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精品陶瓷欣赏(第115期)
【黄地粉彩梅花春燕纹碗】
黄地粉彩梅花春燕纹碗,清同治,高6.5厘米,口径10.3厘米,足径4.2厘米。
碗敞口,深腹,圈足。内施白釉,外通体施黄釉,釉上以粉彩绘梅花喜鹊纹,点点梅花,竞相开放,间14只喜鹊,寓意“喜上梅(眉)梢”。底白釉红彩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黄地粉彩梅花春燕纹碟】
黄地粉彩梅花春燕纹碟,清同治,高3厘米,口径10.3厘米,足径6.8厘米。
碟敞口,浅弧壁,圈足。内施黄地粉彩梅鹊纹,外绘白釉粉彩勾莲纹。底白釉红彩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黄地粉彩蝴蝶纹奓斗】
黄地粉彩蝴蝶纹奓斗,清同治,高9厘米,口径8.7厘米,足径5.2厘米。
奓斗敞口,圆腹,圈足。造型小巧秀丽。内施白釉,外以黄釉为地,彩绘各种蝴蝶纹饰。奓斗是宫廷宴席桌上盛装骨刺的用具。据记载,早在元代就开始使用这种器具了。在同治大婚礼用器中,奓斗是同碗、盘、酒盅这些餐具成套生产的,说明当时婚宴用瓷非常讲究。以蝴蝶作为吉祥图案,除色彩斑斓外,也在于“蝶”与“耋”的谐音。“耋”一般泛指年高,以蝴蝶作装饰是象征长寿之意。底白釉红彩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淡黄地红蝠金彩团“寿”字盘】
淡黄地红蝠金彩团“寿”字盘,清同治,高4.9厘米,口径22.2厘米,足径13.1厘米。清宫旧藏。
盘口沿涂金彩。外壁白釉地上以矾红彩描绘三枝均匀分布的折枝花纹。盘内淡黄釉地上装饰矾红彩描金蝙蝠、金彩团“寿”字、蓝料彩描金“卍”字等,共29个团“寿”字、24个蝙蝠、12个“卍”字。整个图案寓意万寿无疆、福寿万年。外底署矾红彩楷体“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款。
此盘属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皇帝大婚用瓷。
同治一朝历时13年,据清宫档案记载,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御窑厂开始烧造瓷器,此后每年未曾间断。先后有蔡锦青、俊达、景福等奉命督陶,其中以景福较为有名。但景福之出名,并非因他督陶有功,而是因他承办同治大婚瓷器不力,“烧造未能合法,以致粗糙,不堪应”,于是“仍着景福照数赔补”。景福承办大婚瓷器始自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至十年十一月方照数补齐。
【粉彩岁朝婴戏果盘】
粉彩岁朝婴戏果盘,清同治,高10厘米,口径63厘米,足径35厘米。
此盘为同治皇帝大婚用瓷。大盘内壁画有100个童子,他们或燃放鞭炮,或吹唢呐、吹笛子、打鼓,或拉象车、耍龙灯、跑旱船等。将“吉庆有余”、“太平有象”、“五福献寿”、“五子夺魁”、“冠带流传”、“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吉祥主题鲜明地反映出来,无处不渲染着喜庆气氛。盘外壁以黄釉为地,在一轮红日两侧绘一龙一凤,在龙凤头尾之间各有一红色“囍”字。在同治大婚礼用器中,除釉色和图案寓意喜庆吉祥外,底部的款识也具有喜庆色彩,如“燕喜同和”、“吉祥如意”等。它们多用红彩书写,与釉面相互呼应,共同衬托出祥和喜庆的主题。
【黄地红喜字纹小碗】
黄地红喜字纹小碗,清同治,高3.4厘米,口径6.6厘米,足径2.6厘米。
敞口,圆腹,圈足。造型端庄秀丽。内施白釉,外通体黄釉色地,上以红彩满饰“喜”字纹。上下以描金弦纹做边饰。底白釉红彩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黄地红喜字纹奓斗】
黄地红喜字纹奓斗,清同治,高9厘米,口径8.7厘米,足径5.2厘米。
敞口,圆腹,圈足。造型端庄秀丽。内施白釉,外通体黄釉色地上,以红彩满饰“喜”字纹。上下以描金弦纹做边饰。底白釉红彩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红地金喜字纹盒】
红地金喜字纹盒,清同治,高4.5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5.2厘米。
盒呈馒头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内外均矾红地金彩装饰。上下口沿及近足处均以金彩描绘变形回纹。腹部及圈足外墙各以金彩书写10个双“喜”字。盒盖面中心以金彩书写一团“寿”字,围以变形回纹,四周环以两排双“喜”字,每排10个。盒底及盒内顶中心均绘结带毛笔、银锭、如意纹,纹饰外均围以4个双“喜”字。圈足内施白釉,外底中心署矾红彩楷体“燕喜同和”4字双行款。
此种矾红地金“喜”字盒属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大婚用瓷,有5种尺寸规格,大者称捧盒,较小的是粉盒,最小者为可以盈握在手的胭脂盒。
【红地金喜字纹奓斗】
红地金喜字纹奓斗,清同治,高9厘米,口径8.7厘米,足径5.1厘米。
敞口,圆腹,圈足。造型端庄小巧。内施白釉,外通体红釉色地,上以金彩满饰“喜”字纹。底白釉红彩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
此器为同治大婚用瓷。“囍”字习惯称“双喜”,据传为宋代大文豪王安石所创。因为其为两个喜字组成,所以就成为喜庆尤其是婚嫁的吉庆符瑞。在同治大婚礼用器中,作为主色调的红色一般与金彩同时使用,烘托更热烈的喜庆气氛。
【红地金喜字纹羹匙】
红地金喜字纹羹匙,清同治,长17厘米。
羹匙内外均施红釉,内以金彩满书单“喜”字,外以粉彩对称绘折枝花卉纹3组,图案间墨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口沿处描金彩一周。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