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副“良药”,根治摄影迷茫
(被点评的照片)
............................
作者提问
徐老师,您好。我是从去年开始学摄影,每期必看您的“摄影讲评”,无论是《一招出牛片》还是讲评,我都吸取了丰富的营养。特别感觉到您对人文摄影的点评真叫一个绝字。现呈上一张我外孙在塘边扔石子及我爱人在边上担心害怕的样子的相片。抓拍时,可能环境小了些,不够理想。我取个名叫“放手”,想表达下这样的意思:有一种放手叫诚惶诚恐,这便是对孩子。而孩子,他却不知道自己身后的情景,尽享无拘无束的快乐。不知妥否?请指教。万分迫切地想得到您的点评,这对我来说,真是莫大的荣幸啊。
.........................
徐晓刚讲评
人物姿态动作很好,立意很好,但也有问题,您自己似乎也提到了,当我看照片没有看文字的时候,没有看懂孩子是在水边扔石子,因为水面不明显,仔细看才看到水面应该是长满了绿苔,石子也没看到,只感觉到孩子好像要摸什么,大人前来阻止、呵护。所以照片的最大问题是事件交代不清楚,影响主题的表达。您自己可能没有这种模糊感,因为身在其中,最明白前因后果。但别人看来,就不一样了。另外,树干和大人的头部重叠,影响画面美感,当然,这个问题相对较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如果不能判断自己作品的质量的好坏,我送您三副“良药”。
第一副“药”:请内行看。请资深的摄影师、摄影家或摄影理论家看,他们的经验多,相关知识多,能提出专业的意见。
第二副“药”:请外行看。好作品应该雅俗共赏,多数人都能喜欢,多听听外行的意见,有利于你对作品重新定位,他们可能摄影不专业,但不影响他们有欣赏的能力。就像不会拍电影的观众,但是他们能说出电影的好坏,能提出大众的意见。
以上两副药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要听到真话,找肯说真话的人。如果对方平时对你只是赞美,不好意思说真话,那是假“药”。
第三副“药”:自己多看。有一位资深的摄影人曾说:“把你喜欢的照片,冲印出来,挂在家里三个月,三个月后,如果自己还不烦,说明照片真不错。”
三副药只吃一副,估计还不全面,都用一下,会让您对作品的认识更完整。参见下面两幅佳作,与您的作品场景类似,逻辑类似,看看他们是如何叙事的。
《护驾》 王玉鹏 摄 通过事件的高潮瞬间,感染观者,通过所有元素的交代,可以想象到事件的逻辑。
《呵护》 黄福先 摄 虽然拍的是动物,但意思很像,通过事件的高潮瞬间,感染观者,通过所有元素的交代,可以想象到事件的逻辑。
...............................
徐晓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