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牛槽 | 记录故乡(4)

“记录故乡”征文大赛参赛作品——今天刊发的是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志奇的返乡作品。作者以牛槽作为切入点,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放牛生活。并且以牛槽被“遗弃”这件事情来反映农村生产力的变化。

故乡的牛槽

文 | 高志奇

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农村过年了,今年的年是在农村过的,回去发现农村已有了很大变化,早不是我想象中的农村。作为一个有多年放牛历史的人,我特别钟情于农村的牛。从上小学之后到上大学之前,除了上学时间之外,其余的时间我都是在放牛。对现在来讲,放牛的生活已经成为我的过去,回家也许是可以看看牛的,尽管不是我自己家的牛,遗憾的是,农村的牛基本消失了,只剩下遗弃的牛槽。

故乡被遗弃的牛槽

农村一般都有饲养家禽或牲口的习惯,其中饲养牛最为普遍和重要,因为在农村饲养牛可不是为了吃牛肉,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把牛当做劳动力,辅助人干农活,诸如用牛来耕地、拉磨、拉货物等。随着农机在农村的普及,牛已经基本退出了充当劳动力的历史舞台。所以,牛在农村已经成为稀罕物,大多数农村的农户早已不再饲养牛,就是其它家禽或牲口,在农村也越来越少见。中国在进入近代之后,就开始落后于世界,曾经的农业大国、农业强国很快就在洋人的侵略之下开始衰落,继而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即主权不独立,经济又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不再完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在很早的时候,至少从周代开始,城乡就处于二元分割的状态。所以,在西方列强刚入侵中国时,外来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农村的影响,尤其是内陆农村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中国农村依然是生产力落后的小农经济。中国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由于耕作技术在农村实现机械化的速度比较慢,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人力和畜力,其中的畜力主要是牛力。为了减轻人的劳动负担,饲养牛就成为最好的解决办法。为什么要使用牛力,而不是其它动物的力呢?主要有这样四个原因:一是牛的价格比较便宜,牛在农村的牲畜中是最常见的动物之一,既然常见价格就不能太高,这是由商品的供需关系所决定的,不是人能随意改变的,而其它牲畜,如马、骡子、驴等不常见,是不可能普遍当作畜力使用的;二是牛比较温顺,行动迟缓,容易驾驭,而其它牲畜则不具备这个特点,要么毛躁,要么有冒失之感,人不太好驾驭;三是牛的力气最大,且耐性好,这是农村人普遍使用牛力耕地和辅助干农活的最主要原因;四是牛的食料好解决,牛是草食动物,基本不需要什么粮食喂养,而农村到处都是草,不愁喂不饱,而其它牲畜则不同,比如羊倒是吃草,但是不能当畜力使用,其它有力量的动物,如马、驴、骡子等,更适合驮物,不适合耕地等。鉴于此,耕地较多的农村,饲养牛,并将其作为畜力是非常多见的。

时代在变,今天的农村早已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农村的生产力大大提高,尤其是生产工具的革新是最快的。生产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革新必然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当有了农机,如拖拉机、三轮车之后,牛的作用便大大下降,耕地用拖拉机显然要比用牛效率高出太多,而用三轮车拉货物,也要比牛车不仅快,而且装的货物也多很多。除此之外,使用农机,还大大减轻了人的负担,开拖拉机耕地,要比扶犁赶牛耕地轻松太多,用拖拉机或三轮车拉货物的好处就更不用说了。另外,牛毕竟是个动物,无论干活与否,天天都要吃喝拉撒,它不像农机,使用时才耗油,不使用时既不用吃,也不用喝。因此,当农机大规模出现时,其代替牛就成为一种必然,同时这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不过,这不是说,牛在农村就彻底消失了。固然,农机要比牛力气大,而且效率高,但是农村的地有很多是不规整的,尤其是山地,农机根本上不去,而且农机由于体格重,在犁地的同时也容易将地碾压瓷,实际上是不利用耕作的。除此之外,使用拖拉机耕地,翻起来的土较多,把没有犁的地都给盖上了,还让人错以为是犁过了,导致有些地方没有犁到。所以,从质量方面讲,农机犁的地显然没有牛好。

不好归不好,但毕竟效率高,如果不是山地的话,农民还是会选择使用农机,因为农机除了可以辅助农民干农活之外,其所具有的作用要远比牛大得多。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之后,山地已不允许当做耕地使用。这样,能耕作的地多半是地势平坦、质量较高的肥沃土地,而农机在这样的地里是可以施展开其手脚的。如此,牛与农机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农村的牛离开农村之后,去哪里了呢?是草原,还是养牛场,这里要说明一下,农村养的牛不是奶牛,也不是肉牛,而是老黄牛,老黄牛的用途就是干农活。故乡的牛没有了,只留下一口牛槽被闲置在破旧的院子,如果能当做放东西的器具,则有人往里面堆放一些杂务,或者就闲扔在村子的路边。对农村人来讲,牛没有了,要牛槽还能干什么,放着还占地方,不如扔弃。

故乡的牛槽,看见它,就想起了曾经的老黄牛;看见它,不由得让人怀念曾经放牛的日子;看见它,也不禁让人泛起一丝凄凉感。故乡的牛槽见证了农村农业由畜力时代向机械化时代的转变。畜力时代在中国农村有着漫长的岁月,那段岁月是艰辛的,就像老黄牛耕地一样,迈着自己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前走。当牛槽被闲置时,牛的命运会不会好些呢?当老黄牛的价值由曾经的劳动力转变为和猪的价值几乎一样,成为餐桌上一口菜时,会不会让人觉得难过和悲伤呢?其实,牛的价值转变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没有了牛的参与,农村社会前进的步伐并没有减缓,而是有了飞速的发展,替代牛的机器比牛更牛,唯一不好的就是有污染。机器是没有生命的,尽管它也有报废的一天,机器在使用过程中所排放的烟雾会污染环境,而牛则不会,在今天,这可能就是牛作为生产工具最大的优势吧。不过,牛的命运也许并不一定就很糟,因为曾经的牛不仅是劳动力,被农民驱使干活,在其丧失劳动力后,会被农民卖给贩牛的,最终还是成为餐桌上的一口菜。如今,它们不用再干农活了,可以好好的吃饭睡觉,等着实现自己最终的价值——食物价值。

当牛槽被家家户户使用时,意味着当时的生产力主要依赖牛来发展,或者说,没有牛,生产效率要明显低一些。变革落后器物,使用最新的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牛退出历史舞台,牛槽被弃用则是必然的,没有人可以阻挡这个发展趋势。在农村,还有个别家庭在养牛,牛槽还在使用,但养牛仅仅是为了卖点钱,让自己有相对多一点的收入,除此之外,牛没有其它用途。故乡的牛槽,就像废弃的土窑洞一样,丧失了原有的价值。牛槽的价值是唯一的,除了供牛等牲畜使用之外,想不出它还能做什么,除了做牛槽之外,它无非是一块挖空了心的石头。看到遗弃的牛槽,就不由得想问牛去哪里了,曾经的牛圈又做什么用了。在过去农村,饲养牛,并没有专门的牛棚,所谓的牛棚大部分住的也是窑洞,和人住的是隔壁,或者隔一个窑洞,当牛被卖掉,牛槽被扔出之后,曾经的牛棚就恢复了房子的色彩,被刷洗一新,成为人的住所。牛被买了,牛槽被扔了,不知还有多少人会想起曾经辅助自己干农活的牛。作为曾经的放牛娃,不放牛已经有10余年了,但当看到牛和牛槽时,依然觉得非常亲切,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当看到遗弃的牛槽会有这么多感慨的原因吧。

曾经的岁月已经成为历史,无论有牛的日子是麻烦的,还是幸福的,都不能回去了。牛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每个人去学习的,尽管老黄牛吃的是草,却挤不出什么奶,但是它们曾经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国家的巨大贡献不能忘却,在没有老黄牛的时代,何不将它们曾经使用过的餐具——牛槽好好收起来,以纪念它们曾经的功绩。从表面上看,遗弃牛槽,无非是遗弃了一块没有用的石头,其实并不是这样简单,它标志着与过去的劳动方式告别了,不需要再像过去那样辛苦的使用牛力,同时也意味着农村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人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都不会轻易倒下,而是会越挫越勇,由此我们才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由畜力时代迈入到机器时代。但是生活变好后,人往往会失去自我,容易忘记曾经的苦难。所以,农村人遗弃牛槽,何尝不是遗弃了那些曾经与他们一起奋斗的人和曾经支撑他们的精神。遗弃的结果简单讲就是,“农村人变了”。遗弃牛槽可以,但不能遗弃牛耕时代艰苦奋斗的精神。“劳动创造了人”,所以这个时代也只有人在劳动,在机器时代到来之后,人的器官在逐渐退化,古人讲,“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农村现在已全面进入遗弃牛槽的时代,这会不会让人变懒呢?答案不得而知,但是现在农村年轻人的奋斗精神在减弱却是不争的事实。在社会开放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不奋斗就落后,不奋斗就会成为社会的累赘,那么,长此下去,农村社会还会进步吗?这并不是说,让我们重新使用牛槽,回到以使用牛力为主的畜力时代,而是说,勤劳的精神和态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责任编辑:李晖偈)

“记录故乡”征文
关于社会学吧“记录故乡”征文大赛,可回复“故乡”二字查询内容。本次大赛将与新华社每日电讯和网易Lofter轻博客合作。优质作品将刊登在《新华每日电讯》上,同时所有作品将在Lofter上专辑呈现。期待您的参与。
如果你愿意支持本项目,可以联络社会学吧客服小V(微信号:vsociology)为购书基金助力。购书基金累积1092.39元。
(0)

相关推荐

  • 牛年,做一头勤勉的老黄牛

    今天值日,晚自修结束后,又转了一下教室,走廊上遇到两位女生.学生笑着问我:"老师,您要去转宿舍吗?"我也笑着回答:"当然要去转啊!"然后俩娃就在那替我感叹:等您回家十一点也不能睡觉.是啊,洗洗涮涮,错 ...

  • 乡土散文:儿时生产队的老牛屋

    乡土散文:儿时生产队的老牛屋 文:张宗龙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土地没有包产到户以前的生产队时代,我们老家山东滕州界河镇东曹东村,共有五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老牛屋.现在,老牛屋成了我们这一代人 ...

  • 聚焦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坚守21年我国首个肉牛自主品牌诞生

    央视网消息:别看现在夏南牛这么抢手,可它诞生的背后却是长达21年的科研长跑.作为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肉牛品牌,它经历的不仅仅是产品的改良,更印证着时代的变迁.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有50多个耕地 ...

  • 2021中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_____,我眷恋的精神故乡

    2021年中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 作文题目 请以"_____,我眷恋的精神故乡"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

  • 放牛者言【武新华】

    不是吹牛,我是真的放过牛.   少年时代我是在太行山区度过的,那里不仅有绿秀禾波.风吹麦浪的盛夏,还有画意水彩.金色谷穗玉米的秋海,太行山时时释放着原有的斑斓,树林.湖泊.河流.山峦等交替绽放出绚丽的 ...

  • 易经360课——趴在牛槽里的狗!

    九宫格里的中宫5就是被这条大黄狗占着呢! 牛槽里陈列着黄橙橙的美味珍馐,可是,却没有一头牛敢擅自上前去享用. 因为牛槽里趴着一只大黄狗,他掌管着牛槽里的发放权--什么时间.发放多少,他有绝对的权力. ...

  • 【中州作家】乐悠悠:消失的牛屋文化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12] 消失的牛屋文化 河南南阳     乐悠悠 所谓"牛屋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农村这块群体出现的一种生活社会现象.它涵盖了政治.经济.生产.生 ...

  • 晨霞:爷爷和老黄牛再也没回来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二十年了,每当提起爷爷,五味杂陈 ...

  • 故乡的客人 | 记录故乡(26)

    上了大学,每当我向别人介绍自己是广东人时,很多人眼里都流露出了对广东发达经济的羡慕.或许没在很多人看来,我的故乡就是一个到处灯红酒绿的地方.然而,在这片外表光鲜的土地上,还有多少村庄在经历考验,它们也 ...

  • 欧阳杏蓬:故乡,无声记录人和世界的美好

    故乡,无声记录人和世界的美好 作者:欧阳杏蓬 在我懵懂的时候,门前是一条河.在夏季一个落雨天,东干脚的人为了防止洪水进村,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手忙脚乱的把河填了.河水.赤脚.手忙脚乱的人,泥浆,雨线, ...

  • 沙岗村的变迁历史 | 记录故乡(30)

    我们不应该停留于观察家乡的变迁,作为变化轴里的一员也好,作为边缘人也罢,都不应该一味叹息和指责发展带来的污染.人性的变化.文化的流失,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把深层反思留给后代.今天我以"时代的发 ...

  • 乡村社会的婚礼变迁 | 记录故乡(29)

    乡村社会的婚礼变迁 文 |  强朝兴婚丧嫁娶是每个家庭都要发生的大事件.尤其是在以熟人社会为主的农村地区,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件,而也是整个村落的重要事情.在这场仪式中往往也最能体现一个家庭的社会关 ...

  • 异邦人·浙江永嘉 | 记录故乡(28)

    异邦人 文  |  潘琪 如果我能够,我要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下故乡如画的山水,为它,为自己. 我的故乡在浙江永嘉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每年回乡,我所能看到的风景都各不相同,有时是山气缭绕,盘山公路迷蒙地 ...

  • 苏中:垛田集落的样貌素描 | 记录故乡(27)

    记忆里,不管是去田里,去奶奶家,去姑姑家,还是去上学,总要避免不了要过桥,一个又一个的桥.之后的某天,兴致来了,从百度卫星地图上搜我所在的村子,纵横的水路铺面.这才发现自己及村里的几户人家原来是住在一 ...

  • 家乡,家乡 | 记录故乡(23)

    家乡,家乡 我家住在粤北山区的一个县城,我的老家,那个生养我的村庄,还在一个30公里开外,叫禾上田的地方.为何叫这个名字,现在已不得而知.在2000年前后,村委会在其中一个村口的路边上用水泥砌了一个路 ...

  • 豫东南两个村庄的土地流转现状 | 记录故乡(23)

    豫东南两个村庄的土地流转现状 文 | 孙荣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当中,村里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那么"一亩三分地".在一年当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大多数村民时间都花在自己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 ...

  • 吉安叔的故事 ——从媒介看乡村 | 记录故乡(22)

    "记录故乡"征文大赛参赛作品--今天刊发的是广西师范大学2015届编辑出版学专业潘奕宇的返乡作品.媒介,不应只是报纸杂志.电视.手机和互联网,还应包含道路.火车.船舶和汽车等一切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