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策略,1960年代至今的艺术摄影
1960年代至今的艺术摄影呈现出纷繁的发展状态,种种创作实践既承载着严肃文化的厚重,又在视觉和美学层面不断拓展出新的、有趣的疆域。
本课程围绕导演摄影、无表情摄影、自拍、碎片影像和现成照片的再创作五种常见策略,为听众勾勒出当代艺术摄影的部分概貌,希望激发听众的创作兴趣,并引导听众思考:如今优秀且有意义的摄影作品,在好看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特质?
《导演摄影:剧情与情境》例图:突如其来的一阵风,1993 杰夫·沃尔
《无表情摄影:摄影师不在?》例图:波导手机,浙江宁波,中国,2005 爱德华·伯汀斯基
《你为啥要自拍?》例图:《美术史的女儿》系列,1985 森村泰昌
《碎片!碎片!》例图:洋蓟,2012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
《拿来,用用:现成照片的再创作》例图:发光的草稿24,1991 约阿希姆·施密特
上课时间:2019年8月13日、16日、19日、23日、26日、29日,每晚20点
上课地点:吞像摄影直播间(具体方法见文末)
上课形式:直播(语言+图片)
费用:299元
发刊词:《是什么让如今的艺术摄影如此引人入胜?》(公开课)
简介:导演摄影、无表情摄影、自拍、碎片影像和现成照片的再创作这五种策略在当下的概貌,摄影术发明至1960年代初这段时间的创作者又是怎样为这些今日之策略打基础铺路的。
第一课:《导演摄影:剧情与情境》
简介:当照片变身静止的电影,就靠想象来延展瞬间——演员的故事由观者来补完。
第二课:《无表情摄影:摄影师不在?》
简介:从新客观主义到杜塞尔多夫学派,貌似冷静的“无表情摄影”风格是否真的如它宣称的那样客观?让我们请出藏在照片背后的摄影师,看看他们在“中立”之下埋了些什么。
第三课:《你为啥要自拍?》
简介:自拍是近几十年来作为艺术的摄影实践中最丰富多元的策略之一,涉及自传、身体、挪用与角色扮演、行为表演等诸多方向。
第四课:《碎片!碎片!》
简介:那些表现日常片段、亚文化、私摄影、个体历史叙事的照片……汇总起来五个字“这也算作品?”这些,为什么“算”作品?
第五课:《拿来,用用:现成照片的再创作》
简介:你家的旧照片还躺在相册里吗?是时候让它们重见天日、活动筋骨啦!对于现成旧照的重新观看及再创作,意义远不止怀旧和猎奇。
《中国摄影》杂志社编辑,201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创作及理论方向专业,硕士。主要围绕现成图像、业余影像、灾难与暴力事件等主题进行艺术实践。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入选荷兰Foam Talent Call 2018等展览和获2017年第9届三影堂摄影奖等。