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图鉴之枸杞子
文章来源:龙兴超人公众号。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枸杞子可以称得上是国民滋补品,但普通消费者甚至一些专业人士对于枸杞子的质量认识却存在误区或盲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梳理。
1、枸杞质量认识的10大误区
(1)颜色鲜亮的枸杞子是染色的吗?
枸杞子表面颜色鲜亮程度跟加工方法、储存条件有关,冻干或者烘干的枸杞子颜色相对红亮些,晒干的相对暗红一些,储存条件好,颜色也红亮一些,并不是染色导致的,其实枸杞子并不存在染色的情况。
(2)枸杞子熏硫的情况很多吗?
过去没有烘干设备的时候,枸杞子加工的时候有熏硫的。现在烘干技术比较成熟,熏硫的情况比较少了,但仍有个别熏硫的。熏硫的枸杞子颜色红亮鲜艳,闻起来有刺鼻的硫磺味,口感酸涩,比较容易鉴别。
(3)全国到处卖的宁夏枸杞都是真的吗?
宁夏产枸杞子只占全国总产量的不足15%,大量包装标示宁夏枸杞并不是宁夏产的。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区别不同产地的枸杞子难度是很大的,其实宁夏、甘肃、青海、内蒙产头茬、二茬枸杞子品质都不错。
(4)枸杞子结块是变质了吗?
枸杞子含糖量高,遇潮湿空气糖份渗出,就会粘连成块,抖一下就会散开,并不是变质了。但是如果结块严重,抖不散了,品质就不行了。
各个地方产的枸杞子都会粘连,甘肃靖远、宁夏中宁产的头茬枸杞子不易结块,青海、甘肃产颗粒较大的相对容易粘连、结块,密封严、放在阴凉的地方储存能一定程度避免粘连结块。
(5)上浮率高的枸杞子就是好枸杞吗?
根据我们对比,各地产头茬、二茬枸杞子上浮率都在95%以上,因此并不能以上浮率高低判断枸杞子品质。枸杞子泡茶上浮率主要跟种植的品种有关,宁杞7号和一部分老1号品种上浮率相对高一些,其他的都相差不大。
(6)枸杞子表面白霜是什么?
枸杞子的白霜是加工残留的食用碱或小苏打,枸杞子鲜果表面有一层蜡质层,食用碱或小苏打能够破坏这个蜡质层,让水分蒸发才能制干,这是枸杞子加工普遍采用的工艺。食用碱、小苏打都是可以食用的,不存在安全问题,可以放心吃。
(7)有白嘴的枸杞子就是好的?
所有的枸杞子从树上摘下来顶端都会留下白嘴,头茬、二茬及时采摘的枸杞子白嘴相对明显一些,宁夏中宁、甘肃靖远产枸杞子白嘴总体多一些。但枸杞子白嘴的多少与品质没有必然关联。
(8)枸杞子是越甜越好吗?
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枸杞子口感不同,道地中宁枸杞子口感是先甜后苦,青海、新疆产枸杞子口感相对较甜,枸杞子从药性讲上不应过度追求甜,适度甜最好。
(9)枸杞子是圆的好还长一些好?
枸杞子果形有长形和圆形,一般认为头茬、二茬采摘的枸杞子果形偏长,颗粒较大,品质较好。三茬四茬采摘的枸杞子偏圆,颗粒较小,品质相对差一些。
(10)枸杞子颗粒大越大越好吗?
同一个产地的枸杞子颗粒越大越好,一般头茬、二茬采摘的枸杞子颗粒相对较大,三茬、四茬颗粒较小。青海枸杞子普遍颗粒较大,中宁枸杞子反而颗粒没那么大,但不能说青海枸杞子就比中宁枸杞子好。
2、枸杞资源分布
枸杞子产地分布较广,目前商品全部来源于栽培,有宁夏、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河北六大产区,各产区详细分布和产量如下:
各产区详细分布和产量
1、宁夏枸杞
宁夏是枸杞子的传统道地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卫市中宁县、沙坡头区、海原县;固原市;银川市贺兰县;石嘴山市惠农区、平罗县;吴忠市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区、利通区等地,核心产区为中宁县,该区域产的枸杞称为“中宁枸杞”,为道地药材。
▲宁夏中宁枸杞
宁夏中宁枸杞子
中宁县是全国最大的枸杞子加工、销售、育苗基地,全国各地产的枸杞子多在此进行二次加工、交易,再走向全国各地。
▲宁夏中宁枸杞子交易市场
2、青海枸杞
青海枸杞种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近20年来种植面积迅速增加。
目前已经成为枸杞子产量最大的产区,种植区域以海西州的诺木洪农场、格尔木河东、河西农场、尕海镇、柯鲁柯镇、怀头他拉镇等地较为集中。
▲青海海西州枸杞基地
青海枸杞种植面积大,生态环境好,所产枸杞子粒大、味甜、含糖量高,但容易结块、变色、走油。
▲青海海西州枸杞子
▲青海海西州枸杞子
3、甘肃枸杞
甘肃也是枸杞子的传统产区,主要分布在白银、酒泉、武威、金昌、张掖5市,其中白银市靖远县,武威市民勤县、古浪县,张掖市山丹县,酒泉市瓜州县、玉门市是主要产地,其中以靖远县产枸杞子品质最佳,接近中宁枸杞,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仅次于中宁枸杞。
▲甘肃靖远枸杞子
4、新疆枸杞
新疆是枸杞子的小产区,主要种植于北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精河县、塔城地区乌苏市、沙湾县是当地种植较为集中的地区,除此以外还有阿克苏市、昌吉州奇台县及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周边也有种植。
▲新疆枸杞基地
新疆前几年种植面积大增,但不少地方种植枸杞子的目的是为了防风固沙,枸杞子采摘量较少,产量非常小。新疆枸杞子个小、粒圆、味甜腻,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弱。
5、内蒙枸杞
内蒙古也是枸杞子的传统产区,产区基本为老树,扩种面积不大,产区逐步萎缩,仅乌拉特前旗先锋镇、杭锦后旗沙海镇有少量种植。
▲内蒙枸杞
6、河北枸杞
河北也有少量枸杞种植,产地集中在巨鹿县,巨鹿枸杞以低糖为特色,色红、味苦,商品称为“血杞”,主供出口韩国,市场流通量不大。
▲河北巨鹿枸杞子
根据目前枸杞种植和产量看,宁夏、甘肃、青海是枸杞子的三大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不同产区枸杞子质量参差不齐,宁夏中宁、甘肃靖远两地种植的枸杞以宁杞1号为主,所产的枸杞子粒长,饱满,不易结块,品质和价格均高于其他产区。青海德令哈市尕海镇、都兰县、格尔木河西农场的枸杞子品质最佳,甘肃玉门、瓜洲等地次之。
3、枸杞子栽种品种
中宁地区种植的枸杞最早是由当地的野生品种驯化而来,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经过不断选育和改良,栽培的品种也发生着变化。
1、品种选育
20世纪50年代后期,秦国峰等人将中宁农家栽培的枸杞品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类与整理,选择大麻叶、小麻叶作为枸杞最佳品系,对农户的枸杞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和提升后向外地推广。
20世纪70年代以后,钟鉎元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大麻叶的群体中优选出 “宁杞1、2号”两个品系。
1992年“宁杞1号”作为优良品种,以无性繁殖技术为核心的一整套配套栽培技术为支撑,向全国推广,由于其具有综合的优异特性,宁杞1号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主要品种。
2001~2005年期间,钟鉎元又选育了宁杞3号、胡忠庆等人选育出了“宁杞4号”,直至首个雄性不育种质宁杞5号的出现,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新的自交亲和突变优系宁杞7号。
2008年,宁杞7号开始应用,目前已经成为生产上应用前景最大的品系。
时至今日,枸杞子优良品种的选育仍在进行,优良的种质既继承了传统中宁枸杞优良的品质,又在经验基础上不断提升,从而保证了中宁枸杞子品质得以延续。
2、主要品种
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比较大的枸杞子主要是宁杞1号和宁杞7号,二者在果粒大小和形状上有所差别。
宁杞1号是传统的中宁枸杞栽培品种,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宁杞1号枸杞鲜果呈纺锤形,两端钝尖,味先甜后微苦。相对宁杞7号,果粒偏小。
▲宁杞1号
(2)宁杞7号
宁杞7号是近些年新发展种植的主要品种,产量较大。宁杞7号鲜果呈方圆形,先端钝圆,顶端稍尖,味甜。相对宁杞1号,果粒较大。
▲宁杞7号
4、中宁枸杞
枸杞子商品以宁夏中宁所产品质最佳,为道地药材,称为中宁枸杞子。
▲中宁枸杞子
1、生境
枸杞生长喜光,喜凉爽气候,耐盐碱,怕水渍,耐肥,耐旱,耐寒,喜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枸杞花
中宁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与发源六盘山的清水河在这里交汇,形成带状的冲积平原,中宁枸杞的核心种植区就在黄河两岸肥沃的带状冲积平原上。
▲中宁枸杞生长区域
这片地区土壤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土壤肥沃,腐殖质多,土壤偏碱性,经过多年的耕作,熟化度高,形成了最适宜枸杞子生长的灌淤土和灰钙土,这是最适宜枸杞生长的土壤。
▲中宁枸杞生长的土壤
同时,黄河和清水河水质独特,水源充足,这是中宁地区枸杞种植得以发展的重要的原因。
▲中宁枸杞生长的水源
中宁县地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9.9℃,年均日照时数2990小时,无霜期200~215天,年均降水量为202.1毫米,集中在6~8月,年蒸发量1947.1毫米,为年均降水量的9.6倍。
▲中宁枸杞在干旱的环境下生长
降雨量少,蒸发旺盛,空气干燥,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这些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枸杞的生长发育和果实营养成分的积累。
天下黄河富宁夏,优越的自然的自然环境是中宁枸杞子道地品质的保障。
2、种植
中宁地区栽培枸杞的历史悠久,早期主要在黄河、清水河沿岸分散种植。
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宁安堡参将蔡英主持开发宁安堡新灌区,开挖柳青渠,修建了宁安堡城,这项工程促使屯区军民大力发展枸杞生产,此后宁安堡一直作为优质枸杞子的产地,列为贡品。
在长期的枸杞生产实践中,中宁人摸索出了一整套的品种选育、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的方法。不但保证了当地枸杞子生产发展,还积极向全国推广。
目前枸杞种植重点是向有机、无公害方向发展,解决枸杞子农残、重金属超标问题,这也丰富了中宁枸杞作为道地药材的品质内涵。
▲中宁有机枸杞子基地
3、采摘
枸杞子需要根据成熟度分批采摘,采摘期为每年6月中旬至10月中旬,通常将第一批采摘的枸杞子称为“头茬”,以后批次采摘的枸杞子依次称为“二茬”、“三茬”。
夏天采摘的枸杞称为夏果,秋天采收的果实称为秋果,对采收时机的把握是保持中宁枸杞品质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宁地区枸杞子每年6月15日左右开始采摘,枸杞子成熟后要及时采摘,采收过早或过迟,都会导致干燥后色泽不佳。
采摘时要轻摘、轻拿、轻放,用力过大容易损伤鲜果,产生油果,颜色发黑。
枸杞子鲜果采摘的时机很重要,对果实成熟度的把握尤其关键。
一般在果实色红整体偏硬时采摘最佳,既要保证成熟,又要避免成熟过度。
采摘过早,果实未成熟;采摘过晚,果实变软,容易产生油果。
中宁地区的人们充分认识到了枸杞子采收时机的重要性,他们会在最佳的采收期尽可能将每一粒成熟的枸杞子采摘下来,做到颗粒归仓。
这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还需要付出极大的勤劳和汗水,这也是中宁枸杞道地品质的重要内涵之一。
4、加工
加工环节对枸杞子品质有较大的影响,中宁地区丰富的枸杞子加工经验加上当地优良的气候条件,对中宁枸杞道地品质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刚摘下来的枸杞子
采摘下来的枸杞子鲜果要及时干燥,传统的枸杞子干燥采用自然晒干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干燥周期较长,如遇阴雨天,还易引起霉烂。
现在加工多是把枸杞子鲜果“脱蜡”后再干燥,枸杞子表面有一层天然的蜡质层,脱蜡就是利用食用碱破除鲜果表面的蜡层,使果内水分易于散发,从而缩短干燥时间。
▲枸杞子脱蜡
当前枸杞子干燥方式主要有晒干、烘干、冻干三种,中宁地区仍以晒干为主,烘干次之,冻干较少,晒干的枸杞子最能体现中宁枸杞的道地品质。
▲枸杞子晒干
▲枸杞子烘干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加工,人们都需要紧密关注天气,中宁地区干燥少雨、空气湿度较低、日照时间长是枸杞子干燥的有利条件,只有天气的配合,人们才能做出品质最好的枸杞。
▲晾晒中的枸杞子
好的天气同样需要人的勤恳,枸杞子采摘下来之后,加工需片刻不停,一年的等待与付出,这几天收获的时间尤其珍贵,稍有懈怠,枸杞子品质就会下降,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5、商品质量研究
影响枸杞子品质的因素主要包括生长环境、栽培品种、采收时期、加工方式、储存条件等,不同时期枸杞子质量评价标准也有所不同。
1、质量标准研究
根据传统的鉴别经验和市场流通的情况,枸杞子质量评价的维度主要包括大小、颜色、形状、肉质、口感等方面,认为道地药材中宁枸杞典型特征为长纺锤形、略方或扁,具四棱,表面暗红色,有纵皱纹且纹路顺直,基部有白色果柄痕(白嘴),肉质紧实,表面干爽不粘连,肉厚、籽少,味甜而后微苦。
但是枸杞子种植品种的变化、加工技术的改进、对农残重金属等安全性指标的需求使枸杞子的质量评价标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从农残、重金属指标上,枸杞子品质可以分为有机枸杞子、绿色枸杞子、无公害枸杞子、普通枸杞子,以有机、绿色、无公害枸杞子品质最佳。
从性状指标上,优质的枸杞子呈纺锤形或卵圆形,果形偏长,表面颜色鲜红色至暗红色,色泽均一,表面干爽、不粘连,肉厚、籽少,质地紧实、柔润,味甜或甜后微苦。品质较差的枸杞子则粒小、体圆、色黑、松泡、干枯、肉薄、籽多、味过甜、酸或苦。
2、商品规格分类
影响枸杞子品质的因素主要包括生长环境、栽培品种、采收时期、加工方式、储存条件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枸杞子的大小、颜色、形状、肉质、口感产生影响。在市场流通中,枸杞子也常根据这些因素分成不同的商品规格。
(1)产地分类
(2)品种分类
(3)加工方式分类
(4)形态分类
(5)大小分类
6、枸杞子历史档案
枸杞是中国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卜辞中就有关于”黍、稷、麦、稻、杞”等农作物丰欠的记载。
《诗经》中也有七篇关于枸杞的诗歌,如《小雅·北山》中有“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的诗句。
1、枸杞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
早期的枸杞树是山川平原上的野生植物,人们何时开始将枸杞由野生驯化栽培,目前尚无准确的文献记载,但至少唐代以前枸杞就开始了人工种植,距今已有1400年以上。
▲枸杞老树
(1)唐代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记载了4种枸杞的种植方法,郭橐驼《种树记》记录了枸杞扦插繁殖技术,陆龟蒙《杞菊赋》中称“春苗恣肥日,得以采撷之”。
(2)宋代
宋代,吴怿《种艺必用》中介绍了枸杞种植法,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指出3月可以进行苗木移栽。
(3)明清
明清时期,朱橚的《救荒本草》、俞宗本的《种树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王象晋的《群芳谱》、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清朝政府官修的《授时通考》、蒲松龄的《农桑经》、张宗法的《三农纪》等著作中,都有种植枸杞的记载。
这些资料都表明我国枸杞子种植历史悠久,并且在不断总结和提高种植技术。
2、入药部位变化
枸杞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但并非特指其果实,而是统指根、茎、叶、果实。此后逐步将不同部位分开使用,明代开始将枸杞子单列入药,此后果实就成为主要入药部位。
如《名医别录》记载枸杞“冬采根,春夏采叶,秋采茎实”,《本草经集注》记载“其叶可作羹”,《本草图经》记载“春生苗……俗呼为甜菜,根名地骨”,《本草蒙筌》记载“春生嫩苗,作茹爽口。秋结赤实,入药益人”。
《本草纲目》记载:今考《本经》止云枸杞,不指是根、茎、叶、子。《别录》乃增根大寒、子微寒字,似以枸杞为苗;甄氏《药性论》乃云枸杞甘、平,子、叶皆同,似以枸杞为根;寇氏《衍义》又以枸杞为梗皮,皆是臆说。按陶弘景言枸杞根实为服食家用。西河女子服枸杞法,根、茎、叶、花、实俱采用。则《本经》所列气味主治,盖通根、苗、花、实而言,初无分别也。后世以枸杞子为滋补药,地骨皮为退热药,始歧而二之。窃谓枸杞苗叶苦甘而气凉,根味甘淡气寒,子味甘气平。气味既殊,则功用当别。此后人发前人未到之处者也。清代本草典籍均单列“枸杞子”之名入药。
现在,枸杞主要以果实、根皮入药,叶用于制茶,果实名枸杞子,主要采摘的家种的宁夏枸杞;根名地骨皮,多采挖野生枸杞根入药;制茶则采专用于采叶的枸杞树。
3、道地产区变迁
本草典籍记载的枸杞子产地主要河北、江苏、甘肃、陕西、宁夏、四川等地。。早期记载以常山为道地,后则处处有之。如《名医别录》记载“生常山平泽及诸丘陵阪岸”,即今之河北。《本草经集注》记载“今出堂邑”,即今江苏。明代以后本草典籍关于产地记载集中于陕西、甘州、茂州等地,清代,本草记载以甘州甘州产者为上,即今宁夏、甘肃。
《神农本草经》:生平泽。
《名医别录》:生常山平泽及诸丘陵阪岸。
《本草经集注》:今出堂邑,而石头烽火楼下最多。
《本草图经》:今处处有之。
《本草品汇精要》:道地陕西甘州、茂州
《本草蒙筌》:近道田侧俱有,甘、肃州(并属陕西)者独佳。
《本草纲目》:古者枸杞、地骨取常山者为上,其他丘陵阪岸者皆可用。后世惟取陕西者良,而又以甘州者为绝品。今陕之兰州、灵州、九原以西枸杞,并是大树,其叶厚根粗。河西及甘州者,其子圆如樱桃,暴干紧小少核,干亦红润甘美,味如葡萄,可作果食,异于他处者。
《本草原始》:古以常山者为上,今以甘州者为佳。
《本草崇原》:今处处有之,以陕西甘州者为胜。
《本草备要》:以甘州所产、红润少核者良。
《本草从新》:以甘州所产。红润少核者佳。
《本草求真》:出甘州红润少核者良。
《药笼小品》:产甘州为上。
《本草述钩元》:河西及甘州者。其子圆如樱桃。入药以河西者为上。
《增订伪药条辨》:枸杞子,陕西潼关长城边出者,肉厚糯润,紫红色,颗粒粗长,味甘者为佳。宁夏产者,颗大色红有蒂,略次。东北关外行之。甘肃镇番长城边出者,粒细红圆活,味亦甘,此货过霉天即变黑,甚难久藏,略次。他如闽、浙及各地所产者,旧地皆曰土杞子,粒小,味甘淡兼苦, 肉薄性微凉,不入补益药,为最次。
4、基源考证
早期本草典籍对枸杞原植物的形态描述较少,仅从名字和生境难以确定原植物。宋代《本草图经》记载“其茎干高三、五尺,作丛;六月、七月生小红紫花;随便结红实,形微长如枣核”,这些描述与现在枸杞属植物相符,但不能确定是哪种枸杞。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今陕之兰州、灵州、九原以西枸杞,并是大树,其叶厚根粗。河西及甘州者,其子圆如樱桃,暴干紧小少核,干亦红润甘美,味如葡萄,可作果食,异于他处者。”产地及果实形态今之枸杞相符。
通过本草记载的枸杞原植物即药材的形态,难以准确判断枸杞品种,但通过对古今产地与品种分布推断,古代入药之枸杞并非一种,包括北方枸杞、宁夏枸杞等品种。
明代以后枸杞入药多用果实,产地以“甘州”者佳,味甘美,可以大致判断其原植物为宁夏枸杞。
目前,枸杞栽培品种主要是宁夏枸杞,河北种植有少量北方枸杞,新疆有少量种植新疆枸杞。
5、中宁枸杞发展历史
古代本草典籍中无宁夏或中宁枸杞的记载,较多见者为“甘州”枸杞。考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为甘州路,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宁夏在明代时属陕西省,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并入甘肃省,后又分设宁夏回族自治区至今。据此考证,则明代以来本草典籍记载的“甘州”枸杞,可能就是指宁夏枸杞。
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宁安堡参将蔡英主持开发宁安堡新灌区,开挖柳青渠,修建了宁安堡城,这项工程促使屯区军民大力发展枸杞生产。明代《弘治宁夏新志》有枸杞子作为贡品的记载,说明当时宁夏已盛产枸杞,且品质优良。
清乾隆十二年(1755年)汪绎辰的《银川小志》记载:“枸杞,宁安堡产者佳,红大肉厚,家家种植”。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知县黄恩锡在《中卫县志》的枸杞项下写道:“宁安一带家种杞园,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并写下诗句《竹枝词》一首,盛赞枸杞的名贵及其影响。
六月杞园树树红,
宁安药果擅寰中。
千钱一斗矜时价,
绝胜腴田岁早丰。
此后宁安堡一直作为优质枸杞子的产地,并逐步发展成为枸杞子核心道地产区。
目前,枸杞子大规模标准化的种植基地快速发展,持续探索枸杞子新的生产技术,尤其是有机、无公害栽培技术,对解决枸杞子农残、重金属残留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