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万物”以人为本与“逢七必变”

文史观天下,文学漫漫谈!

《易经》中说:八卦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万物,其中万物首先包含了人类,也就是说人是阴阳互相结合而生成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无形胜有形,这和《易经》中伏羲的先天八卦不谋而合。按照《易经》的思想,一为初始为太极,二为阴阳之气,也是男人和女人,三就是阴阳结合生成的后代,如此循环往复繁衍,无数个后人又创造出世间的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又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如果能走完六个阶段,也就意味着一个阶段圆满结束。那么到了第七阶段,又有怎样的发展呢?

(1)“七”的文化象征

在易经中,七代表奇数,代表阳刚,女人传统的节日“七夕”节是谈情说爱的节日;在佛教中“七”有小圆满的含义,所以在佛教中“七佛如来”、“七宝如来”、“过去七佛”以及“药师七佛”等等。

七在西方《圣经》里也有满满的意思,在中东古文明中,七是继三之后最神秘的数字,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也是个吉祥的数字。这一数字的神圣也许由于古历法中太阴月的4个七天共为28天,或者是源自与观星而得出的“七大行星”有关。翻开文学和历史书籍,也有不少名字与“七”有关:七仙女与董永,曹植的七步诗,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七座教堂,七次圣餐,主祷文中的七个祈愿,七宗罪等等。中西方都把一周定为7天,也是偶然中存在着必然的哲理。

(2)逢七必变的规律

《易经》中每个卦都有六爻,这六爻就代表了事物由开始到结束的六个步骤。人们希望每一步都能顺利,所以就有“六六大顺”之说。六步完成以后就进入一个转折点,进入到第七步,就有“逢七必变”之说,一旦出现第七个阶段,说明事物的运行和以往不一样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据说上帝在创造世界之时,刚好用了六天,因此将第七天作为休息日。这种巧合也为七这个数字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易经》中讲阴阳是相互转化的,逢七必变也是遵循客观规律,并非一件坏事。既然要“变”,就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有可能小变,也可能大变;可能往好变,也有可能往坏变。纵观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每隔700年左右,中华民族就会面临一次重大的变革。正因为几千年来新旧王朝的更替,才书写了中国历史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在日常生活,逢七必变的思想也被广泛应用,比如在股票市场中,一只股票连续涨或连跌7天,就物极必反了,逢七必变已经成为人们遵循的一种法则,在不同的领域上应用屡试不爽。

千古不变的中国文化:三生万物,逢七必变,在现实生活中很值得人们深入研究一番,以不变应万变是最高境界。

(3)千古不变的宝贵财富

中国文化的底蕴积累,不局限在古董书画这些实物上,传统思想中蕴含的一些道理,广为人们所认知并应用,这些更是宝贵的财富。“三生万物,逢七必变”,是朴素的哲学观点,是中国文化千古不变的宝贵财富。逢七必变也在提醒人们,任何时候都要有忧患意识,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人处长时间处在顺境之中时,要时刻警惕逆境离你不远了,要有心理准备,居安思危,做到有备无患。中国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七”代表变,所以人不要守着死理不放,要懂得变通。《易经》的“易”就是告诉人们,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着,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河流,人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人对事物的变化能有有应对的准备,但对时间的变换之快,我们却无能为力,哪怕是对人类来说存在于世很久年代的东西,站在历史的角度看,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因此人面对当下一时的成败,人们还有什么不能看开的。

在社会中生存,要时刻提醒自己身边的一切都在时刻变化着,即使身陷困境中,人也不要心生抱怨,丧失信心,这都是黎明前的黑暗,改变随时会出现,曙光就在眼前。在未改变的日子里,我们要积蓄能量,等待改变的机会,你的努力和应对表现,将决定往哪个的方向转变。

“三生万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逢七必变”展现了人类对于圆满的追求。人要时刻保持前进的脚步,才能轻松面对生活的变数,让一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三生万物,逢七必变”带给人们的最重要的意义和启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