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为什么一楼卖男装,二楼卖女装?

作者:莫小北
年节临近,市场里人头攒动,购物时发现有趣的一点:商场一楼卖男装,二楼卖女装,为什么呢?
查资料,总结理由如下:
“因为女人很多属于无目的性消费,随机性高,男人买东西很多属于目的性消费。”
通俗来说,这表明两性的购物习惯不同,“男人一般买衣服基本都是进去看中了,试一下如果合适就买了,不喜欢精挑细选,因此如果还要爬楼梯去买,那会觉得麻烦;但女人买衣服不管你店开在哪里,只要有点名气,都会慕名而来,而且买的时候一般都要试个好几款,试好了可能还会问这问那,购物时间会比较长。”
此外还有隐私的原因,“如果你把女装放在楼下,男装放在楼上,那去楼上买衣服的男士都会经过1楼,那楼下如果有女客人在试衣服,势必会有点尴尬。”
这和百货商场不同。百货商场之所以一楼卖化妆品和珠宝,是因为商品的弹性需求:“就是可买可不买,选择性很强。吸引我了就买,没喜欢的就不买”,“其主要目的在于延长客户在商场内的停留时间,只有停留时间充分才会引起随机消费。”
另外我觉得,在李宁、安踏等商店中,男性气质所象征的力量、活力与服饰所传递的运动信息更吻合,一层作为商品的窗口,所以卖男装。
女性的无目的性消费,或许有更深的历史与社会根源。在20世纪60年代,弗里丹一本《女性的奥秘》(The Feminine Mystique)成为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经典。书中指出,中产阶级白人女性过上了富裕、优雅、闲适的现代生活,成就了“女性的奥秘”。可以说,女性的购物也是女性奥秘的组成部分,但是,女性天生就爱买衣服,天然就多无目的性购物么?
在男性凝视(male gaze)下,女性被迫更多地关注并投资于自己的身体与外表,以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因此,没有什么无目的性购物,女性卷入消费迷思越多,只说明她们被父权体制和消费主义所规训与支配的程度更深。
另一方面,在弗里丹提出“女性的奥秘”的年代,女性的“战场”是居家,做好女主人,女性的消费也就是男性经济资本转化为符号资本的“门面”,这本质上是对两性分工和阶层等级的反映。所谓的“弹性需求”,只不过是商家制造并满足消费者区隔诉求的又一重伎俩:对弹性需求的满足能力越强,意味着越能在形式的、精神的物品上消费,这不就是上层区别于下层的消费话语么?不过是将阶层范畴与性别相交叉,制造出了性别化现实(gendered reality)。所以尽管家庭的私人化出现于工业革命,但家庭的里子却始终没有脱掉社会的外衣。
男性购物干脆利落、女性购物精挑细选,不是因为他们生来如此,而是这才符合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的文化规定性,因为女性被与美丽的期待捆绑,所以她们购物更多,底数大了,有部分就划为了无目的性消费。
一个多世纪前的弗里丹发现,那些拥有了女性奥秘的女性,却被一股无以名状的苦闷感所纠缠,她称之为“无名的烦恼”,这烦恼源自于对女性社会权力——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权、就业权等的剥夺。今天的女性有没有这样的烦恼呢?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又能如何践行这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主张呢?不要说还有更激进的理念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