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中医说的“冬藏”,到底需要藏什么?

  受访专家:

  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 吕沛宛

  编者的话:中医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此时,自然界阴盛阳衰,万物蛰伏,生机潜藏,以待来春。人的养生也要着眼于“藏”,即天人合一。不论是民间俗称的“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还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说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都表明了冬天不“养藏”,对身体健康不利。那么,冬藏到底藏什么、怎样藏?中医专家为您详细解答。

  藏身体,保温暖

  “三九、四九,关门缩手。”冬季衣着过少、过薄或室温过低,容易消耗阳气,导致经络不畅,引起身体不适甚至发生疾病。中医认为,冬天应祛寒保暖,护藏阳气,尤其要护好以下5个关键部位。

  1.脚。脚是身体阳经的末尾、阴经的开头,是人体阴气最重的地方,所以脚部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受寒。若受到外部寒气侵袭,脚部的血液就会淤积,导致循环不畅,进而引起感冒、发烧等疾病。此外,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保温力差,且与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黏膜有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脚一旦受寒,就可能引起上呼吸道局部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患上感冒等多种疾病。

  五脏六腑在脚部都有对应的反射区,尤其是脚腕以下部分,刺激或锻炼这里,能通过经络给全身器官带来积极的、有益的影响。每日热水泡脚20分钟,可以有效疏通足部经脉。

  2.颈。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位置,颈部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因此,很多人一换季就咳嗽、咽炎复发、头痛,其主要根结就在颈部。围一条适合的围巾,即可避免着凉。

  3.膝。很多女孩子秋冬季节仍然穿露膝短裙,这对膝关节是一种伤害。由于关节周围的末梢神经对温度和气压变化特别敏感,受凉后,会导致周围的血液循环变差,局部毛细血管和组织发生变化,释放出一些炎性物质,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进而引发关节炎。因此,冬季要注意适度运动,保持膝关节温度,不轻易露出膝关节。

  4.肩膀。秋冬缩在温暖的被子里,只要一露出肩膀,就会觉得很冷,甚至肩膀又疼又酸。所以冬天要注意保持肩部暖和,远离露肩装,睡觉时也不要露出肩膀。

  5.腹部。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很大。因此,女性日常最好穿个护肚子的小背心,远离露脐服装,且无论室内温度多高,晚上睡觉也要盖好被子,不要露出腹部,否则受凉,轻则腹泻腹痛,重则引起肠炎。▲

  藏肝肾,护阳气

  肾为先天之本,属水;肝属木,水生木,冬天养好肾,春天肝的生发功能就会得到滋养,才有生发之力。藏肝肾,要做到以下几点:

  1.早睡晚起,顺应天时。《黄帝内经》记载,“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才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2.少喝酒。《黄帝内经·素问》载文,过度饮酒可使人“半百而衰”,一是因酒气容易酿生阳热之邪,使腠理疏松,更易感染风邪;二是因为酒性悍疾,容易使身体气机逆乱,影响健康。冬季寒冷,本易感染风寒之邪,更要少喝酒,每天以半两为限,但也要因人而异。

  3.适度运动。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气温低,但也不能一味“避寒”,适度运动,生发自身阳气,同样可以暖身抗寒,是“主动避寒”。需要注意的是,冬季晨练不要太早,有太阳的天气,最好等到阳光出来再晨练,运动强度也不宜太大,微微发热即可,太极拳、养生气功、慢跑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藏能量,打基底

  中国历来有“补冬”的习俗,“冬季补一补,来春打老虎”。冬季应当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少食生冷,并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较清淡温和且能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食补应该因人、因地而异,吃什么、做什么,都要适可而止,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养生原理。总的来讲,健康人食补应注意均衡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低脂肪的食物为佳,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虾、豆浆、龙眼、大枣等,还应多喝热汤,以滋补脏腑,增进食欲,祛寒保暖。

  已经出现不适症状的人,则应辨证食补。

  经常感到四肢乏力、精神疲乏、讲话声音低微、动则出虚汗的人,为气虚,可选用人参、党参、太子参、五味子等益气药物,和黄豆、大枣、栗子、胡萝卜、牛肉等搭配炖煮食用。

  常常面色枯黄、口唇苍白、头晕眼花、心跳乏力、失眠、耳鸣心悸的人,则为血虚,可选用阿胶、桂圆肉、当归、熟地、白芍、党参,或十全大补丸、滋补膏等养血药,和龙眼、荔枝、葡萄、黑芝麻、牛肝、羊肝等食品搭配炖煮食用。

  手脚不温、怕冷、夜尿多,或出现性机能衰退,表现为遗精、阳痿等的人为阳虚,可选用鹿茸片、参茸片、巴戟天、仙灵脾、蛤蚧等助阳益火药,和核桃、虾、羊肉、海参等食品搭配炖煮食物。

  经常有低热、下午面部潮红、夜间盗汗、手脚心发烫及口干、眼目干涩等症状的人为阴虚,应选用天冬、麦冬、生地、枸杞、玉竹、龟板或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滋阴补肾药材,和梨、桑椹、甘蔗、藕、银耳、鸭肉等食品搭配炖煮食用。

  常有腹胀、气短、食欲不振、头昏、大便稀溏、面色无华、四肢无力等症状的人,为脾胃气虚,可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鸡蛋、鹌鹑蛋、鸡肉、牛肉、羊肉、瘦猪肉、鲜鱼、花生、核桃、芝麻、大枣、蜂乳、牛奶等。

  常有口干,喜饮,手、足、心口发热,盗汗,咽喉燥痛,肢软无力者,为气阴不足,可多食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百合、银耳、蘑菇、鸭蛋、牛蛙肉、甲鱼等。

  常有畏寒肢冷、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等症状者为脾肾阳虚,可选用枸杞、黄精、山药、炖牛肉、羊肉来温补脾肾。▲

  藏情绪,调情志

  冬季主藏,因此,人在冬天,情志上也要潜藏,“内敛宁静”,不要轻易动肝火,防止情绪波动过大,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人体气机运行出现障碍、脏腑功能失常,甚至损伤机体阴阳、精血等。同时,冬天寒冷,易使人情绪低落,长期情志不畅,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生理疾病。

  调理情致,改善情绪,第一要抑目静耳。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就是说,乱看乱听会使耳目过度使用,耗伤神气。目清耳静,就能减少外界对神气的不良刺激,则“神气内守而心不劳”。

  第二,精神内守。要有意识地锻炼、控制、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使它能与外界因素保持平衡。内心安定,精神守持于内,外邪就没有侵入的契机,病痛自然不会找来。▲

(0)

相关推荐

  • 冬藏——冬季养生秘法

    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2.9亿,其中脑卒中约1300万,冠心病约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约500万,心力衰竭约450万,风湿性心脏病约250万,高血压约2.45亿.冬季来临正是上述病的高发期. 中医学 ...

  • 来复汤为治疗汗出不止的良方(1)

    来复汤为明清时期著名医家张锡纯所创立,认为来复汤具有滋补肝肾,益气敛阴,固摄止汗的作用,临床可以用来治疗遗尿.遗精.尿频.崩漏.突然大汗淋漓,汗出不止. 来复汤药物组成: 净山萸肉二两(山茱萸),生龙 ...

  • 【霜降】宜温胃驱寒忌秋冻,七大素食,健康过霜降!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从中医来分析,秋冬养阴.所谓养阳,即养阳之敛藏.秋冬时节人体阳气能敛能藏,则一年的阳气圆运动又大又圆,人就会更健康 ...

  • 『养生之道』中医 | 全国名老中医的冬季养生法:藏肾护阳

    "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圻."冬季万物闭藏,自然界阴盛阳衰,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潜藏阳气,以待来春.这个时节,国家级名老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黄政德建议, ...

  • 『养生之道』中医是怎么治失眠的,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方法

    睡眠不足不仅会有黑眼圈,还会带来很多健康隐患,有的人是自己熬夜,但有的人却是在失眠,望着天花板数羊. 失眠是世界范围内发生率较高的影响人类健康的疾患.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杭州等6城市普 ...

  • 『养生之道』中医养胃有妙招 中医送你6个养胃方法

    胃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胃病.越是经济发达地区,生活节奏越快就会增加胃病的患病几率.胃病在确诊之后反复发作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必须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养胃,很 ...

  • 『养生之道』中医养生有妙招?中医教你5个不花钱的养生小妙招

    对大多数人来说,养生二字听着简单,但后面的复杂理论和知识却把他们吓跑了.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来接近养生.有一些中医养生的小诀窍对于很多人就十分的受用.等着这些小门道,日常抽出一 ...

  • 『养生之道』中医:体寒的人更易得癌,4招可预防

    癌症,是令人们闻风丧胆的一种疾病,癌症难以治愈,疼痛的折磨会给病人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且治疗费用昂贵,会给患者家属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癌症的"魔爪"可伸到男女老少身上,要想预防癌 ...

  • 『养生之道』中医说:胖子补气,瘦子补血!你该补什么?

    "我平时就很喜欢吃,大家都称我为'吃货',但无论我吃多少,身上却不见长肉,衣服买最小码的,也要拿去给裁缝阿姨修改,这让我感到很烦恼--" 在聚会上,面对瘦子同事的"苦恼& ...

  • 『养生之道』中医健康养生常识,知道就是“赚到”!

    现代人都很讲究养生,尤其是一些即将步入老年的中年人,对于养生的意识也在逐渐的加强.虽然大家的嘴上都在说养生,但是对于中医健康养生的常识大部分人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一讲中医健 ...

  • 『养生之道』中医热敷有奇效 可治6类疾病

    在中医传统疗法中,人们用得较多的分别有针灸.拔罐.刮痧.热敷等.其中,热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而且见效较快,人们可以单纯利用其温热原理对穴位进行"刺激",也可以将其温热与中药结合 ...

  • 『养生之道』中医教你十个方法通血管

    受访专家: 山东省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教授 尚德俊 2011年3月5日,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尚德俊教授传承工作室在山东省中医院正式启动,与尚老八十寿辰同祝,可谓双喜临门.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难掩心头激动,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