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第七部之英帕尔战役(三十八)
当天,英军南面的货栈山阵地同样险象环生。战至10日凌晨,阵地上英军官兵已经不到50人。莱弗蒂中校用光了所有预备队,已经派不出任何增援。当晚18时15分,英军焚烧了山上茅屋,主动撤往身后的补给山。连日激战的日军同样伤亡惨重,当晚,他们仅以零星炮火骚扰补给山,并未连夜发起进攻。
理查兹上校认为,现有阵地必须进一步收缩。数日激战使科希马山岭上英军可战之兵已经不足600人。援兵迟迟不能到达,理查兹和莱弗蒂只能四处给弟兄们打气。地方税务官查尔斯·波西同样也没闲着。他不但拒绝随伤员撤往相对安全的约特索玛,且每天在自己不断缩小的管区内晃来晃去,丝毫不畏惧日军狙击手的子弹。他不时停下脚步,给趴在战壕里那些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小伙子们打气:“援兵一定会打破敌人的包围圈,前来救援我们,小鬼子没什么可怕的。”人家文官都那么有信心,咱当兵的一定要比他强才行——英军士气顿时提升了不少。
在双方炮火的联合打击之下,山岭上的树木全都没了叶子,地面植被被悉数扫平,守军阵地和行动路线毫无遮拦地暴露在日军视野之中。最大的难题是缺水,日军已截断了守军的唯一水源,守军只能完全依靠空军低空投下的那些装满饮水的车轮内胎。大量伤员和非战斗人员无法撤走。森本德治少佐第五十八联队第一大队已从南面向约特索玛发起进攻,英军炮兵阵地不得不到处转移,山岭守军得到的炮火支援不断减弱。
11日凌晨,日军重启北方攻势。相对而言,南部补给山阵地的压力反而减轻了。从12日傍晚开始,久攻不下的日军开启了劝降模式。令英印军士兵诧异的是,喊话的人英语说得相当流利,与以前日本兵蹩脚的英语形成了鲜明对比,竟有人用当地土话对英军喊话。这充分说明,鲍斯的“印度国民军”已经抵达前线。12日晚,日军对补给山的冲击一浪高过一浪,双方多次上演了惨烈的白刃格斗,英军阵地依然巍然屹立。在山坡和山谷里,到处躺满了日军士兵的尸体。从一定程度上说,斯利姆说佐藤是无能之辈也不算冤枉。作为一个典型的武士道军人,佐藤刚毅勇猛,冷酷无情,擅长硬拼蛮干。在称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几条羊肠小道上,佐藤不惜士兵的生命,把手下人马一批接一批地往上驱赶。
4月13日,盟军C-47运输机首次出现在山岭上空。由于守军阵地已缩得很小,空投变得异常困难。第一批3架运输机错误飞到了日军占据的宝库山上空。尽管科希马山岭上的英军及时打出了红绿信号灯,但空投的物资还是全部落入了日军之手。物资中有双方都急需的英制3英寸迫击炮弹和大量手雷。日军立即用缴获的英军火炮和落下来的炮弹回敬他们的真正主人。幸好第二、第三批空投获得成功,其中有守军急需的饮水和医药用品。
为了使空投更加准确,德莱尼空军中尉的飞机飞得很低,这样在山区非常危险。他的飞机多次被日军打出弹洞。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在接下来的三周里,共15次执行空投任务的中尉都能看到,山岭上的伙伴们在浴血奋战。部分飞行员还寻隙对日军阵地进行扫射,以此鼓舞守军士气。4月18日,在对日军阵地进行扫射时,曾在北非征战多年的加拿大皇家空军飞行员吉米·沃伦上尉的飞机被日军高射炮火击中,当时飞行高度仅6米的飞机一头栽向地面,机毁人亡。虽然空投改善了守军糟糕的补给状况,但如果没有援军及时赶到,理查兹和他的弟兄们坚持不了太久。就在运输机出现的同一天,英军补给山阵地多次告急,科茨上尉手下只剩下14名官兵。在北方居馆区,英军一个混编连顶住日军的轮番冲锋已达五天之久。
科希马山岭十万火急,坐镇迪马普尔的斯托普福德中将当然也不会闲着。当初正是由于他的失误,才使据守山岭的英军陷入绝境。4月8日,第三十三军头号主力英军第二师开始从迪马普尔向东攻击前进。4月10日,最后被空运到迪马普尔的第四旅跳下飞机就立即编队向科希马方向推进。
在此之前,英军第二师接受的大多是两栖作战训练,他们必须尽快适应新的作战环境。先遣第五旅第一营因日军设置的多处路障,进展缓慢。沃伦准将向格罗弗少将提出,鉴于科希马山岭局势急剧恶化,而第二师的抵达还需要一段时间,是否让守军放弃现有阵地,撤回约特索玛与第一六一旅主力汇合。格罗弗认为,守卫迪马普尔的前提是守住科希马山岭,当即否决了他的建议。4月12日,霍金斯准将的第五旅旅部和第二营营部抵达祖步扎,与先头部队汇合。随后,他们被日军第一三八联队第一大队第三中队的55名士兵在一个叫“碉堡山”的地方死死拦住。
4月14日,约翰逊中尉带领的一支巡逻队从约特索玛出发,寻隙潜入了科希马山岭。他们向疲惫不堪的守军报告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援军第二师已抵达约特索玛以东3200米处的碉堡山,很快就将前来汇合。顿时山上守军士气大振。
当天中午12时30分,英军攻打碉堡山的战斗正式打响,在全歼日军一个中队后继续前进。次日,英军第五旅抵达约特索玛,与沃伦的第一六一旅汇合。沃伦强烈要求立即向科希马山岭派出增援,但格罗弗以通往科希马的道路两旁可能有日军炮兵存在、行军会遭到炮击为由不予采纳。他告诉沃伦,“解围固然非常重要,但我必须保证第二师行军途中的安全。既然守军还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就应该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解围时间暂定17日,给第二师留出充裕的准备时间。”沃伦气得吹胡子瞪眼也无可奈何。位于后方的斯托普福德多次收到了蒙巴顿和斯利姆发来的催促电报,“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打破日军对迪马普尔-英帕尔公路的封锁。”斯托普福德只能把电报转发格罗弗,催促第二师快速前进。
根据斯托普福德的命令,格罗弗少将迅速制定出增援科希马、围歼日军第三十一师团的作战计划:威利·戈申准将的第四旅一路扫荡科希马西南地区,在阿拉杜拉支峰一带控制迪马普尔-英帕尔公里主干道;霍金斯准将的第五旅在科希马以北地区东进,经梅雷玛山岭向科希马山村挺近;沙普兰准将的第六旅在师属坦克部队和第一六一旅配合下,沿迪马普尔-英帕尔公路南下,扫清沿途日军障碍,打通科希马通往英帕尔的公路。预计很快将从若开空运过来的英印第七师第三十三旅暂时纳入第二师战斗系列,充当战役总预备队。
科希马山岭的状况远非格罗弗想象的那么乐观。日军当然清楚英军增援在不断迫近,急于在最后时刻取得突破的他们进攻更加疯狂。17日晚补给山失守,日军趁势于18日凌晨攻占了补给山以北的库奇·皮克特山阵地。此时理查兹据守的地盘儿仅剩长、宽各350米的一块正方形区域,阵地缩小到最初的八分之一。狭窄的阵地上人满为患,到处都是痛苦呻吟的伤兵和阵亡官兵的尸体。这些尸体、人类排泄物的臭气和刺鼻的火药味儿混合起来,形成了一种难以名状、令人作呕的恶臭。日军的每发炮弹都伴随着大量死亡,局势确实已经到了最危机的关头。幸好当天上午,驻守加里森山的英军已经能够清楚看到在不远处皮克特山上,友军第一旁遮普团第一营士兵的长头巾了。
4月19日,日军的最后攻击近乎疯狂,连皇家空军的“飓风式”战斗机都加入了阻击行列。C-47运输机准确地将弹药、食品和饮水投放到英军控制的狭下区域内,部署在祖步扎第二师炮兵的25磅炮一刻不停地将炮弹向冲锋的日军倾泻。包围圈中的斯特里特二等兵禁不住仰天长叹,“友军如果再不到来,我们绝对撑不过今天!”好在援军来得虽慢,但还是到了。20日上午,威尔伯·比克福德中校的伯克郡团第一营撕开了日军的包围圈,奋力冲上了硝烟弥漫、弹坑累累的加里森山顶。第二天大量食品、饮水和药品纷至沓来。这就宣告英军对科希马山岭的解围获得了成功。
尽管付出了1375人的伤亡代价,但理查兹上校凭借一支临时纠集的力量,牢牢拖住了佐藤的第三十一师团,使牟田口速战速决的愿望彻底落空。迪马普尔有惊无险,史迪威驻印军缅北作战的后勤补给无忧了,运往中国的大量军援安全了。
欲知后事如何,节后请看下一小节“解围英帕尔”!
居馆区
网球场
科希马山村
科希马公路
科希马山岭
科希马街道
科希马山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