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钟才||师之魂、人之楷、父之模——再忆父亲

师之魂、人之楷、父之模

——再忆父亲

文/郭钟才

我回忆父亲的文章《父亲的烟和茶》在微信平台发表以后,收到不少网友的点赞、评论。一位网友的评论是这样写的:“我曾有幸近距离接触过郭老先生。留给我的印象是身材宽大,面容慈善,性情温和,记忆超强,语速缓慢,叙事翔实,德厚才高,实为师之魂、人之楷、父之模!”

“师之魂、人之楷、父之模”这九个字从做人、做事、家庭、事业多方面高度凝练地概况了父亲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勾起了我对父亲一生的再次深情的回忆。

50年代的父亲

父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体现在他身上的“师之魂”,我想应该是那种难得的敬业精神,难得的对教育工作一往深情的爱。他本是1938年入党的老革命,参加过抗日救亡组织牺盟会,经受过抗日烽火的洗礼。后因病中断了工作,在家一边休息,一边务农。建国前夕,党用“三请诸葛亮”的办法请知识分子出来工作。这时的父亲已年近不惑,他的文化程度也并不高,但在偏僻落后的保德,只念过6年私塾的父亲也就算个小小的知识分子了,于是便被“请”出来参加了教育工作。那时候国家还处于战时困难时期,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教师一个月的报酬是50斤小米,远不如一个普通农民的收入,其艰难困苦之状可想而知,但父亲硬是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深深地爱,“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刚参加工作,需要克服的困难不仅有生活上的,还有业务上的。私塾出身的父亲,国学的功底很深,“五经四书”烂熟于心,但却不会《数学》,而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全挂手”, 《数学》又是主科,不会怎么办?父亲说“世上无难事,只要学起来”。他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千题详解》,一有空就学。遇到看不懂的、不会做的题就利用星期天徒步几十里找上过正规学校的老师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他教起小学数学来也得心应手了。业务上的纯熟,再加上工作上的敬业,父亲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一九五四年,他在守沟小学教的一届毕业生经考试全部升学,在全县创下了升学率最高纪录。于是父亲被提拔为东关学区联校长。

在联合校长任上父亲工作了十年。其间参加省府教育工作团,到忻州、五台等地整顿学校,对战后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受到了省教育厅的表彰。而一回到任上,他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学校的管理上。联合校长除了要管好中心校外,还要管好所辖几十个村子的学校。这就需要迈开双腿、翻山越岭,不停地“跑“。一年里,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乡下度过的。他跑村串校,不仅听课,检查作业、教案,而且了解民情、民意,关心教师生活,解决教学难题,受到广大师生的爱戴。

50年代父亲和他的同事们

文革前夕,父亲从领导岗位上被“切”了下来。按照当时的规定,不当校长了,还得拿教鞭。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现实。但父亲却无怨无悔地第一个走上了讲台。这时候他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但仍要一个人背着行李徒步几十里到乡下的山村里,自己做饭,自己洗衣,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再当“孩儿王”。虽说是当过校长的人,但他却不以此自居,工作起来,一如过去那样严谨求实。自己不懂音乐,但还要给学生们教唱歌。每当星期天回家,他就让我们给他教,他学会了,再去给他的学生教。此情此景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当时儿女们不大理解,以为父亲似乎太过认真了。但今天我明白了,父亲追求的是一种完美,他不想给自己的事业留下缺憾。

父亲的一生是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无限忠诚的一生。三年困难时期,许多干部、教师耐不住饥饿的煎熬,纷纷放弃工作回家“刨坡坡、吃窝窝”去了,而父亲却相信困难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硬是靠野菜、树叶充饥坚持下来。文化大革命时期,父亲因所谓的“历史问题”而挨整,但却未能丝毫动摇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一旦获得“解放”,又激情燃烧地投入到工作中。

父亲亲笔签发的学生毕业证书

父亲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和虔诚,赢得了他的学生们的爱戴。我县原文化局局长、省书协会员、地区书协理事胡焕才先生在我写父亲的文章后这样留言:“那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恩师,遗憾的是晚年知道他住在城内,近在咫尺,却烂事缠身,未专门去看望他!”

我想,这种能让一位已届耄耋之年的学生作为“恩师”终身难忘的境界,正是对父亲“师之魂”的最好的诠释。

那么,“人之楷”呢?我的理解,是指父亲一生,为人公道正派,诚实善良。不说假话,不昧良心,不跟风跟潮,奉行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原则。

小时候听父亲讲过这样一件事:大跃进时期,父亲担任东关学区联校长。当时各行各业都在“放卫星”,教育界也不例外。有的学区一夜之间就能扫除文盲几百个,小普率也能提高二三十个百分点。而父亲却说“打死我也不相信”。他辛辛苦苦地工作,实实在在地把成绩报上去,而全县排队却屡居末位,屡遭批评。有人劝他灵活一点,在数据上动动手脚,可他说:“我硬肯不当这个校长,也不会弄虚作假!”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父亲已年近古稀。但一个儿子还是民办教师,一个女儿还在乡下教书。熟悉的人都劝他找找自己的几个在市、县担任领导的学生,为儿子转为正式教师,把女儿调回城里,以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但父亲硬是不开这个口。他说国家有国家的制度,我怎么能难为我的学生呢?要想进步,得靠自己的本事。弟弟和妹妹也理解父亲,他们很争气,硬是靠着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取得了进步,弟弟成为一所县直学校的校长,妹妹也成为县直学校的一名优秀的教师。

父亲在老家住过的窑洞

父亲离休后回到村里,以“有长者之风”闻名乡里。谁家有婚丧大事,都要请他去当“总领”,忙里忙外,尽职尽责。谁家兄弟分家,夫妻吵架,都要请他去说合,公道裁决,令人信服。

其他文案方面的事,如代人写信、写对联,父亲都是热心帮助,有求必应。幼年时最爱看的就是父亲过年时给人写对联的场景。炕上扣大红桌,父亲端坐,戴老花镜,亲自裁纸,叠纸,然后执抓笔,凝神静气,运笔书写。一副对联写出,赢来满屋子的赞许声。父亲写的字是典型的楷书,横平竖直,撇捺舒展,端庄大气,一如他的为人。

如果说“师之魂”“人之楷”是从事业和做人方面对父亲的概括,那么“父之模”,则让我们从家庭方面近距离地观察父亲。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父亲不仅是他的学生们的良师,也是我们这些子女们的良师。他既是一位“严父”也是一位“慈父”。他把终身献给了教育事业,同时,也把博大无边的爱给了我们这个家庭,给了我们这些孩子们。

离休后的父亲

父亲一生经历了两次婚姻,养育了10个子女。大姐、二姐是父亲的前妻(前妻病故)所生,三姐、大哥是母亲从前夫(前夫病故)处带来,四姐以下皆为同胞。如此庞大、复杂的家庭,却能相处得十分和谐,靠的是父亲一颗至公至正之心。他有“爱”,但不是“偏爱”,有“亲”,但不是无理智的亲。记得三年困难时期,大哥在桥头完小读书,因饥饿而辍学。情况稍微好转后,父亲又为他联系到庙沟完小上学,母亲说“要不算了吧,这年头能活下来就好了”。可父亲硬是亲自把大哥送到学校。他说,耽误了什么,也不能耽误了孩子的念书。而对于我们这些他亲生的孩子,却从不娇惯、溺爱,一样的严格要求。记得有一次我忘记了往缸里挑水,母亲做饭没水了,自己到井上打,父亲知道后,大发雷霆,将我好一顿训斥,说“有你这么大的儿子在家里,怎么能让母亲自己去担水?”从此我记住了父亲的话,再忙再累也要把水缸挑得满满的。

父亲一生为我们付出得太多了。他养育的十个孩子中,除我的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外,其余都是他离休后才成家立业的。特别是我的四个弟妹都是父亲已届古稀之年时才上学、就业的。那时父亲一个月只有几十元钱的离休工资,而家大人多,既要解决全家人的吃饭问题,又要供孩子们上学,经济上的捉襟见肘可想而知。不少人劝他放弃一两个孩子的上学吧,但他却说“好不容易盼来了好年头,我的孩子也有了平等的上学机会,怎么能放弃呢?就是再苦再累我也要把他们培养出来!”于是,古稀之年的父亲和身体瘦弱的母亲在种好“责任田”之余,在家里建起了一个豆腐小作坊,两个人五更起床,在一个小石磨上将黑豆磨成粉糊,白天母亲在锅里做出来,然后由父亲挑着到街头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千辛万苦,呕心沥血,把我的四个弟妹培养出来。此情此景,儿女们永远铭刻在心里。这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恩情儿女们怎能忘记?

几十年后,我也早已为人父,为人祖,每当遇到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就会用父亲的精神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迎来曙光。

“师之魂、人之楷、父之模!”谨以网友此言献给父亲一百一十周年诞辰!

作者简介

郭钟才,山西保德人,退休教师。采菊望山、含饴弄孙之余,偶有诗文发表。著有《闲云斋随笔》。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郭钟才||忻州各县(区、市)名来历

郭钟才||父亲的烟和茶

郭钟才||几代人的读书情结

郭钟才||历史上的保德名门姜氏家族

郭钟才||历史上的保德八景

郭钟才||人口咏叹调

郭钟才||渡尽劫波师魂在 ——回忆五师苏仰光老师

郭钟才||保德历史上的文化教育

郭钟才||风雨古定羌

(0)

相关推荐

  • 打破区域校际资源壁垒,为“学区房”降温

    为了有效控制择校现象,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2013年,学区制改革在全国各地拉开帷幕.通过学区制改革,学生择校.优质校跨区掐尖招生等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与改革初衷背离的问题,较 ...

  • 『我醉乡土』第79期:王素娟丨老王其人

    老 王 其 人 我的父亲姓王,是一位人民教师.自任教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师德高尚,恪尽职守,深受学生爱戴,家长欢迎,学校器重.三尺讲台坚守36年,一颗爱心,两袖清风,乐此不疲 ...

  • 大面积推进校长教师轮岗,北京促进教育公平的“认真一招”

    教育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每一个公民都十分关注的重要事项.教育是否公平,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当代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因此,在促进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都是值得点赞的. 近期,北京市提出 ...

  • 第十七周给校长的回信

    第十七周给校长的回信 尊敬的周校长: 展信佳! 看了你给教师的一封信的内容中关于这个学期学校老师参加师德演讲的选拔后,我深有感触. 作为在桐浦镇小任教有十多年的我,发现我们学校老师对于师德演讲这个活动 ...

  • 『7.19』井陉教育系统抗洪纪实:天长中心「风雨同舟铸师魂」

    (图为天长中心板桥学校门口灾情) (图为某部队官民在板桥学校) (图为板桥学校的老师们) 编者按 2016年7月19日,这是一个让所有井陉人铭记的日子--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突然来袭,让全县全域受灾.天 ...

  • 郭钟才||渡尽劫波师魂在 ——回忆五师苏仰光老师

    渡尽劫波师魂在 --回忆五师苏仰光老师 文/郭钟才 1998年4月,我到山西省教育学院参加省级学科带头人培训,顺便看望了我五寨师范的语文老师,当时的省教院训诂学教授苏仰光.当时的苏老师已年届古稀,但看 ...

  • 郭钟才||几代人的读书情结

    几代人的读书情结 文/郭钟才 孙子的书柜 星期天帮助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子整理课外读物,发现小家伙读过的书已经有了好几百册,在他的小书柜里放不下了,需要将一部分相对的"旧书"打包入库, ...

  • 郭钟才||历史上的保德名门姜氏家族

    历史上的保德名门姜氏家族 文/郭钟才 出保德旧城南门,过南关街,然后向北行二三里,便是被当地人称作的"五通碑梁".其得名缘由是此地曾矗立着五通古碑,高大雄伟,气势壮观,可惜在十年浩 ...

  • 郭钟才||父亲的烟和茶

    父亲的烟和茶 文/郭钟才 教书的父亲一生与两件事情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是抽烟,二是喝茶. 旱烟苗 父亲抽烟抽的是旱烟,抽旱烟有两个好处:一是过瘾,二是省钱.抽纸烟得买,抽旱烟可以自己种.种旱烟简单,省事 ...

  • 郭钟才||忻州各县(区、市)名来历

    忻州各县(区.市)名来历 (据各县.区.市志书整理) 文/郭钟才 县名是县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来历,或依历史事件,或据地理特征.涵盖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近年来,我在 ...

  • 郭钟才||情寄雁门关

    情寄雁门关 文/郭钟才 最早对雁门关的了解,是幼年时读唐代诗人李贺的诗<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 ...

  • 郭钟才||曲阜朝圣

    曲阜朝圣 文/郭钟才 曲阜"三孔"万仞宫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人们对孔子有了更加客观.公正.全面的认识.孔子作为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及儒家 ...

  • 郭钟才||湘游杂记(一)——橘子洲头话“朱张”

    湘游杂记(一) --橘子洲头话"朱张" 文/郭钟才 高考结束,学校组织教师暑期旅游.线路分两条:一条是四川九寨沟,一条是湖南张家界.我选择了湖南线,与诸位同事及配偶于7月1日乘机出 ...

  • 郭钟才||湘游杂记(二)——人杰地灵凤凰城

    湘游杂记(二)--人杰地灵凤凰城 文/郭钟才 凤凰古城是我们这次湘游的第二站. 这是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4A级景区,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古城位于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