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蒋子栋:@过敏星人是被扼住了命运咽喉的人,请对TA温柔以待

近期,我国神经外科权威凌锋教授,因酒后服用头孢出现过敏性休克而紧急抢救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凌教授反应快,迅速到达宣武医院,经过及时抢救,最终逃脱了过敏性休克这一大难。

凌锋教授是幸运的,有惊无险。但是有多少人却因过敏丧失了生命,像我们熟悉的著名歌唱家邓丽君,就是因为在花海中拍照而诱发了过敏性哮喘,而又没有随身携带抗过敏急救药,也没有得到及时抢救而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这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自己的疏忽大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还有前段时间的一个新闻,有人为了补充维生素C,把鲜榨果汁往静脉里面输入,而果汁对身体来说是异物,进入体内之后势必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像这样因过敏引发的意外伤害或悲剧可以说是每天都在上演!所以,健康科普很重要,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命!

基于此,正值7月8日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来临之际,我们邀请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的主任医师蒋子栋教授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过敏性疾病的健康知识,希望大家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并把学到的科普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远离过敏性疾病的魔爪!

什么是过敏性疾病?

所谓过敏性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范围广,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同的病人不同的部位,可以有不同的症状,但都具有发作性、反复性、可逆性等特点。

过敏性疾病的特点就是暴露于过敏原之后,起病快,在病因去除后,症状消失得也快,反复接触就反复发作,不接触就不发作。

过敏与体质、季节、地区及过敏原有关。比如东北、内蒙就是高发地区,春秋两季是高发季节,并且秋季过敏比春季过敏更多。

过敏最常累及皮肤、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结膜炎、湿疹、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全身性严重过敏反应及前面发生在凌锋教授身上的过敏性休克等。

狂打喷嚏,鼻塞到怀疑人生,鼻涕流得像是没关紧的水龙头,分分钟用掉一抽纸巾,整日昏昏沉沉没精神,气喘,咳嗽,身上起小红疹子痒得不能自已.......这些症状都可能是过敏的表现。

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

近数十年来,过敏病例在世界很多地区呈快速上升趋势。据WHO统计,过敏性疾病已跃居全球疾病的第6位,影响了全球约25%的人群。

过敏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它是21世纪最具有流行特征的现象,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需重点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它正在侵袭越来越多的婴幼儿、儿童乃至成人,由于它反复发作,年复一年的迁延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我国,约有2亿人患有过敏性疾病。其中,婴幼儿过敏发生率高达41.24%。近十年来,儿童哮喘发病率提高50%,每年约80万新生婴儿受牛奶蛋白过敏困扰,而能确诊并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儿仅10万左右。

过敏与心理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

与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平行的是各种社会心理压力的增加,目前认为过敏性疾病是“身心疾病”。研究显示,过敏性疾病常伴有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恐慌症等。研究还发现,过敏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哮喘、特应性皮炎(湿疹)患者更容易患上精神疾病。同时,心理压力可以增加过敏的风险。

过敏患者与其他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所不同,因为很多患者的面部出现了严重的过敏症状,如红斑、甚至溃烂等,一些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因变“丑”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出现焦虑、恐惧及抑郁等各种心理变化,特别在意别人的异常目光,任何一种不良的刺激均可使患者的情绪发生显著的波动,心情的改变有时也可导致病情的加重。

社会心理因素与过敏性疾病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可能通过行为途径介导,例如压力引起的锻炼缺乏、睡眠障碍、抽烟等可能会导致过敏性疾病的恶化。相比之下,过敏性疾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长期不稳定的症状、累计的医疗成本、治疗的不成功等导致过敏患者及家属可能产生焦虑和抑郁。

研究显示:过敏史与抑郁的发生呈正相关,过敏体质的人更易患抑郁症,过敏者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63倍。这可能与过敏体质的人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无论在日常生活、工作还是医疗用药上都处于紧张状态、不能有效放松有关。

哥伦比亚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母亲患有抑郁症,那么她的子女患过敏性疾病的机会将大大增加,而遗传史也是抑郁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可能也是过敏体质易患抑郁的原因之一。

过敏引起的常见心理问题

焦虑

焦虑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无根据的恐惧或者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紧张情绪。

焦虑者会出现头晕、无力、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手抖、喉咙梗塞等躯体方面的症状以及注意力无法集中、精力减退、思维混乱、理不出头绪、坐卧不宁、过分担心、紧张害怕、提心吊胆、烦躁不安、恐惧忧虑、很难静下心来、伴有濒死感、经常会出现自杀念头甚至惊叫、呼救等。焦虑会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有的人发病时呼吸急促,呈过度换气状态,发作过后有些人会迅速恢复常态,有些人则惴惴不安,担心再发。反复发作者可数日、数周或者数月一次。发作频繁者可一日数次,以至患者不敢起床活动。

抑郁

抑郁是一种不愉快的心境体验,在精神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常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 “三低”)及无趣、无助、无欲(食欲和性欲)、无能、无力、无眠、无望、无价值(“八无”)甚至消极自杀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性精神障碍。

它是一种病,不是“宝宝不开心”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发病率、伤残率、复发率高,病死率也相对较高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由于父母焦虑、抑郁,就会忽视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互动,时间长了,这些孩子也会发展出抑郁行为,消极、退缩甚至自杀。

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证实,个体应对方式的选择与个体的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即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疾病发病时间越长,症状越重,患者心理压力程度越大。

所以,患者或患儿家属一定要重视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杜绝自己或过敏儿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否则这些心理问题出现后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失调,同样会加重过敏的生理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然鹅,要想预防焦虑、抑郁的出现,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正确的防治过敏性疾病。

PS:本文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专题——过敏性疾病与心理问题(上)

本期专家

蒋子栋

蒋子栋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眩晕疾病的诊断和康复治疗、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