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太多,真的是一种自我折磨
01听过一个故事:小丁年龄很小,读书成绩不好,家境也不宽裕,于是被家里人逼着去当了兵。入伍后他仍旧死活不愿意当兵,觉得部队的生活单调枯燥,天天学习、训练。 他思前想后,感到自己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或者说不知道在这里当兵究竟有何用,每天就这样想着想着,越想越觉得人活着没意思。期间多次想要逃跑,但都没成功,于是在一天夜里就把红花油喝了,被发现后送往医院洗胃。后来通过干部骨干的谈心帮带,使这名同志渐渐转变了态度。他不再没日没夜的想着当兵能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这类连活了100岁的老人,也无法给出标准答案的问题。他首先在笔记本上给自己设立了每一个小目标,然后就盯着这些目标一个一个完成。期间也会反复出现迷茫期,但他不允许自己想太多,想多久能退伍,想怎么才能逃出去,而是一边努力,一边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尝试着去逼着自己不断向前进。同时,他根据团里所需的人才标准,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空闲时间,他会逼着自己去读书,去跑步,去游泳,但就是不允许自己想太多。慢慢的这样过了大概1年左右,由于他敢挑担子,敢打敢拼,加上自己身体素质基础好,又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爱刻苦钻研,取得了焊工认证等级证书,并在团军事训练尖子比武中夺得单杠,射击和5公里越野等几项第一。所谓的迷茫,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你想的太多。如果你在迷茫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继续走下去,那你真应该在每个阶段,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你只有过好了当下,才有资格谈未来,你也只有放下你那些想太多的执念,才能真正走出迷茫期。02人生80%的烦恼,是因为想太多。有人问农夫:“你种麦子了吗?”农夫唉声叹气:“还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了吗?”农夫继续叹气:“也没有,我怕棉花生虫。”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答道:“什么也没种,我必须万无一失。”看完不禁感慨,许多时候,真正让一个人心烦的,根本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内心对这件事的想法。就像这位农夫,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却杞人忧天,担心这个忧虑那个。在事情还未发生之前,就已经提前自我创造了痛苦。生活中大多数烦恼,就是因为想太多。明明很简单的问题,偏要用复杂的思维去考虑,明明不需要纠结和挣扎的事情,偏要一想再想。结果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掉入了负面情绪的牢笼,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悲伤,怎能活得不心累?就像林黛玉,一生多愁善感,思虑过重,最后只得落得个郁郁而终的结局。有句话得好:“知道得太多不会累,想太多才会。”生活本就不易,内心戏就不要那么丰富了,心大一点,少想一些,才能活得轻松,过得自在。“近代书圣”于右任先生,一生饱经磨难,却始终都能保持着一种气定神闲的恬淡姿态。秘诀,正是因为他想得少。在他的客厅里,悬挂着一副对联用来警示自己: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想得少了,烦恼就少了。正如古训所言:“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03有一家人赚了一点小钱,然后商量买个骡子来驮运东西,太太就问是买公的还是买母的,先生说买母的比较好,因为母的会生小的。太太就说不要了,生小的我们也养不起。这时他们的大儿子就开口了,生了小骡子,我要先骑着到处跑。 二儿子听了很不高兴,对哥哥说,你骑着到处跑那我怎么办呢。两人为了到底谁骑小骡子的事争执不下,最后商定两个人一起骑。父母又不乐意了,小骡子两个人一起骑,把它腰给压折了,那长大了怎么用。全家人就吵成一团,这时候来了一个亲戚,问你们争什么。他们就说在争到底该买一头母骡子还是公骡子,生了小的怎么办。那个亲戚就说不用争,骡子本就不会生小骡子的。在没有认清这个事实真相之前不要想太多,对没有来到的事情不要想太多。有些事情不会因为我们的想法运转。我们可以这样去设计它,可以照这样的方向去努力,但最后的结果成为什么样,不是我们现在用想象就可以想象出来的。不要花太多时间在一些还看不到结果的假设上做无用的想象。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过:“所谓人生困境,不过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一件小事,想多了就大了;一件大事,看轻了就小了。做人不要太玻璃心,事事都往心里搁。小事想多了,头疼;大事想多了,心累;烂事想多了,苦多。人这一辈子,就图个幸福快乐,轻松自在。做人心大一点,别总是为难自己。凡事看轻看淡,对人不要多心,对事无需过虑,日子也就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