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托管、多院区垂直管理模式如何进行,看看中山三院怎么做的
公众号回复“课件”获取CHCC2020课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作为一所承担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以及医学教育和科研任务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以及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爱婴医院、广东省文明医院,其在医院的分院区建设方面也属于先行者,不到50年的发展历史却已经建成天河院区、萝岗院区、肇庆院区、粤东院区四个院区。
一体两翼三城四园的布局,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辐射广东省和整个华南地区,中山三院何以取得如此成就?本篇就从中山三院分院区的管理经验出发,解锁该院的成功秘籍。
三城四院,一体两翼
天河院区是中山三院的本部,门诊楼建于90年代初期,坐落于天河最繁华的商圈天河路上,占地面积100亩,目前开放床位1800多张,日均门诊量已经达到了1.3万。天河院区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医疗中心、高水平教学基地和强大的科研平台。
作为本部,天河院区充分利用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发挥品牌效应,大力扶持、带动分院区的发展。目前,天河院区正在进行三期项目的建设,并且已经完成调控规划设计,未来院区的门诊楼计划重建。
与天河院区同城的分院区是萝岗院区(岭南医院),位于广州市发展最快的黄埔区,占地面积130亩,投资6.9亿,2011年9月开业,一期开放床位600余张,总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萝岗院区的学科门类齐全,拥有优美的就医环境和先进的诊疗条件,日均门急诊量超过3700人次,二期计划新增床位900张。
▲ 岭南医院
以广州市为中心,左翼为肇庆院区。该院区由肇庆新区政府投资13亿元,负责医院建筑物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投入,规划占地200亩,1200张床位,并于2019年11月试运营。肇庆院区的建设,是本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又一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改善当地医疗条件有着重要意义。
▲ 肇庆院区
右翼粤东院区,地处梅州市梅县区,占地面积192亩,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500张,目前开放床位700张。粤东园区由政府投资13亿,于2014年10月8日投入运营,并在四年时间内顺利完成和政府签订的协议,2018年6月正式被确定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借助中山三院强大的医疗资源,粤东医院极大地改善了梅州市城乡居民就医条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患者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 粤东医院
响应国家要求,开展医院托管
201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要求大型公立医院须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缓解看病难,住院难等问题,提出医疗资源整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大型公立医院主动适应医疗市场环境压力的战略选择。并且在国务院办公厅发的2015规划中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多种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达到政府,医院,群众三者共赢的效果。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山三院选择的是托管的模式。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医院积极探索多院区垂直纵向延伸的管理模式,加强各个分院区同质化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和合理配置。从而打造以广州为中心,覆盖粤东粤西三城四院一体两翼的空间布局,效果显著。
医院托管即公立医院产权所有者将医院的经营权交由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去经营。但是医院性质不变;医院职能不变;隶属关系不变;国家对非营利医疗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不变,这四个“不变”是实现医院托管的基础。
+
医院托管的内容是
核心医院向被托管医院派驻院长和中层管理干部以及业务骨干,对被托管医院实行标准化管理,统一品牌和管理模式,统一培训被托管医院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受托方拥有所托管医院的经营管理决策权、人事任免权、经济分配权以及合理使用依法处置托管资产的权利。
+
医院托管的特点是
在不涉及产权变更的条件下,实现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促进了核心医院与托管医院间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人才的合理流动、医疗技术的改善提升,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支援几层的目的。
因材施教,垂直管理
医院托管之初,分院管理条件不佳,对未来发展充满挑战。中山三院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愿景,促成院区间协同管理的基本模式。采用垂直管理体系,根据各院区的基本情况、发展阶段进行区别对待,及时调整。
岭南医院2006年8月与中山大学,萝岗区政府三方共同签订协议,经过五年建设筹备2011年9月8日正式启用。岭南院区采用的就是垂直纵向延伸式的管理模式。此院区设置了党政办、医疗办、护理部和后勤部四个核心行政部门,形成了相对集中、具有较高效能的管理体系。院区的所有制度都是和院本部一致,确保管理同质化,传承、发扬院本部管理优势。其他管理职能由院本部垂直管理,统筹资源,节省人力和物力。物资和设备也统一采购,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结果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岭南医院甚至反哺院本部。
▲ 岭南医院
在岭南院区建设初期,学科逐步设置,先期利用大综合的方式设置临床科室,等到医疗环境成熟后再分批逐步细化专科设置。同时,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学科发展布局和空间资源,将特色专科布局在新院区,有利于特色专科的发展,也为新院区的品牌建设注入活力。
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是选派或任命院本部的专科副主任至分院区任相应专科主任固定在岭南医院开展工作。其他医生以专职固定和流动轮转两种模式开展临床工作。医生在院本部及分院区进行多点执业,医院在政策上加以引导,保证并提高中高级职称医生在分院区的工作量。护理人员则全部固定在岭南医院工作,医院根据实际需要在两院区内合理调配人力。
绩效考核方面,新院区运行初始,各方面的运行状态、数据指标、收入状况都滞后于院本部,如果立即进行相对独立的绩效考核和管理,必然影响到分院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所以运行初期将两院区作为统一体进行考量,可以解决在分院区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并给科室负责人“压担子”,调动他们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工作主动性,以充分挖掘资源推动分院区的科室发展尽快步入轨道 。
信息化建设的手段也已达到两个院区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 岭南医院
岭南医院运行以来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肯定。接下来开工的二期建设,包括扩建特色学科,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心、急救中心、妇儿中心,行政的会议中心,包括实验动物中心等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为当地创造更强的福音。
相比于岭南医院来说,中山三院另一个分院区粤东院区的同质化管理较难。2014年2月,由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中山大学和中山三院三方共同签订托管新梅县人民医院协议。将原梅县人民医院全权委托给中山三院经营管理,医院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粤东院区于2014年10月8日正式启用。
距离远和文化冲突提升了粤东院区融合到大团体的困难度。中山三院首先通过人员到院本部轮训形式逐步达到对医院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对当地专业骨干、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然后是通过制度文化来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同时也派遣专家去分院区指导管理工作。以上几个方式提高分院区的管理水平。
粤东院区实行学科带头人和执行主任双轨平行管理模式,现有临床专科和医技部门纳入院本部学科布局,进行一体化管理,粤东院区学科带头人由院本部派驻,任期为2年或以上。在学科带头人的管理下,粤东院区专科通过严格考核筛选,设置专科执行主任,原则由原专科主任担任。学科带头人原则上由院本部专科主任或副主任担任,在享受原有院区补助的基础上,由粤东院区统筹经费,给予合理经济补助。
采用双聘学科带头人的方式,借助优秀人才力量,推动粤东园区学科建设,提高医疗业务水平;逐步完善学科布局,提高学科综合实力;加强优质医疗资源流动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并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交流,为粤东院区争取更好的发展条件。粤东园区被接管以来,医疗服务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并于2018年9月被确定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垂直管理,优势与问题共存
中山三院与其他三个分院都是同一个独立法人。院区是跨地区布局,从发展角度来看,在广东省内进行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当地政府的资源,“三城四院 、一体两翼”雏形初显,品牌效益彰显。而且社会效益显著,打破区域,冲破条块,将病人分流到各院区,缩短了病人等候期,住院难的矛盾得以缓解。在保证公益性的同时,多院区医疗集团目的是要占领医疗市场,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以面对外部环境的竞争压力,争取医院利益的最大化。
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均以中山三院标准进行,各院区发展形成一盘棋,确保各园区医疗服务的同质化。院区协同发展实现了优质资源下沉目的,每个学科是一个学科带头人覆盖几个院区,真正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
虽然垂直管理模式优势明显,但是同样存在问题待思考和解决。
第一是-内外兼顾问题:在外延式拓展的同时,应紧抓医院内涵建设和医疗质量。
第二是-行政干预问题:政府承诺执行不到位。
第三是-文化冲突问题:各院区背景及成长经历不同、经营状况不同,存在诸多差异。
第四是-人员分流问题:离退休人员,学历层次低、业务水平差的职工如何安置。
最后:
进行医院托管,实现优质医疗下沉必须量力而行,确保医院患者和职工利益,同时符合医院长期的发展规划,深化对管理模式的思考和调整仍然需要努力探索。
来源:
全国医院建设大会(CHCC2019)【多院区建设与管理——广东医院建设与管理专场论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助理兼党政办主任杨敏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多院区管理模式实践与探索》主题分享。
筑医台资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