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一见如故,一见钟情太轻浮|李白和杜甫的友情你未必真懂
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苟且过的生活,
都记在这里。
所有图片来源:网络
1/
这一年春天,杜甫在长安,想起了客居山东的李白。一个人默默喝酒,春风拂过,看着远处柳枝渐渐有了轻微的绿色,他心里想,何时才能与李白大哥一醉方休呢?
想起在洛阳初相识,想起在东鲁再聚首,想起一起携手游山玩水,想起一起举杯畅饮夜论诗,那是多么与春天呼应而又默契的时光。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内心越来越浓的记忆春水一样波澜泛起,杜甫挥毫写下这首《春日忆李白》。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友情和思念,就这样沉静的蕴含在这平实朴素的叙说里,你看不到杜甫的内心思绪,仔细品味,你却有一种欲说还休怅然若失,甚至有忍不住流泪的冲动。
这是友情的力量,这也是诗歌的力量。
2/
山高水长,日夜流转。
杜甫在春天寂寞独酌的时候想起李白,李白也刚好在秋风萧瑟时节独自把盏之际想起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实在闲极无聊,我到沙丘城到底干什么来了?淡薄的鲁酒,一杯又一杯的喝下去,为什么偏偏喝不醉呢?齐国美女的歌舞,演绎得如此热烈,却依然无法排遣内心的愁绪。
想起远在长安的杜甫,李白只有把对杜甫的思念寄托于滚滚南流的河水,绵绵不绝,昼夜不舍。
杜甫对李白的思念不动声色,平静之中掩春雷。李白对杜甫的思念深沉浓烈,笔落之处惊秋雨。
若论对朋友的思念,还有多少表达会超越李白与杜甫1300年来带给我们的感动呢。
3/
法国时尚大牌创始人纪梵希离开了,有人说,他终于可以与先他离开的奥黛丽·赫本相聚、厮守。
这样说,或多或少显示了言说者对美好爱情故事的向往与祝福,也或者显示了他对纪梵希或多或少的同情。
在我看来,这样的言辞几乎就是对纪梵希的亵渎,以他对赫本的爱,又怎么能是这样一种浅薄和自以为是的论调能够表达的。
他可以终身不娶,为赫本无数次用心做着嫁衣,亲手扶棺送赫本走向另外一个世界。
他没有说过他爱她,他也从没有在意过世人庸俗的眼光和非议。因为他是纪梵希。
我并不认为纪梵希对赫本的爱,是爱情,我更认为他们之间的爱,是友情。
赫本说,我穿上他为我设计的衣服,我就是安静的。
纪梵希说,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是寂静的。
真爱,才会让爱露出最纯正本真的样子,不掺一丝一毫的杂质,爱情如此,友情同样如此。
所以杜甫说,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所以李白说,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和杜甫写给对方的这些诗歌,适合在春天的黄昏或秋天的傍晚,一个人,一杯酒,静静的品味,品到动心处,端起杯一饮而尽,然后轻轻为自己把杯中的酒添满。
4/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山东之别,这是李白写给杜甫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没有肆意的想象和夸张的比喻,只是以笔写心,心里在想什么,笔下就记录什么,这种表达在李白诗歌中并不多见。
真爱,无需刻意张扬和标榜,真正的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李白杜甫的各自一生中,他们共同相处的时间并不长,真正聚首的日子更是屈指可数,这为他们彼此思念创造了条件,否则也许就没有这些经典诗歌了。
一见如故,用来形容李白与杜甫,再恰当不过,他们的相遇,有点与贺知章遇见李白相像。一见如故,初相见,就像相识多年的老朋友,这是多么美好和幸运的事。
遗憾的是,这种相见是真正的奢侈品,很多人终其一生也遇不到一个一见如故的人。
与一见如故相比,一见钟情就显得多少有些轻浮,甚至有些瞎猫碰见死耗子的感觉。传奇的爱情故事听多了,浪漫的爱情剧看多了,往往让人从一见钟情的鸡汤开始,然后毫无例外的以一拍两散的狗血结局。
说得有点远了。
李白与杜甫一见如故,所以他们才留下千古绝唱无数。这才是传奇。
5/
有人说,杜甫对李白是真友情,而李白对杜甫是假友情。
依据是,杜甫一生为李白写了20多首诗歌,而李白一生才为杜甫写了3、5首,以此证明至少是杜甫对李白的情谊更深厚更真挚一些。
持这种论调的人,显然是至今从没有过一见如故这种神奇而又幸福体验的人。
事实上,我把持这种论调的人都归为一类病人,这类病人有个猛一看上去很另类的名字——脑残粉。
比如对谁喜欢到相当程度,就管人家叫爸爸,叫妈妈,也不管人家缺不缺你这个脑残子、女;比如对谁喜欢到相当程度,就扬言非他不嫁非她不娶,更不管人家是渣男还是渣女……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杜甫重游齐鲁,李白不仅亲自陪同,还亲热的拉着杜甫的手一起游山玩水,一醉方休之后可以盖一床被子酣睡。如果不是真友情,李白杜甫断然不会如此亲密。
见证友情,又何须过多往来的言语!
只要他们彼此都在对方心里,就已经足够。
而脑残粉恰恰相反,他们把膜拜的对象放在心里,而那些被膜拜者又把他们放在了什么地方?谁脑残谁知道。
6/
李白一生,关注友情胜于关注他自己。
在李白的文字中,很难见到他提及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姊妹。
在脑残粉的论调中,李白自然又是一个大逆不道的不孝之徒。
这样想来,在无聊的西方节日母亲节父亲节里,把自己父母都绑架到朋友圈炫耀孝心的人,都比李白强得太多了。
可是,李白在他的诗歌里,曾经写过一位老母亲——别人的老母亲。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这一年,李白61岁,晚景落寞凄凉,夜宿五松山下一位姓荀的老妈妈家中,受到同样贫寒凄苦的老人家热情款待,想起田家终年劳作不易,李白食不下咽,哽咽着再三道谢。
那一刻,李白也许想起了他自己的母亲,可是他心中还是这陌生的老妈妈,还是天下苍生。
李白的爱,是大爱。他把对父母和家人的爱,都深深的隐藏在了内心深处。
闻一多先生曾经将李白与杜甫的相遇,比作是太阳和月亮的相会。一个如炎炎烈日,其诗韵光照乾坤,一个如朗朗明月,其文意幽深沉郁。
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300年来,他们依然是唐诗天空中的太阳和月亮,仰望着他们,羡慕着他们的友情,崇拜他们文字里永不枯竭的光芒。
<END>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