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生活》-143【芦苇画】

- - -指尖上的山西

054
芦苇画


依然是青塘村,依然是芦苇,芦苇画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知的技艺。如果说编席是芦苇生命的延续,那么芦苇画就是芦苇生命的升华。
拾阶而上一处小院,窑洞内外的芦苇画扑面而来,我们瞬间便如走进了一处艺术的殿堂。黄黑相间典雅明丽的本色、简洁而不失意境的构图、巧夺天工的精美构思,所有的一切散发出一种素雅的气息,洗涤着我们浮躁疲惫的身心。
我回头望着少言寡语的主人,一时无法将这些作品与他比较木纳的神情等同,更是无法将那些精细的线条与他粗粝的一双大手联想在一起。
主人没有理会我们的赞美或惊诧,只是憨厚地笑笑,当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便随手拿起几段芦苇,摆弄着说到:
“俺也说不清芦苇画是从哪个朝代就有了,俺们村里的有些老人很早就会,俺的手艺也是从老一辈那里学来的。据说,先人是从编席的过程中发现了芦苇可以作画。编席有各种图案的编法,然后他们就将其微缩到作画的想法中,再去临摹一些古画,用芦苇杆、叶、花穗为原料,琢磨出了剪、烫、帖、润等工序,这样就有了芦苇画。
早些年的芦苇画整体为单色,题材也多为山水花鸟,后面每一代人都结合当代的变化,大胆创新丰富了题材与技法,从色彩和立体效果上进行了改进。到俺们这一代,在延续先人技艺的基础上,借鉴了中西各种画派的优点,只要是适合芦苇画表达的,俺们都学习运用,无论是题材上,还是技法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的话音未落,他已经将案几上的一幅孔雀登枝图展示给我们。这是一幅本色天然,色泽淡雅的半成品,虽然未见全貌,但已然可以看到枝头孔雀的曼妙迷人。
“那咱们就从这幅画开始了解吧?”他看着我们说到:“其实做芦苇画说起来并不复杂,只需要几个步骤,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极大的耐心,细微末节是最重要的,也是决定画好坏的关键。”
他低头拿起几只芦苇继续说到:“选芦苇是作画的第一步,芦苇选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制作进度和表现出来的最终效果。一般俺们会选芦苇根部以上,水面以下的那一节芦苇,因为湖水的浸泡,芦苇杆柔韧性好,折不断。再就是挑拣长得粗、晾得好的芦苇,拿回来后不能暴晒,也不能放在阴暗潮湿处,要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然后剪成一节一节的。还要把有节点的地方去掉,若留节点则易发霉。”
他停顿了一下,拿起一把剪刀继续说到:
“芦苇选好了,第二步就要根据画作的要求裁剪成长短适合的小节。然后再把截断的芦苇浸在水里大约十分钟左右,浸泡时水要将芦苇段完全漫过。
接下来就是用刀子将芦苇杆剖开,通过“刮草”来将芦皮和芦心分开。芦皮有光泽,芦心没有光泽,一般俺们多选用芦皮,制作画面主体有光泽的部分。比如鸟类的羽毛等。芦心用的较少,主要以制作画面背景无光泽的部分,比如山石等。这样搭配可以让画作有立体感、有明暗区分、有更好的质感和丰富的表现力。”
说到这里,他不再言语,只是认真地把手中的一把芦苇杆完全浸泡在水中后才抬头说到:
“咱们稍等一会,就可以进行第三步了。你们也看到了,芦苇本身是黄色的,但画里却有黑色、褐色、金色等比较多的色彩,这些色彩并不是通过药水染成的,都是凭着烙铁温度在芦苇杆上的时间长短来控制,使芦苇的颜色有深浅明暗的变化,有过渡色的体现。”
他说着便从水中捞出了芦苇皮,控水后开始用烙铁开始了整平。
“其实俺刚才说的,是整平过程的一个环节,这个过程有两个环节,另一个就是将芦苇皮整平,行话说就是要把芦苇秆转变为美术基础里点、线、面三要素的面。”
他终于放下了烙铁,顺手擦去脸颊的汗水说到:
“前面这三步都是准备材料的粗加工部分,接下来俺们还需要根据画作精心细作一部分材料,这也就是第四步——精制。
这一步大致就是刮皮去薄、或刻成丝、或剪成毛。因为每一幅画需要的材料不一样,所以这一步不便于统一制作,要等画稿完成后才有目标地加工。
比如这幅画中孔雀的羽毛比较多,还有粗细之分,就需要大量的刻丝,剪毛。”
我惊叹地问到:“孔雀的羽毛都是这样一丝一丝剪刻的?那这只鸟得用多少条芦苇呀!”
他看了看我说到:“是的,而且不是在整张芦苇皮上刻剪的,需要一块一块剪好,才好再粘贴上去的。而且,剪刻的过程要非常小心,只要坏掉一根,那就要从头再来。具体说这么一只孔雀需要多少羽毛,俺没数过,也不会去数哈”
“那这要很长时间吧?”我问到:
“你猜猜这幅画要用多长时间?”他有些神秘地反问到:“如果是俺一个人做,那要100天呢?”
我听完他的回答竟然一时无语了,对于眼前的他和他手中的画油然而生深深的敬意。他们静心于毫厘间的精益求精,他们用刀具、用耐心雕琢岁月,把自己对于物的理解融入到眼里,手里,心里,深入骨血,继而又融合到一幅画的制作过程中,以时间,以精致面对粗粝,留给芦苇独一无二的灵魂。我无数次面对这样的人与物,无疑是值得庆幸的。
“接下来就是第五步了。”他的话把我拉回现实,我再次凝视着他的一举一动。“这步是真正的作画,虽然俺们一般都有画稿,但如何把前面制作的那些零部件一点一点组合成画,那就不止是耐心了,还需要有足够的灵气,才能拼贴、粘合的完美,再造型出灵动的画作。其中,那些用剪穗的手法剪出动物的绒毛,小剪子剪出的羽毛,头部的眼睛等,都需要考虑到色彩的变化,层次的过渡。”
说到这里,他的眼光中流露出一种神采飞扬,那应该是他骄傲的风采。他从凳子上站起来,从另一个窑中拿出了一幅完整的成品,继续说到:
“画作全部黏贴完毕就需要第六部的装帧了,俺们为了保护芦苇画作品的完整度,一般会选用实木框架、防尘玻璃、黑色绒布、牛卡硬纸板等四层防护,这样才能上市销售。”
我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到墙上的这幅芦苇画上,两只孔雀依偎而伴,背景处一片宁静,衬托出它们的温馨。它们栖落在树枝,一只深情凝视,一只含羞低首,营造出万般柔情。月色朦胧,星光点点,静默无声,夜风袭袭,那些羽毛虽是素色,但我却能看出它们的绚丽多彩,翩翩摇曳。
主人应该是看出了我的欣赏,轻轻地说到;“芦苇画讲究写意,力求用最简洁的线条完成最完美的意境,但每一个点、线、面又要具备工笔画的功力,逼真入微;画的用色也比较单一,整个画面80%为芦苇自然色差,20%左右用熨烫碳化而成,但要充分利用天然芦苇的自然光泽,巧妙安排色泽的一深一浅,这样才能彰显出芦苇画的特色与灵魂,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内涵。”
告别的时候,我们走出去很远还能看到他在高处孤独的招手。这一幕很是符合他的心境,在快节奏的当下,众人为利,熙熙攘攘。我们心里长满了草,充满了迷惑、浮躁、甚至不安和惶恐。
他却在这尘世中,以不辜负的心念,坚守最澄澈的初心,其中孤独必然。我亦喜欢这种孤独,喜欢静守岁月的凄美与心安。

物 语 档 案

采集地点: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
采集时间:
2019年7月
匠        人:
王维平
现        状:
市场缺乏认知。

大山期待您的关注

这将是我坚持行文最大的坚持

(0)

相关推荐

  • 芦絮飘飘

    芦絮飘飘 村子东北面,曾经有大片的芦苇荡,大人进到里面,水便没及腰际,这是当年马踏湖的西畔.芦苇荡中有李家屋子.鱼家屋子,当年有同学曾居李家屋子,竟无心细问,他们前辈人是看苇人还是打鱼者.湖水向东北, ...

  • “艺术的还乡”展览中的“古代名画”,你发现了吗?

    别误会,说的"古画"并不是指古画真迹.而是指古画中的一些形象被借鉴在这次"艺术的还乡"展览部分作品中,你发现了吗?来,擦亮眼睛跟我走.1    雷子人 < ...

  • 《行摄生活》-120【金丝画】

    - - -指尖上的山西 034 金丝画 走进太谷,走进林赵民间工艺工作室,了解金丝画,是今天的收获.金丝画是以金属丝为线条,天然彩石为颜料,镶嵌而成的各种精美图案.它源于中国古老的景泰蓝技艺.我们寻根 ...

  • 《行摄生活》-147【打铁】

    - - -指尖上的山西 056 打铁 寻找铁匠的路很是曲折,几百公里巡回都是失望而归.铁匠铺有,但全部改良为器械辅助人工,再也听不到那富有节奏感的叮叮当当声. 车行保德县,推杯换盏之余又出遗憾之语,当 ...

  • 《行摄生活》-148【面沙子】

    - - -指尖上的山西 057 面沙子 寻找山西手工业的路延续到岚县,当地朋友热情推荐了面沙子,言语之间有几分自豪,又有几分神秘. 牛怀珠是作坊的主人,也是面沙子传统手艺的传承人.老人个子不高,但腰板 ...

  • 《行摄生活》-149【堆绫】

    - - -指尖上的山西 058 堆 绫 走进交城县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我顿时感觉目不暇接,被作品的精美绝伦惊讶到目瞪口呆.这里是堆绫的世界,更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艺术殿堂. 解爱英是这里 ...

  • 《行摄生活》-146【向阳而生---记左权盲宣队】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50【芝麻饼】

    - - -指尖上的山西 059 芝麻饼 走在柳林县的大街小巷,总是可以闻到一种混合着面香与芝麻香的特殊香气,随风入鼻,吸引着味蕾. 寻香而去,一处僻静的小巷深处,传来一阵节奏鲜明的敲击声,叮当,叮-叮 ...

  • 《行摄生活》-145【向阳而生】19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44【老陈醋酿造】

    - - -指尖上的山西 055 编席 有一种感知叫味觉,有一种生活,叫味道.我们生存的空间中有许多味道,酸甜苦辣在岁月的时空中飘香,在绵绵的回忆中拉长,在分分秒秒中浸润.每一个人都会有刻骨铭心的味觉记 ...

  • 《行摄生活》-144【自如桃源—应县白马石游记】

    <自如桃源>--涂向东书 摄影--涂向东 旅途 光阴流逝着,像丝丝风语,如片片云絮,复制着岁月的山高水长.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而有序地向着无限延伸.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任时光来去,从容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