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

近代上海和香港崛兴之快令人瞩目,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的多个领域中都开创先河。在银行业方面,上海和香港是全国最早有外资银行和华资银行开业的城市。“商业兴则金融裕”,沪港两地“以港兴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对外的窗口,也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自1842年香港成为及1845年租界在上海外滩出现,中西文化便在沪港两地相碰撞,进而相融合,两地俨如一个大熔炉,汲取中西精华,逐步演化成贸易、经济和文化中心。

19世纪中期起,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同时香港也逐渐发展成为航运及贸易港口。两地金融业也随之发展,各国外资银行相继进驻,华资银行亦纷纷涌现。沪港两地的金融业发展各放异彩,旗鼓相当。多家外资银行及华资银行自清末在华设立首家分行以来,历经150余载,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跌宕起伏,始终坚持投身中国经济发展建设。


作为香港最早期的华资银行之一,东亚银行于1918年秉承“为祖国策富强”的宗旨而成立,致力为全球各地的华人服务,是香港华资银行中的佼佼者。20世纪20年代,东亚银行股份已在香港股票市场交易,是香港首家上市的华资银行。其后,东亚银行一直稳健发展,网络遍布东南亚、英国和美国,至今已成为领先的香港金融服务集团,业务网络覆盖主要的华人市场。早在1920年,东亚银行就来到上海开设第一间分行,自此从未离开内陆,现时已成为内陆网络最庞大的外资银行之一。


“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设于上海市四川中路299号东亚银行大厦。1920年代的九江路东段一带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是租界时代外资银行和洋行集中地。附近的德华、大陆、三菱等银行大厦相继建成,美国运通、花旗等各国银行也陆续在周边开业,大量的金融机构盘踞于此。东亚银行于1925年购入位于九江路与四川中路交界处的物业,建造东亚银行大厦。


该大厦竣工于1926年,由一位精通法国装饰艺术风格的匈牙利建筑师鸿达所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鸿达从巴黎来到上海,于1920年代初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1923年,鸿达洋行接受了新新公司的设计委托,采用了当时巴黎流行的设计方案,这个别出心裁的项目令鸿达洋行一举成名。鸿达其它著名的设计作品包括南京路新新公司(1923—1926年)、四川中路的东亚银行大厦(1926年)、虎丘路的光陆大戏院(1927年)、淮海中路的国泰大戏院(1932年)以及中山东一路的交通银行(1947年)。


东亚银行大厦可以称为“装饰艺术派”风格建筑的代表之一。“装饰艺术派”起源于20世纪初法国舞台艺术,以强调造型的秩序感和几何感、装饰母题的抽象化和程式化为特色。东亚银行大厦正是“装饰艺术派”风格建筑的代表之一,其采用复古的轮廓,去除复古的细部装饰,使用现代的几何装饰图案,辅以黑白拼花大理石等装饰,线条简洁,色彩明快。室内楼梯间地坪、铸铁栏杆上采用装饰艺术派风格做符号性的装饰,形似天平,意欲代表银行诚实守信、公平之意。


东亚银行大厦落成后一直作为其上海分行,为客户提供服务。1999年,该大厦被上海市政府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大厦一层大厅长达24米的云石柜台,业内少有,其建成时轰动一时。大厦内的金库及保管箱库也都极具特色,金库设在地下,供储藏大量黄金、白银锭及银元,坚固钢门采用当时美国金融安保设备顶尖的品牌——美国Mosler品牌的钢门。


保管箱服务则是东亚银行1921年在香港率先引进的银行服务,深受客户青睐,上海的东亚银行大楼同样也建有坚固安全的保管箱库,至展览馆落成前,东亚中国仍一直向客户提供保管箱库相关服务。经过近百年的洗礼,该大厦中的云石柜台、金库、保管箱库等设施仍保存了完好的历史原貌,这也成为展览馆的一大亮点。


天花的装饰线脚突出线条感,配合抽象几何的图形,带来全面的装饰艺术派风格体验。


白色旋转楼梯以白色、螺旋、石材为特色,与门厅黑白大理石装饰相得益彰。四川中路299号东亚大楼(香港东亚银行) 与前有很大区别。


“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聚焦自19世纪中期至今沪、港两地银行业的起迭变迁和交融发展。该展览馆通过展示了众多沪港两地不同时期金融机构的珍贵历史照片、票据和老物件,并以传统展示形式及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为观众呈现出一段既富历史内涵又别具趣味的近现代沪港银行发展史。

我的更多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