 饴糖(一斤) 生地黄(切,一斤)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百部丸

治诸嗽不得气息,唾脓血方

百部根(三两) 升麻(半两) 桂心 五味子 甘草 干姜 紫菀(各一两)

上七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日三,以知为度。

治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方

生姜汁 杏仁(各二升) 猪膏(二合) 蜜 饴糖(各一升)

上五味,先以猪膏煎杏仁,色黄出之,以纸拭令尽,捣如膏合姜汁、糖蜜等,合煎令可丸,每服如杏核大一枚,日夜六七服,渐渐增加之。

治一切肺病咳嗽脓血,及唾血不止方

好酥三十斤三遍炼,停取凝,当出醍醐,服一合,日三服,瘥止。一切药皆不出此神方又方 三炼酥如鸡子黄,适寒温灌鼻中,日二夜一。

钟乳七星散

(一名吸散) 治寒冷咳嗽上气,胸满唾脓血方

钟乳 矾石 款冬花 桂心(等分)

上四味治,下筛,作如大豆七,聚七星形,以小筒吸取酒送下,先食服,日三,不止加之。数试大验。又云∶临卧吸服之。

又方 钟乳 细辛 款冬花 天雄 紫菀 石膏(等分)

上六味治,下筛,取如大豆七,聚如前法吸之,日二。只得食粥,七日嗽愈乃止。若大豆聚不知,小益之,勿太多。

七星散

治三十年咳嗽方

款冬花 紫菀 桑白皮 代赭 细辛 伏龙肝(各一两)

上六味治,下筛,作七星聚如扁豆者,以竹筒口当药上,一一吸咽之,令药入腹中,先食日三丸,凡服四日,日复作七星聚,以一脔肉炙令熟,以展转药聚上,令药悉遍肉上,仰卧咀嚼肉,细细咽汁,令药力歆歆割割然毒瓦斯入咽中,药力尽,总咽即取瘥止。(未瘥,作之如初,羊、牛、鹿肉皆可,勿用猪肉)。

治嗽熏法

以熟艾薄敷布纸上。纸广四寸,后以硫黄末敷布艾上,务令调匀,以荻一枚,如纸长,卷之作十枚,先以火烧缠下去荻,烟从孔退场门吸烟,咽之取吐,止。明旦复熏之如前,日一二止,自然可瘥。得食白粥,余皆忌。

又方 熏黄一两研令细,以蜡纸并上熏黄相入,调匀卷之如前法,熏之亦如上法,日一二止,以吐为度。七日将息后,以羊肉羹补之。

又方 烂青布广四寸,上布艾,艾上布青矾末,矾上布少熏黄末,又布少盐,又布少豉末,急卷之烧令着,纳燥罐中,以纸蒙头,便作一小孔,吸取烟,细细咽之,以吐为度。

若心胸闷时,略歇烟尽止。日一二用,用三卷不尽,瘥。三七日慎油腻。

论曰∶凡上气多有服吐药得瘥者,亦有针灸得除者,宜深体悟之。

灸法

嗽,灸两乳下黑白际各百壮,即瘥。又以蒲当乳头周匝围身,令前后正平,当脊骨解中,灸十壮。又以绳横量口中,折绳从脊,灸绳两头边各八十壮,三报,三日毕。两边者是口合度。灸从大椎数下行,第五节下第六节上,穴在中间(即神道穴)。随年壮。并主上气。

灸手屈臂中横纹外骨捻头,得痛处十四壮。

上气咳嗽,短气气满,食不下,灸肺募五十壮。

上气咳逆短气,风劳百病,灸肩井二百壮。

上气短气,咳逆胸背痛,灸风门热府百壮。

上气咳逆,胸满短气牵背痛,灸巨阙、期门各五十壮。

上气胸满咳逆短气,灸云门五十壮。

上气咳逆,胸痹背痛,灸胸堂百壮,不针。

上气咳逆,灸膻中五十壮。

上气气闭,咳逆咽冷声破喉猜,灸天瞿五十壮(一名天突)。

逆气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心中咳逆,泄疰腹满,喉痹颈项强,肠痔痔血,阴急鼻衄骨痛,大小便涩,鼻中干,烦满狂走易气,凡二十二病,皆灸绝骨五十壮。穴在外踝上三寸宛宛中。

(0)

相关推荐

  • 经方: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汤 [原文] 射干9克(三两) 麻黄9克(四两) 生姜9克(四两) 细辛3克(三两) 紫菀6克(三两)款冬花6克(三两)大枣3枚(七枚) 半夏9克(半升) 五味子3克(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 ...

  • 在临床中小青龙汤与射干麻黄汤的运用如何鉴别

    今日头条:中医林佳明 荔枝微课:中医林佳明 更新时间:每天更新 今天是我写日记第1028天. 在临床中治疗肺系疾病中,小青龙汤与射干麻黄汤都有运用的机会,但小青龙汤与射干麻黄汤运用如何鉴别? 我们来看 ...

  • 射干麻黄汤化裁浴足治疗小儿咳喘

    射干麻黄汤始载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方药组成: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 ...

  • 彭大夫咳嗽中医秘方(九)射干麻黄汤

    咳嗽最后一篇了 大家好,今天写咳嗽第9篇. 接着上次的小青龙汤,今天讲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汤的条文很简单,就是16个字--"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灰常简洁--我 ...

  • 射干麻黄汤方证学习笔记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射干麻黄汤方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射干麻黄汤. ...

  • 卷第七 心・肺

    [卷第七]心 (心痛附) [心]养心丹 补益心气常服安神去百邪调顺营卫补养肾气菖蒲紫石英茯神苁蓉远志麦门冬豆卷柏子仁当归细辛卷柏干姜人参石膏泽泻薯蓣秦艽丹参熟地黄桔梗白蔹前胡防风白术半夏桂(各一两)牛 ...

  • 《备急千金要方》解五石毒第三

    (论三首 证十八条 方三十七首) 论曰∶人不服石,以庶事不佳,恶疮疥癣,温疫疟疾,年年常患,寝食不安,兴居常恶,非只己事不康,生子难育,所以石在身中,万事休泰,要不可服五石也.人年三十以上可服石药,若 ...

  • 《备急千金要方》议处方第五

    夫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蛊毒药,痈肿疮瘤以疮瘤药,风湿以风湿药,风劳气冷各随其所宜.雷公云∶药有三品,病有三阶,药有甘苦,轻重不同,病有新久,寒温亦异,重热腻滑,咸醋药石 ...

  • 《备急千金要方》产难第五

    (论一首八条 方二十一首 针法一首) 论曰∶产妇虽是秽恶,然将痛之时,及未产已产,并不得令死丧污秽家人来,视之则生难,若已产者则伤儿也. 妇人产乳,忌反支月.若值此月,当在牛皮上,若灰上勿令水血恶物着 ...

  • 《备急千金要方》下痢第十五

    (方十九首) 胶蜡汤 治产后三日内下诸杂五色痢方. 阿胶 黄柏(各一两) 蜡(如博棋三枚) 当归(一两半) 黄连(二两) 陈廪米(一升)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米,蟹目沸,去米,纳药,煮取二升,去滓, ...

  • 《备急千金要方》伤寒第五

    (论一首 方三十首 灸法一首) 论曰∶夫小儿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伤寒也,大人解脱之久,伤于寒冷,则不论耳,然天行非节之气,其亦得之,有时行疾疫之年,小儿出腹,但患斑者也,治其时行节度,故如大人法,但用 ...

  • 《备急千金要方》咳嗽第六

    (方十四首) 小儿出胎二百许日,头身患小小疮,治护小瘥,复发,五月中忽小小咳嗽,微温和治之,因变痫,一日二十过发,四肢缩动,背脊KT KT ,眼反,须臾气绝,良久复苏,已与常治痫汤,得快吐下,经日不间 ...

  • 《备急千金要方》唇病第五

    (甲煎法二首,方二十首,灸法二首) 润脾膏 治脾热唇焦枯无润方. 生地黄汁(一升) 生麦门冬(四两) 生天门冬(切一升) 葳蕤(四两) 细辛 甘草 川芎白术(各二两) 黄 升麻(各三两) 猪膏(三升) ...

  • 《备急千金要方》诸膏第五

    (例一首 方八首) 例曰∶凡作膏常以破除日,无令丧孝.污秽产妇.下贱人.鸡犬.禽兽见之,病在外火炙摩之,在内温酒服如枣核许. 神明白膏 治百病.中风恶气及头面诸病,青盲风目烂 管翳.耳聋鼻塞.龋齿齿根 ...

  • 《备急千金要方》风痱第五

    (论二首 方九首 灸法一首) 论曰∶夫风痱者,猝不能语口噤,手足不遂而强直者是也.治之以伏龙肝五升为末,冷水八升和搅,取汁饮之,能尽为善.(<肘后>此方治心烦恍惚,腹中痛满,绝而复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