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人情味的“好”警察
我需要一个绝对安定的标尺,因此加贺恭一郎是必要的存在。加贺并非解决案件本身,而是一点点深入案件的背景;并非抓到罪犯就结束,在侦查上他把重点置于犯罪为什么发生。 ——东野圭吾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在国内很受追捧,如他的《解忧杂货店》。但东野圭吾“加贺探案集”则是他最畅销的系列作品,而《新参者》作为东野圭吾“加贺探案集”中的第八部,加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书籍:《新参者》
作者:东野圭吾
因为某种原因,加贺从警视厅调查一科调到了日本桥警察局当一名辖区刑警,此时他的境况肯定是不如意的。要知道,他是名非常优秀出色的刑警,拿过全国剑道冠军,破过多起有名的凶杀案,在日本警界很有名气,因此在日本桥警察局局长嘴里,他是“被挖来的”。调任新单位不久,加贺就遇上了一起公寓凶杀案。故事讲述的就是他在调查此案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全书没有刻意突出他有多么强大的推理能力,我们能看到的就是他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和事一一开展走访调查,用心观察,用情琢磨出来的结果。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一股浓浓的“人情味”,是我觉得这个警察形象最特别、最值得说道的地方。
懂礼仪,善于和群众沟通打交道,是加贺的职业特点。在书中,他的每次出场打扮几乎都是“T恤外罩短袖衬衫”,在同事眼里就是一个邋遢,不修边幅的形象。然而当他为了查案去高档餐厅吃饭时,会特地换上皮夹克,以示郑重;出现在被害人葬礼上时,又会系一根黑色领带,代表着对死者的尊重。此外,作为一名新参者(日语意为“新来的,刚加入的人”),他到辖区商业街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会照顾到店里的生意,买一点商品回去,也会把这些小商品作为礼物拎着上门,送给适合的对象。咱们有句俗话叫“上门不打送礼人”,对于老百姓来说,跟凶杀案沾上关系,多少会对刑警的来访感到抗拒和排斥,而他这种不着痕迹又妥帖到位的礼数,恰恰就能很自然地消除他们的排斥心理,为他后来广泛而精确地搜集到线索和证据打下了坚实的“人情”基础。
重细节,情愿去管别人的闲事,是加贺的善良本性。通过走访排摸,细心观察,加贺逐渐掌握到破案的线索,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家庭中与案件无关的内情,比如仙贝店的儿子为了不让母亲知道真实病情去找医生开了假病历;高档料亭老板娘对丈夫婚外情对象的“恶作剧”;陶瓷器店有矛盾的婆媳其实也有互相关心的一面;钟表屋老板与女儿断绝往来后又偷偷为怀孕的女儿祈福等等。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加贺并没有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而是将一件件“家庭官司”厘清后十分有分寸地去点醒他们。为什么说他有分寸呢?在“好面子的人”面前,他即使知道真相,却不当场点破,而是去告诉应该知道的人。可以说,他做的这些都是工作职责以外的事,对于侦查破案来说毫无帮助,但对于书中这一个个被隔阖、矛盾、苦恼、忧愁笼罩的家庭来说,却是一束能够破冰消融的阳光。
善调解、甘于为他人疗愈创伤,是加贺的个性魅力。翻译家多美子是被害人峰子的朋友,也是峰子即将走上独立翻译道路的引路人。由于多美子突然有了结婚出国的计划,打乱了峰子的工作规划,令她十分生气,二人关系也产生了隔阖。亲眼看到好友的死亡场景以及来不及修复的友情,使多美子一直处在无限的悲伤和内疚中,甚至不敢再去考虑和男友结婚出国的事,觉得自己活得幸福就对不起惨死的朋友。并且把刑警加贺对她和男友相处细节上的询问,当成一种怀疑。然而,加贺所有的追问,最后都只为证实一件事,那就是峰子死前已经原谅了她,并且还准备为他们订购结婚礼物。当多美子擦去泪水,问道,“加贺先生,原来您不是在调查案件啊。”“当然在调查,但刑警的工作不止这些。有人会因案件而留下心灵创伤,他们也是受害者。刑警的职责就是寻找能够拯救受害人的线索。”
看到这里,我觉得这个警察做的已经够多了。但是东野圭吾真是个写灵魂救赎故事的高手。最后凶手抓到了,承认因为怕自己侵吞公款的事被发现而杀人。侵吞公款的原因是自己赌博欠了好多钱。但实际上,加贺发现,凶手并未赌博,侵吞他人财产并不是为了偿还欠款而是有可能在包庇他的儿子。于是他就动员另一名刑警——上杉去劝说凶手说出实情。而这个上杉刑警恰恰有过因为曾经包庇儿子而最终失去儿子的痛苦经历。失去儿子的上杉一直活在自责和后悔中,甚至想用辞职来逃避自己的警察身份。加贺此时选择他去劝说凶手,一方面更有利于说服凶手说实话,另一方面也是要帮助他走出这段创伤,去跟自己的过去和解。加贺就是这样,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他的能量,给痛苦的人鼓励,让受挫的人继续前行。他身上这种由内而外感染他人的个性魅力,和一股可以温暖人心的精神,就是对“人情味”的最佳诠释。
读完小说后,我在想,人们对“好”警察的定义具体的标准是什么呢? 公安题材的小说或是影视剧中,“头脑聪明”“观察力敏锐”“身形矫健”“英勇无畏”等正面的警察形象,其实就是我们对特定职业和人群喜欢贴的标签。在《湄公河行动》、《破冰行动》、《重案六组》等影视剧里,里面英勇无畏、雷霆出击、令坏人闻风丧胆的警察形象,我们崇拜、敬佩,有种被英雄守护着的感觉。但是,我们不会评价他们是“好警察”。为什么呢?“好”这个字一般是用来评价身边普通人的,而“英雄”离我们太远。
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最能打动我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这里面的警察形象真实、立体、有血有肉,他们的情感、生活状态可能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很容易引起共鸣。比如,2012年最火的一部公安题材的电视剧叫《营盘镇警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创作,讲述了扎根基层的派出所所长范党育的工作生活点滴。日常工作,他处理的都是些家长里短、鸡零狗碎的事情。但是对待这些“鸡零狗碎”,范党育的工作态度是认真的,总是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工作方法是恰当的,他身边那些干过错事坏事的人物,在他帮助下,都得到救赎走上了正道。这部电视剧在当年很轰动,我们看了都觉得很真实,很接地气,很“扎心”。
我认为,“加贺”和“范党育”这两个打动我的警察形象,有一处共通点,那就是都能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把平凡普通的工作做到极致。做到极致就是美,就能打动人心。在两百万的警察队伍中,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普普通通一粒沙,我们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来改变这种平凡的“人设”。然而,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对每件事情都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并且努力去把它做到专业,做到极致,去享受这种极致带来的美好。我相信,在群众的眼里,也会涌现更多的“好”警察!
知乎上有人评论这本书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不可预料。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因为他们所牵挂的东西,最终交织成彼此的结局。
在不被察觉的地方一定有个人在默默为你付出,我们这一生,会认识很多人,会去到很多地方,做一个正直的,温暖的人,干净,纯净,好好生活,好好爱这个世界。
/ 让阅读成为令你身心愉悦的一种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