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贷后管理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啊!

来源 落笔小辛
作者 | 落笔小辛
此篇文章共1789字。
这样吧,我们先达成共识,大部分从业者对资产类业务的贷后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人把贷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你们认可么?其实,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太多了,有血淋淋的、有劫后重生的、也有万劫不复的。
不重视贷后管理工作,就如同孩子出生后不搞好成长教育一样,那么家长经历孩子慢慢长大,成长中的所面临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也如同摄影一样,优秀的摄影师都掌握了很好的后期处理,照片拍的稍微差一点没关系,后期处理好也会扭转局面,当然前期拍摄的基本功还是要过硬的。
贷后管理不是机械的工作,是思维模式,是一种对任何工作的反馈机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记录、拜访、成稿、组卷的工作,它蕴含着一种观察问题的角度和逻辑分析,这是理性的沉淀及感性的预期,浑然天成的。
经我这么一说,贷后管理工作感觉相当美好了。
但是可但是,日常工作中,我们对贷后管理认识上就有问题,有的客户经理认为客户能承诺按期还款就行了,不关心客户的生产经营,也有的认为能够正常付息的企业不需要贷后管理、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不必重视贷后管理、担保条件好的可以放松贷后管理。
说的严重点,你们真的把贷后流于形式啊,一个模板,一水水的下来,流程作业,日期忘记了改,批量签名,复制粘贴,前后文意思不搭,上面是上个季度的事儿,下面又是去年的数据。
还有些信贷部门的高管认为,贷后管理工作是客户经理(辅办客户经理也认为,贷后管理工作是主办的事情)的事情,不知道自己应该有参与重点客户、疑难客户的贷后管理的责任,不知道应当将管理工作质量作为自己工作检查、督办的内容,总觉得能营销多少存款,创造多少利润才是王道,这是普遍认识上的误区。
这是一条哲理:贷后管理工作既是救命稻草又是责任认定的导火索。
按照以往的惯例,我还是写关于贷后管理的十条建议吧。
  1. 首先要满足行内贷后管理模板制的相关要求,按照要求进行完善补充,这是对一种制度的尊重,免责之前要尽职。

  2. 观察获得资金后的客户对银行态度的转变,了解客户的心理变化,了解客户的上下游客户,创造机会让你的客户介绍一下他身边的朋友给你,这样可以把控客户周边的环境。(政府贷的除外)

  3. 通过计算相关财务指标,要通过财务分析得出具体结论(没有结论的财务分析没有任何意义),必要的时候查企业的账目,季度贷后、半年查账,大额的资金变动、挂账及存货(盘点)有必要详细了解具体指标的根源。

  4. 客户股本结构是否变化,你是否定期去工商局查档,这是了解企业组织架构是否变化的基石。

  5. 查看季度周期企业经营的相关合同、货物单据,与高管谈谈企业的对外战略布局,企业内部管理,重要管理人员的聘任计划等等,这些因素也很有意义。

  6. 了解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家庭情况(离婚了?有小三了?卖地了?买房子了?投资了?被骗了?拿着信贷资金放高利贷了?)、周边朋友对其的评价,要深刻的认知,你是对企业实际控制人放款,并不是对企业的资产;人不行,担保方式只不过是救命稻草而已。

  7. 去实地企业走访做贷后检查过程中要全程录音,信息时代这个是必要的,并不是监听而是光明正大的录音,因为这个能够还原当时的场景,重要的抵押物周边要拍照,而且照片中要包含客户经理才对,这证明你去过,知道么?留痕,留痕,留痕,工作痕迹化很重要。(有些股份制银行对政府类融资提供的决议从起草开始,都是全程录像的。)

  8. 贷后检查报告中要有风险揭示能力,一旦企业经营情况有大幅变化,要尽快告知上级领导,通过开会的形式做贷后管理视角的决策调整,别自己以为能控制住风险,这是不对的思维。

  9. 贷后检查(要特别认真、高度重视)特别重要,因为大部分形成重大风险的贷款,首先倒霉的都是客户经理,而且风险的着眼点大部分又都是从过往的贷后开始的。

  10. 以上九条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把贷后调查报告当成贷款前期的尽职调查报告用心去写,才是最重要的。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后,谁都不可能是你的救世主,只有贷后管理报告了,转变观念吧,各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