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那些年发生在朝阳镇刘南场庄的故事,您听说过吗?
灵璧地名文化:
话说朝阳镇刘南场庄
文/赵秀永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灵璧县北50公里、苏皖交界处有一个千年古镇--朝阳集。在这个镇的东南一公里,屹立一个古老的村庄--刘南埸庄。人口400余人,除一个姓张的以外均姓刘,而这一户姓张的也是投奔刘姓亲戚而来。这个庄名因何而来,有什么历史渊源,笔者带着以上疑惑,走访了时任朝阳村党支部书记、灵璧县升华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年超八旬的刘殿胜先生。
刘先生高高的个子,瓜子面相,慈目面善,和霭而亲。为人谦和,学识远博,对历史文化的研究颇有造艺。在当地有崇高威望,堪称村贤乡儒。待刘先生得知我的来意后,拿出刘氏宗谱,讲述了刘南场历史发展过程,使我醍醐灌顶、迷惑大解,我终于找出了答案。
刘姓最早出自祁姓,始于春秋战国。汉代刘姓是皇族。刘南场刘姓始祖居地在江苏睢宁城北潘家村,而潘家村的刘姓始祖是徐州西北沛县刘家寨。它们是刘氏藜杖堂的一个分支,刘南场始祖刘清是入睢开基始祖。是汉高祖刘邦的和51世孙。
元朝中叶,刘清从沛县逃荒到睢宁县城北潘家楼。口渴饥肠,衣单身薄,头昏眼花,举步维艰。当走到一个大户宅后,见有一个大石碾,便卧其上面休息睡觉,待歇了一回再奔走乞讨充饥。这石碾是潘家村的凌员外的,员外姓凌,名朝瑞。家有良田三十顷(一顷百亩),店面20间,骡马成群,富甲一方,在当地是个大户人家。凌员外博才多艺,精通诗书贤文,聪明过人府试中举人。凌举人慈目面善,乐于扶贫救困,不论谁家有难都乐意帮助,在当地久有盛誉,被称为凌善人。
农历十月初六,凌举人中午酒足饭饱在后堂卧榻休息,睡梦中突然见一只白虎向其奔来,并在凌员外面前蹲下,并向其点了头。凌公被其惊醒,一身冷汗。这时家人来报,说宅后石碾上有一个后生,在其上面睡觉。凌公听之,急忙派人把其叫来后堂询话。刘清被家人叫到凌员外面前,刘躬身施礼道:"小生给老爷行礼了,不知大人唤我来不知何事?"凌公见面前小生,身体魁梧,垂头大耳,眉清目秀,天阁方圆。高高的鼻梁,圆脸光泽明亮,但面黄饥瘦,颇有贵人之相。凌公联想梦中所见。认为此小生绝非凡人。凌问:”公子家乡居住,姓啥名谁,为何来到此地?"刘清看到这老爷慈目面善,和蔼可亲,并无恶言心里顿觉宽松。他没从说话便泪流两行。”老爷在上,小生姓刘,名清,年方十六,家居徐州西北沛县刘家寨,家境贫寒。我八岁时父亲上山砍柴,不慎悼入悬崖一命归天。吾只好与老母相依为命苦度终日。
14岁时,母亲又染瘟疫无钱治疗,撇我而去魂归黄泉。我是个苦命的孩子,一无亲,二无故。只好背井离乡,到处乞讨要饭。今天由于没有要到饭,又冷又饿实在走不动,只好在大人宅后石碾休息片刻,再四方乞讨。"刘清说着说着两眼泪汪,哭不可言。凌公听之早已老泪纵横,他悲痛地说:"你是个苦命的孩子,你看我有田产和店铺,需要有人打理。你年轻有为,思想敏捷,聪明睿智。我又无子,我想收你为义子帮我打理一切,你看如何?"刘听之连忙叩头致谢:"老爷这么看重我,并收留我,我感谢不尽,义父在上,请接受义子一拜,我决不辜负义父的期望,在你老的教导下管好所有的一切。”
刘清在凌员外的教导下,善于经营田产和店商,条理分明,有条不絮,管理有方,广开门路,收入颇丰,财富聚增。凌员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颌首称赞。认为刘清是个可托负之人,毅然把自已年仅十八岁的独生女儿雪梅嫁给刘清,招为东床之婿。
雪梅可谓是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皆精,敬老励夫,和夫君同研读诗书贤文,学六艺,博众慧,取儒长。夫妻二人互敬互让,举案齐眉,夫唱妇随,堪称夫妻之典范。
刘清入赘凌府后,在凌公的教导下,在雪梅的勉励支持下,于元朝神宗至正年间,殿试中一甲进士。步入仕途,初任松江府(今上海市)同知。六年后任知府,由于公正廉明成绩显著,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帝王的青眯,后来入朝进阁荣禄佳荣。
刘南场刘氏堂号为"永思堂”,是因刘姓族人为怀念开祖刘请而取名的。寓意是”生思其养,死思其祭,永铭思祖,恩德长存。"
明朝神宗二年,刘清次子刘仲,遵父之命到宿州,阜阳,许昌,武汉等地经商。路经灵璧县朝阳集东门外驻足歇脚,看到这里背靠凤凰山,面壁良田沃土,风物宜人,竹苞松茂是个风水宝地。于是在做生意回来后,便择日率妻子儿女迁到朝阳集东门外居住生活。刘姓开始谋生的手段是打铁工艺,制作生产、生活用具收入谋生。刘姓善于经营,手艺精湛,技艺高超,产品美观耐用,物美价廉,深受广大客户及乡邻乡亲的喜爱,生意红红火火,刘姓因此积聚了不少财富。在朝阳集东门外以南,赵庄村以北购置大量的良田沃土。
刘姓人丁兴旺,枝叶繁茂、再加上土地远离住地,凉晒、收割、贮藏、看管、运输极为不便。为此刘姓便在地中间整理一大片场地,并盖上房子留作贮藏和看管人员居住之用。由于刘姓人口增多,原地址实在住不下,便迁居部分刘姓在场地居住生活。年深日久逐渐形成村庄,因为这场地是姓刘的,同时在朝阳集东门外南边,人们便起名为”刘南场”传颂至今。
刘姓从明朝神宗年间从睢宁县北潘家村迁来到朝阳集,已有44O多年的历史之久。刘南场刘姓凭打铁手闯荡全国各地。俗称”九盘铁炉打天下",至今在江淮大地传为美谈!
作者:赵秀永,曾任灵璧县朝阳镇旗杆村党支部书记,刘八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灵壁县九顶区朝阳镇党委员,镇政府副镇长。现为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宿州市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员,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灵壁县红杏诗书画院会员,灵璧家园网优秀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